私企国企都害怕

2015-08-29 09:37周天勇中央党校教授
当代工人(A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私营企业红利所有制

文|周天勇中央党校教授

私企国企都害怕

文|周天勇中央党校教授

当下,中国政府财政收入过低和国有资本资金投入缺乏,才使混合所有制改革应声而出。目前,中国社会资本雄厚,居民储蓄率不断增高,但投资增长率下降,银行控制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贷款规模,社会投资无法拉升经济增长。通过混合所有制,调动社会资金进入国有企业或产业,未尝不可。而且,国有企业效率太低,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放开市场让私营企业进入,对决策效率管理以及成本约束有“搭便车”的作用。

但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有两个难题:一、私营企业不愿进入国有企业领域。以小股东身份进入,国企决策程序慢,民营企业或备受煎熬。二、公吃私或私吃公。若是私营企业进入国有企业领域,董事长财务总监都是国有企业掌控,私营企业把钱交给他们花,亏了可能就没地说理了。若私营企业是大股东,国有企业股价有可能被拉低,甚至国有资产被转移。

混合所有制改革实际上是博弈,双方都害怕。改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底线是国有资产不能流失,否则后患无穷。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产权很重要。资产边界能否划清,各占多少,是关键问题。要明确国资委的定位。国资委应成为监管部门还是实际操作者,是否需要建立新加坡淡马锡模式,都值得思考。国企管理应逐步划给人大。政府管理说明国企是政府资产,人大管理说明国企是全民资产。

现在党政多个部门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权力,管人的不管事,管事的管不了人;管投资决策的不管项目效益,管项目效益的不能自主决策;管工资的不管职工的劳动贡献,管职工劳动贡献的定不了职工工资。所有权多头代理,所有者权力和责任错位,没有一个代理所有者权力的机构承担行使权力风险,实际是国有资产出资人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到位。

改革最好的办法,是变卖国有资产社会化,引进战略投资或上市。现在的资本市场比以前发达多了,国有企业逐步通过上市或建立股份公司,将股份放到产权市场交易,竞价后从优选择。这样一来,国有资产不会流失,只有这样的社会化所有制方向,才能让改革来得容易且有效果。

另外,急需提高国企上交红利的比率。2007后,国企开始向财政上交红利,但即使只有5%~15%这么低的上交比例,在执行中也依然存在就低不就高的问题。我建议,尽快将上交红利的比例提到30%,以后再根据情况,逐步提高到40%~50%,或者更高,而且要对红利上交之后的去向进行监督,不能再以各种名义返还给国企。但是,即使是这样,也很难说混合所有制能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多大的贡献。从提法上来说,我是支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但是,我疑虑的是混合所有制改革能不能执行下去。

第一,国有资本的经营预算要进入财政预算框架,变成真正的复式预算,接受人大审批和监督。第二,国企董事长经组织部门推荐后由人大任免。第三,国有企业不仅要向人大提交预算报告,还要提供财务报告,向人大提供负债的真实数据。审计部门也应并入人大,对国企审计监督。

我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思路应该是:整合所有国有资产所有权代理部门,形成集中统一地代理所有者权力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并向人大报告国有资产情况,形成人大与政府之间法定的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这样,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的框架才算基本形成。

猜你喜欢
私营企业红利所有制
富硒红利一触即发
高句丽土地所有制演变浅探
健康红利
让民营医院共享政策红利
法学院哪家最强
私营企业漏缴工会经费现象应引起重视
私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医院:到底走多远?
科技体改:“创新红利”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