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5月:五一訴求集結主流民意,公共工程新舊問題頻發

2015-08-29 16:28
澳门月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公園公屋項目

光陰荏苒春逝水。澳門進入五月,賭收仍不見好轉,有聲音說,那不叫跌,不過是之前賭收太高,而今回歸正常,步入正軌。澳門人開始學會自我安慰,不然又怎樣?樓宇不是石屎剝落就是開裂漏雨,而且,舊問題未了,新問題又來。氹仔中央公園項目管理亂得離譜,再現輕軌工程拖延、超支夢魘;而台山公屋項目重啟,帶給周邊住民無異於地動“屋”搖重演,恐怖來襲。須知善豐重建至今毫無寸進,七業主又背負“加重違令罪”不知所以。也許任何事情到了最後都是好的,如果不好,那是還沒到最後。因而五一遊行,外雇維權是必須的,現金分享也應該沒問題,何況熊貓來了,這是個好兆頭,澳門人沒理由不“開心”。

新一對熊貓抵澳,

借力國寶保育生態

中央贈送澳門的新一對大熊貓“開開”、“心心”,4月30日由專機護送到澳門,行政法務司司長、中聯辦代表、特區政府人員以及百多名本澳小學生,在停機坪列隊歡迎。隨後,兩隻大熊貓由警車護送至路環金像農場,進行為期30天的隔離觀察,並於5月27日遷入澳門熊貓館。

此前一對“開開”、“心心”,是澳門回歸祖國十周年之際,中央贈送的,不幸“心心”因腎衰竭,去年六月下旬去世。澳門回歸十五周年慶典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宣佈再送澳門一對大熊貓。為延續澳門人的美好願望,特區政府決定新一對的大熊貓名字仍沿用“開開”、“心心”。相信,隨著這對國寶落戶澳門,公眾喜愛之情不減,同時熊貓館的工作人員亦會更加小心呵護,確保其健康快樂成長。

熊貓是生態活化石,透過不同類型的參觀活動,筆者冀當局以大熊貓到來之契機,結合郊野公園的資源,令本澳生態保育工作能得到進一步的改進和加強。大熊貓早年落戶澳門,當局藉著牠們可愛身影、有趣行為,相繼開展不同類型的活動,讓公衆加深認識大熊貓習性與生態的關係。但活動較多停留在“參觀”層面,深層生態環境與居民日常生活結合的推廣工作,仍有待加強。除了生態科普,熊貓館所在的石排灣郊野公園近年隨著公屋群落成,成為區內居民接觸大自然的就近好去處。公園面積廣闊,背靠山林,又是本澳少有的動物園,加上大熊貓的“名片”,應多加利用。但不少到過郊野公園的居民有感園內缺乏參觀路線指示,動物不算多,兒童遊樂區殘舊,缺乏管理,浪費大好資源,叫人索然無味,“去過都唔想再去”,致公園長期人流稀少。

隨著石排灣公屋群全面入夥,新一對大熊貓遷入,當局除了確保大熊貓生活和健康,有需要納入更多珍稀動物,配合相應的科普生態展覽、項目和活動。加強維修、整頓園內設施,為居民和遊客提供理想休憩、接觸大自然的場所。這應該不難做到,倒是公屋項目,政府處理手段,乏善可陳。

舊事欲了未了,

當局處理,乏善可陳

也許真如羅立文所言,運輸工務司“風水不好”。近年來交通住房水電等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方面,新舊問題交織頻現,用句“按下葫蘆起了瓢”來形容,再形象不過。3日,遺留項目台山公屋重啟,再度引起社會及媒體關注。台山公屋早年建設導致周邊舊樓現裂縫而於一二年停工至今,日前羅司一聲令下,推翻“前朝”方案,建三層地庫原計劃不可行,要修則、招標,項目重新推上日程。為此,住在周邊舊樓,特別是公務員大廈的九十戶居民不滿情緒,一觸即發。害怕牆身爆裂、大廈搖晃、天花剝落,恐怖一幕再重演,居民渴求政府顧及安全,先安置、後重建的呼聲強烈。

公務員大廈有50多年歷史,台山公屋始建之初,大廈外數米長、放得落一個拳頭的裂痕,觸目驚心。是次政府重啟台山項目,居民冀動工前,政府借屋或出租屋臨時安置好居民,大廈重建後再搬回。其情形及居民窘境,令人很容易想到善豐花園事件。而其命運最後也難逃要“達到百分百同意”的法律魔咒,公務員大廈重建,頓陷善豐般死局。

而善豐花園這部“長劇”,演繹到現在,重建無寸進,一紙檢控傳票令斷垣殘壁的善豐事件再起波瀾。檢方檢控七名業主,原因是他們去年“佔街”集會示威。善豐業主委員會委員鄒某11日接受媒體查詢時稱,去年的政府跨部門小組曾對集會示威表示不追究。他對突如其來的檢控傳票感到驚訝,無奈之下“才真正明白,政府官員和善心人對我們許下的口頭承諾是不能盡信的”。13日,面對媒體追問,前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現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表示,善豐花園小業主“佔街”時,他沒有作出任何承諾。15日,崔世安出席公開活動後對媒體說,“我諮詢舊的、新的跨部門跟進小組成員,沒有一位對我說:曾經作此承諾。你們可以重新問他們。我覺得,這些承諾,如果作出了,當然要承認。但是,沒有的話,亦都要表明”。

七業主這才體會到什麼叫“口說無憑”,拿不出有效證據表明誰說過,就只有打落牙往肚裡吞了。但這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面對善豐重建,政府究竟幫還是不幫?業主只想要個明確答案,以儘快了結這場困擾大家超過兩年半的惡夢。12日,運輸工務司羅司長與小業主代表開會。鄒某說,如果不幫,請當局馬上派專家對善豐花園再檢查一次,出一紙“危樓”證明書,證明已十室九空的善豐需要拆卸重建。否則居民又要回到兩年前的原點,無了期地等下去,有家難回。羅司認為善豐花園是私人樓宇,政府沒有解決問題的責任。但又為善豐“揾到條路”,至於什麼路,羅諱莫如深。而眾所周知,解善豐死結無非就兩條路,一是地鋪業主同意簽署重建;二是政府若真心幫善豐,就應修法,只要將現有法例稍作更改,不必百分百業主同意,善豐問題就可解決,可當局更願意一拖再拖。

包括屋宇漏水長期得不到解決,居民苦不堪言。羅司卻以“十三人冇用論”顛覆往績,遭議員炮轟。11日,他在與議員“打對台”稱,處理滲水問題僅十三名公務員,就連政府自己的45000個公屋單位的滲漏水問題都無法解決,私人樓宇問題“肯定不可能做得好!”建議他們自行解決。而什麼事都要民眾“自行解決”,民眾還要政府幹嘛?12日,行政長官崔世安視察身份證明局、財政局和郵政局時強調,民生為重,政府致力解決施政問題,並以高透明度的原則向社會大眾交代。

對照上述樓宇問題的樁樁件件,試問政府向大眾交代了什麼?僅法律法規滯後這件事,就已折磨澳門許多年。為甚麼未能好好的梳理清楚,任其在日常的經濟和民生中,持續產生阻礙?難以理解的還有氹仔中央公園遺留項目,離譜得也是叫人唔知怎樣形容。

公共工程例必超支、延期,

有完沒完?

堪稱本澳迄今最大、設施最齊全的氹仔中央公園,自一二年除夕啟用至今,屢現大大小小問題,至今仍需不斷補漏,原因何在?審計署18日公佈“氹仔中央公園工程項目管理工作”衡工量值式審計報告,大抵給出答案:又是監管不力、疏忽卸責、政府部門間溝通不足等惹的禍。公共工程似染病,工程越大型,“病症”越明顯,社會質疑還要交多少“學費”,有關部門方會長進。

氹仔中央公園座落于高廈林立的氹仔新區,面積大,位置優,彙集綠化公園、步行和緩跑徑、自由波地、游泳池、圖書館、地下停車場等多種功能,老、中、青、幼皆適用,按理啟用後應為居民的理想休憩場所,造福街坊。但事與願違,中央公園工程延宕多時,至一二年底啟用至今,一直都是新聞焦點:停車場通風系統差劣、升降機經常故障;公園內設施佈局不合理,中看不中用;兒童休憩區、康體設施、球場使用不久已“甩皮甩骨”;園內有氹仔最大的圖書館,直至近月才啟用。凡此種種,中央公園長期為居民所詬病,是次審計更是批評工務局對工程失控、浪費公帑,報告總列工務局“三宗罪”,其中,以無嚴格依法律要求臨時驗收最嚴重,有違法之嫌。

審計署在針對中央公園工程管理的衡工量值式審計報告中發現,由於中央公園包括地下停車場、游泳池、圖書館、空氣監測站等多項設施,分屬不同用家部門,工務局在諮詢用家意見時卻是愛理不理,甚至當部門意見為“耳邊風”,最終用家部門不收貨,導致後加工程、改善工程不斷,令工期延長近一年,造價超支一成一,埋單多了4880萬。中央公園雖有“承攬規則”明訂承建商延長工期需提早申請,但最終能在法定工期完結後近三百日、五百多日方提出申請,何來“規則”?監理公司更離譜,欠交三十多份月份報告,工務局卻照付款。更甚者是工務局無視工程缺陷,照樣收貨。有些問題,似乎已超出管理不善、疏忽怠懶、卸責、不作為的程度,議員關翠杏直問,“為何可以這樣肆無忌憚?”,認為工務局對該公司“完全放任自由”,必須深究。然而,相關的司、局級官員早已不在其位,究誰問誰去?

筆者認為,問責制形如虛設,公共工程例必超支、延期,漸成常態,也就不足為奇。不少公共工程存在種種缺陷,需要頻頻維修補漏,有些更是難以補救。社會眼見公帑遭耗費、公物無所用、管理水平低劣,卻總是重蹈覆轍,怎會不起公憤?尤其當前經濟下行,社會強烈要求特區政府以身作則,厲行節約,減少浪費,有財不可任性。希望政府高層必須高度關注,切實整頓,不要再一貫地口頭上的“尊重認同”、“引以為鑒”、“加強部門間溝通”,必須落實於行動。針對公共工程弊病,有些是法律制度、運作機制的問題,確需時整理,但更多是內部管理問題,人員特別是領導主管的心態問題,例如不敢承擔、不做不錯、回避矛盾等,應及時糾正。否則,“教訓”將沒完沒了。

五一慣常遊行,

參與團體冷暖自知

1日,十三個團體千八人遊行,加上勞工界龍頭工聯的千五人集會,全澳共3300人走上街頭,多圍繞勞動權益問題和平表達不滿及訴求。十三團體分六個不同地點出發,包括關閘廣場、三角花園、祐漢公園、塔石廣場、友誼廣場及觀光塔前地。隊伍手持標語,沿途高叫“尊重勞動,保障權益”、“反對輸入外勞”、“反對過界司機”、“改善交通配套”等口號,最後分別到中聯辦和政府總部遞交請願信後,和平散去。其中紮鐵工會早上發起私家車遊行,有四十多輛車參加,要求解決本澳民生及交通問題。警方派出180名警員維持秩序,整個遊行活動秩序良好,過程順利。

今年五一遊行,團體多、議題多、訴求多。傳統工會逐漸讓出主角地位,取而代之的則是青年團體和博彩從業員團體,其中尤為傳媒關注的,則要數“青年動力”和“博彩最前線”。“博彩最前線”的主要訴求,除了老生常談的反對輸入外勞、要求全面禁煙和訂立《公會法》等以外,這次更把重心放在近來頻頻傳出的濫發警告信來變相裁員之議題。然而政府也並非省油的燈,新任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洞悉先機,早在遊行前兩周,便就此“警告信潮”急召六大博企開會,強調須共體時艱、穩住就業,並聲明將嚴打濫發警告信的行為。這步安定軍心的棋,明顯沖著五一而來,相信亦對遊行人數有所影響。

至於“青年動力”,這兩年頗有後勁不繼之象。去年以“重塑空間,還我好生活”為遊行主題,今年打的旗號則是“拒絕倒模,獨立思考我有SAY”,雖是針對近日坊間反應甚熾的國情教育議題,卻只有數十人到場參與。青年人對青年議題似乎依舊無動於衷,令“青年動力”感到洩氣。青動理事長關婉珊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這次的主題是希望市民反思教育制度的問題,認為教育應“重質不重量”,旨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這種教育大哉問,立意非不正面良善,但與其說是具體訴求,倒不如說更像未來願景的藍圖。儘管關注教育議題的青年或如其所言果真不是少數,但缺乏指標性和迫切性的訴求,自然亦難以吸引他們參加。

或有論者認為,近年的五一遊行如此多元,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只會導致原已微弱的民眾力量分散。這番見解不無道理,要抗爭、要公民抗命,向政府施壓,力量分散是大忌。然而,針對某一議題的抗爭和純粹發聲表達訴求,可以只是程度差異,也可以本質上有所區別,同是遊行,既可作為抗爭手段,亦可單純表達民生訴求。像五一遊行這類慣例,自然與因實時社會議題而引起的突發遊行不盡相同,要求大眾能像去年“反離補”時那樣積極參與,有點不切實際。能給政府施加壓力固然好,但若非恰巧碰上重大社會議題而致民怨累積,恐怕這是近乎不可能的任務。

外僱聚集中聯辦,

凸顯退場機制的模糊、欠缺

反對聘請外僱,是博彩團體五一遊行年年要訴的主題;外僱退場,亦向來是社會最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20日,工聯總會副理事長、社協勞方代表李振宇,對外僱退場機制建設問題,指出本澳“至今未有建立一個嚴格意義上或者說法律上明確的退場機制”,給社會帶來不少負面影響,本澳日前發生的近百名巴黎人地盤外勞,到中聯辦外聚集求助便是典型一例。

猜你喜欢
公園公屋項目
简约公屋
麓湖春天观景
文瀛公園(中篇小说)
逛公园
全球基礎設施中心項目庫正式啟動中國參與發佈首批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