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疑惑

2015-09-01 03:01
营销界 2015年36期
关键词:超级稻种肥农资

十大疑惑

1 收割机去哪了?

夏收季节,南阳市连续两次降雨,导致大型收割机无法进入麦田,麦收的时间较往年推迟了一个多星期,南阳市北边的小麦已经成熟,外地的收割机开始撤离南阳。而随着天气放晴,小麦完全成熟了,但是收割机却减少了,造成了麦多机器少的局面。为了拦截收割机,村民全家老小齐上阵;为了先收自家的麦子,排队十几个小时更是常见。

争抢收割机,不仅成为今年南阳夏收中最常见的事儿,在河南平顶山、周口等地也出现了上述现象。

2 认个错能怎样?

今年秋收,由吉林省丰泽种业有限公司销售的玉米品种“南北七号”包衣种子,导致黑龙江地区近120万亩玉米减产绝收。涉及事件的双方均表示自己没有问题。丰泽种业认为导致种子出苗问题的主因是拜耳的“立克秀”产品不合格,证据就是 农业部专家组鉴定的“可排除因种子质量引起种子生长不正常”及国家农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包衣脱落率为24%” 鉴定报告;拜耳方面则表示,直接导致种子出苗情况异常并造成减产的原因为:丰泽公司决定在种子包衣中不使用“顶苗新”,加上极端低温天气情况导致,而并非“立克秀”产品出问题。

双方互相推诿,农户的赔偿却被耽搁了下来。对于减产事件的处理,丰泽公司已初步决定为受损农户提供价值6000多万元的种子用于明年开春播种,对于今年农户的损失,由于金额巨大,企业无力承担,需获得拜耳的赔偿后,才能补偿受损农户。而拜耳除了事件发生后召开一次说明会外,再无其他任何表态。

3 超级稻怎么了?

4月初,安徽万亩超级稻减产绝收的消息,引发了一场舆论地震,明星般的“超级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质疑,甚至被当地农业监管部门下了逐客令。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上书农业部,要求重新审定超级稻“两优0293”的种植区域,希望“不再包含我省”。

虽然农业部明确表示,安徽省出现减产绝收稻种并非超级稻。 但社会对超级稻实验田产量与大田平均产量差距悬殊,超级稻重“量”不重 “质”,种子无法留种等的质疑之声一直没有停止。

面对争议,袁隆平院士仍然坚信超级稻研究方向是正确的,表示“安徽出了点小问题不能说都有问题”。并在半年后发表署名文章,呼吁《请别再向超级稻泼脏水》。

袁隆平在该文中表示,超级稻在技术上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其对病虫害尤其是稻瘟病的抵抗性还不甚理想,“我理解社会对于我们农业科研的高期待,但农业科研和生产从来不能一蹴而就。超级稻的生长和改进周期很长,起码需要三年五年时间,即便你晚上加个大夜班也无法那么快就解决问题。”再次回应有关超级稻的质疑。

4 小麦种肥同播,为啥推不开?

一提起种肥同播,大家第一时间想起的就是玉米。小麦怕烧苗,要求种子和肥料错开距离,对机器的要求也高,所以很多人宁愿撒施肥料再播种。今年,随着种肥同播技术的发展和农户对“省事”的需求,使用种肥同播种植小麦的农户也越来越多。

河南温县小铺乡杨公店村的王翠玲家的小麦就使用了种肥同播。她认为种肥同播省事,产量高, 出苗壮,分蘖多,播种均匀,长势好,村里大多都用这个。“我家没人手撒肥料,用种肥同播就方便多了,将肥料和小麦分别倒进不同的槽里,就可以均匀地播种了,省时省工省事,4亩地一个小时就播完了。”

5 又是河南?

10月8号央视焦点访谈《被“减肥”的化肥》报道,又一次把众人的目光瞄向了河南。据报道,河南唐河县有些化肥企业专门制造销售伪劣肥料。不仅是唐河,在很多地区,由于监管缺失,化肥市场劣币驱逐良币,形成了恶性循环。河南假化肥,继“忽悠团”之后,又一次被上了头条。

当然,河南在肥料行业的话题,不仅仅只有负面的忽悠团和假化肥。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河南辽阔的种植面积和巨大的肥料施用量,使其成为肥料企业的“必争之地”。为了贴近市场,很多企业纷纷在河南宁陵建厂投产。3月22日,双赢生态与河南民丰肥业就共建中原生态肥料生产基地达成协议并签约; 10月26日,拉多美(宁陵)化肥有限公司高塔复合肥第一条生产线正式投入使用; 11月9日,帝益生态宁陵生产基地年产80万吨功能复合肥项目投产庆典隆重举行。

6 不关注产量了?

提高粮食产量,保证粮食安全一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基调。但今年,农业部却发布了《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表示要到2020年,力争将“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1亿亩,比目前减少5000万亩以上,折合减少玉米产量2100万吨。

国家不再关注产量了,难道粮食安全问题已经解决了?当然不是,粮食安全一直是三农问题的焦点,今年国家一号文件就再次关注粮食安全,只是不再单单是指粮食的数量安全,而是更加重视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不仅要数量安全,更要质量安全,只能说粮食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了,粮食安全还早着呢!

7 卖粮咋就这么难?

“我拉了5万多斤粮食,已经等了一个星期了还没卖掉。还有的排队时间更长,都等了10多天。但也有人来了就能卸货,一打听人家卖的是‘人情粮’,每次要给验质员差不多500元好处费,不用排队就能验质,验完直接过磅入库。”

今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粮食丰收本来是喜事,但在很多粮食主产区如河南、吉林、黑龙江等省都出现了较为严峻的卖粮难问题,其中河南省的情况最为严重,部分地区排队卖粮成为常态,甚至出现了为卖粮而“走后门”的现象。

据相关专家分析,今年的卖粮难是从夏粮开始的,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粮价下跌,执行政策性的收粮库点较少。今年,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定为1元/斤,比去年临储价格每斤最多调低了0.1 3元。这是玉米临储政策实施七年来,收购价格第一次掉头向下。受此影响,市场上三大主粮价格全线下跌,玉米降幅最大。

8 农民补贴去哪儿了?

根据规定,农民的良种农资补贴要打入农民的个人账户。而福建省连江县琯头镇定岐村上百户村民2014年的补贴,却被打入12名村干部及2名村干部亲属的银行户头。而定岐村党支部书记唐传雄给出的解释却是“无奈的权宜之计”:因征地,村里只有350亩应补,村民对于分补贴意见不一。无奈之下,村委会只好决定先领回来,为了保证这些资金打进卡里不流失,才挑了这些村干部及亲属等“信得过的人”。村委会不存在侵占农补资金的情况。

对于定岐村的农户来讲,2014年的补贴是拿到了。但对于全国大多数农户来讲,2015年的补贴不知道去哪了?

粮食补贴真的取消了吗?根据河南省农业厅来的消息,由于今年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这三项政策要优化调整,里面有许多实施细节问题需要事先考虑到,相关部门需要协调好,所以,不但河南省,其他很多省份的补贴都将推迟发放,这种情况在政策调整期很正常。

9 赊销还要继续吗?

东北某经销商因赊账不还与农户发生争执,把农户起诉,结果在一次冲突中,被农户请的律师(因农户拒不还钱,经销商把农户起诉)刺激失控,失手把律师打死了,看看讨债无望,又出了人命,这位经销商便自己喝了一瓶百草枯,走上了不归路。

悲剧的起因就在于农资赊销。无独有偶,今年3月份大理宾川破获的一起系列农资诈骗案,也是因赊销而起。犯罪嫌疑人从2014年底开始,以包地为名义,以赊账的方法到力角等地进行化肥购买,先后诈骗农资经销商11次,骗得农资商户差别品牌的高等化肥100余包。

赊了,有风险;不赊,难以进入市场,赊销一直是农资行业的一大难题,而赊销后的讨债更是让人头疼,但每年赊销的人还是前赴后继。为什么?因为赊销还是有助于销量的提升。

10 苹果“红”了?

从中原肥料会上,“不二果”横空出世,到磷复肥会上,苹果影踪随处可寻;从古城西安,苹果全程解决方案高峰论坛的召开,到陕鲁两省,苹果专用肥大受欢迎。不知道为什么,苹果突然在肥料圈“红”了起来,甚至于都惊动了农业部。这不,“化肥零增长”行动一开始,苹果就被盯上了,黄土高原和渤海湾的苹果区被选为化肥减量增效试点,为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经验。

对于苹果为什么这样红,中盐安徽红四方三公司经理梁凯表示,苹果,很多企业开始并没有太过于关注,或者说没有专门投注特别大的精力在里面。但因为苹果用肥次数、频率较大田要高得多,所以值得专注。

猜你喜欢
超级稻种肥农资
针对农资价格上涨,中央已累计发放500亿元一次性补贴
种肥施用关键技术与原则
阳泉:宣传推广 农资打假
种肥施用关键技术与原则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我国超级稻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13.5亿亩
5月上旬重要农产品和农资价格
请别再向超级稻泼脏水
花生种植慎施肥
2009年全国超级稻种植面积再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