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动,让关系拥有健康的活力

2015-09-01 15:17温小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17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

温小玲

〔关键词〕系统式家庭心理治疗;家庭系统;心理咨询

“这世上并无独立的人,我们人人都像电脑一样,被自己出生的家庭编好了程序,然后按钮行动。”(李维榕)

当你读到这样一段话,会有怎样的一种感觉?

或许你会惊讶,或嗤之以鼻,或不以为然,或许会质疑——“不至于吧?这话说得好像人是机器,毫无自我意识。事实并非如此啊,我们会思考、会辨别,甚至实在不行的话,会逃离啊。”

是的,一般人都觉得这样一段话难以理解。但如果你是一个具备系统式家庭治疗观念的人,看了这段话或许感觉会不太一样,甚至会深以为然。

系统式家庭心理治疗理论认为,在一个家庭中,如果某一个家庭成员患了心理或心身疾病,那说明整个家庭关系都有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人的疾病是由所有家庭成员共同“制造”的,是家庭成员互动的必然产物。

而我们在实际接触的个案中,往往是孩子会成为一个家庭的“牺牲品”,如成为一个问题孩子,来成为维系夫妻关系的纽带,比如下文中的小白(化名)。

小白的父母长期处于两地分居的状态。父亲长期在东莞工作,一年回家一两趟。母亲在珠海一边工作一边照顾他。小白一家三口曾在深圳居住,后来父亲生意转至东莞,因为就学等因素,小白才跟随母亲回珠海接受教育。刚开始回珠海时,小白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但母亲觉得环境不适合孩子,就带着他在外租房。小白假期会去东莞,母亲把孩子丢给父亲后就离开,小白在东莞的时候几乎全天跟着父亲,包括父亲工作的时候,累了就直接在车上睡觉。小白就读某小学五年级,在同学关系中出现挑衅等攻击性行为,常因打架等问题被学校老师投诉。母亲表示,在工作中只要电话一响就紧张、焦虑。尤其母亲的一句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俩在一起都要发疯了,不是他疯了,就是我疯了”。

而当一家三口坐在治疗师的面前时,夫妻之间几乎没有沟通。妻子指责丈夫从不理家,不照顾孩子。开口说的每一句话,都带着对丈夫满腹的牢骚、抱怨与指责。丈夫间或开口,亦在指责妻子没有带好孩子,认为孩子玩游戏,是因为妻子也是玩游戏之人。维系彼此的纽带,只剩下孩子和一股深深的恨意。

在回答家庭治疗师的问题时,小白说:“我希望爸爸妈妈在一起。”在场者都被这小小的声音所撼动。

小白是一个典型的夹在父母矛盾中间的孩子。虽然父母亲从来没有正式地跟孩子谈论过彼此间的关系,但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之间的矛盾与问题。所以,孩子用把自己搞得满身的问题的方式,去促使父母不得不“一起”来管他,从而实现“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愿望。从系统的角度看,小白就是一个家庭问题的承受者和“牺牲品”,孩子用这样一种方式来保持家庭关系,尤其是父母之间的链接。

对这样的家庭开展工作,多是从夫妻关系着手,希望他们可以处理彼此的问题,从而把孩子解救出来。因此,系统式家庭治疗师会想尽一切办法打乱这个家庭的原有系统运作模式,从而使疾病得以好转。这种打乱系统的做法,专业上叫作“扰动”。

比如面对小白的家庭,治疗师做了以下的扰动。

扰动夫妻关系,治疗师多边结盟。如支持丈夫,积极关注丈夫在工作和支撑家庭经济中付出的努力,关注丈夫遭遇生意不景气的挫败与沮丧,关注其作为父亲愿意为孩子作出的改变。支持妻子,积极关注妻子在管教青春期孩子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关注处理孩子问题中缺乏丈夫支持的艰辛与不易等。在扰动夫妻关系的过程中,促使双方看到彼此对孩子的用心之处,指导、促进双方就孩子的问题如何更有效地沟通。

促进夫妻双方改变沟通方式。一开始,夫妻双方只对着治疗师说话。当治疗师问到有关对方的问题时,随时“推”丈夫或妻子一把:“你直接跟他/她提要求。”“你怎么想的,直接跟他/她说。”“你怎样才能获得他/她的支持,你直接和他/她提。”在这样说的同时,伴随着治疗师把自己的椅子一退,从行为上同时表达“你们夫妻俩自己搞定”的意思。

扰动家庭系统。从一开始,家庭自动形成的座位中,孩子是坐在父母的中间,座位的次序如此真实地呈现孩子在整个家庭系统中的位置——夹在父母的矛盾中间。因此,在扰动家庭系统中,一个自然而然的安排,就是把孩子拉出来。治疗师在一个自然的契机,对孩子说:“来,你把椅子拉到我身边来,我们来看他们(父母)是怎么解决自己的问题的。”座位的拉开,自然地扰动家庭中的关系,用意识层面的行为,把孩子从潜意识深陷的父母矛盾中拉出来。

扰动孩子潜意识的行为,把潜意识意识化。为了维系父母之间的关系,孩子会不惜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周身问题。而这些行为,往往不是在意识层面,而是在潜意识层面发生。家庭治疗师故意对孩子说:“所以,你在发现他们(父母)又不说话的时候,就把自己搞得问题再大一点。”这样父母就不得不联合起来,对话、商量,以解决孩子的问题。所以当家庭治疗师清晰地把孩子无意识的行为目的以夸张的形式表达出来,专业上就叫“潜意识意识化”,这有利于孩子这种无意识行为的消除,并利于清晰孩子行为与父母关系的边界——“这是父母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使孩子不再无意识地去承担父母关系的问题。

扰动孩子的行为,尝试强化孩子对自己的行为管理。在整个与孩子的对话过程中,治疗师积极关注孩子学校行为中有建设性的行为细节,及时鼓励强化,从行为细节强化从而实现扰动的目的。

从系统式家庭治疗的观点看,每个人都是生活在大大小小的系统当中。家庭系统是影响一个人最为本质的所在。我想,这也是家庭治疗大师级人物李维榕老师有如此一番话的由来。面临危机的家庭,最需要的是家人彼此的支持和对话。奇怪的是,大部分家庭在面对困难时,总是个人独守本位、独自伤心。在最需要互相支持的时候,互相指责;在最需要彼此交谈的时候,彼此无言。因此,面对一个有问题的家庭关系,扰动家庭系统中的任何一点,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变化。有时家庭治疗师要扮演的一个角色,即家庭游戏的“破坏者”,打破家庭系统中的平衡状态,让系统中的人感觉到不舒服而产生变化。

但不管怎么扰动,我们必须深信,家庭系统自身就拥有足够的资源去解决他们自身的问题,我们需要做的很重要一点,就是协助他们如何去发现和利用资源。如果离开这点,我们所做的非但无法扰动系统,更可能会因无力感而被卷入,这就和我们想做的事情相悖了。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第八中学,珠海,519000)

编辑/丁尧 终校/于 洪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
如何与中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如何促进网络心理咨询效果?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黑点
如果努力暂时看不到结果
多找几个名字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态度与求助行为关系研究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态度与求助行为关系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高校网络心理咨询的应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