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机制加速县域教育信息化建设

2015-09-01 06:04郑传宝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5年7期
关键词:机制信息化培训

郑传宝

建立统筹协调的领导机制。政府领导。推进教育信息化,各级政府是责任主体,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制定规划,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牵头抓总、综合协调的指挥作用。教育主导。教育系统要发挥主导作用,主动争取领导,充当主力军,不等不靠,调动系统内的积极因素,合理调配教育资源,统筹推进信息化建设。部门配合。争取财政、规划、科技、文化等部门的积极配合,明确各自职责,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上下联动。加强教育系统内部的协调与分工,调动各方力量,发动学校广泛参与,上下一盘棋,共做一盘菜,整体配合,协同作战,打造上下联动、局校一体的工作局面,发挥基层学校积极参与、共同推进的作用。

建立互为补充的投入机制。政府重点投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明确政府投入主渠道,由政府承担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应用和维护、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等经费的投入,确保教育信息化经费逐年提高。社会辅助支持。建立有效的社会辅助经费支持机制,宣传发动社会力量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争取社会团体、慈善机构、爱心人士对教育信息化的支持,拓展融资渠道,弥补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企业投资建设。建立多元化的投资融资机制,采取公开招标、企业垫资的BT模式,先建后付,先借后还,充分吸纳民间资本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市场调控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学校深度挖潜。建立学校完善配套建设机制,学校开源节流,盘活各种资源,发挥潜在优势,加大对教育信息化设备的维护、使用、管理力度。集中财力保证教育信息化资源正常使用,确保信息化建设在学校稳步推进。

建立多措并举的应用机制。建立教育资源开发共享机制。要加大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和使用力度,解决“有资源”和“有所用”的问题,开发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必须与教材相结合,与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相结合,必须为教学服务,有使用价值,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确保开发教育信息化资源要“有用”。建立教师培训培养机制。坚持将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支撑点,采取统筹资源与整合利用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学习培训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坚持“以集中培训为主,校本培训为辅,学研一体,考训结合”的模式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引领教师参与学习,研究问题,切实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确保提升教师能力素质要“会用”。

建立学生参与引导机制。建立专业人才对口培养机制。坚持正确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导向,以培养现代实用性人才为目标,发挥教育信息技术的先导引领作用,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解决学用脱节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真正把学生培养成国家需要的专业人才,确保培养现代实用人才要“管用”。建立协调运行的管理机制。建立协调运行的管理机制是教育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的重点,管理机制的创新有助于教育信息化规范有序推进。建立示范引领机制,以点带面地“引”。要建立试点先行、典型引路、示范引领的推进机制,点面结合,层层推进,做到相互带动,共同提高。建立督导检查机制,从上到下地“督”。要建立定期检查制度,组建督查工作专班定时督、经常督、重点督,及时通报,限时整改,建立督导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实行一级督一级,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稳步推进。建立社会评价机制,由内到外地“评”。要建立教育信息化工作评价机制,按时对信息化推进情况进行评价,完善制度,优化评价方案,发动社会人士参与评价工作,在校内外开展以“学生评教师,教师评校长,家长评学校”为主要内容的“三评”活动,提高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

(作者系竹溪县教育局局长)

(责任编辑 鄢志勇)

猜你喜欢
机制信息化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信息化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