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课堂

2015-09-01 06:04吴非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5年7期
关键词:每节课一节课讲台

从大学毕业到退休,我一直在一所中学教书,在讲台上,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像农夫在地里耕作,平常极了。世世代代,无数的人都这样劳作,一生做一件事。

每年,有几十万青年初上讲台,也有几十万教师告别讲台。对讲台,对课堂,人们有什么样的认识,为什么要教、怎样教,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始终是我感兴趣的问题。虽然一直浸润其间,但我总是无法让思考走向深邃,获得准确、客观的结论,因为社会在变,影响着课堂和人。

教师的职责是“教”,教学无非是“课堂”与“人”的关系。我至今仍然在思索课堂上的一切。在那些年里,每天都为此殚精竭虑,时喜时忧;那几十分钟的一节课,你虽然知道可能会发生什么,却无法预知那些妙不可言的细节或是突然出现的障碍,你也未必能清晰地描述它与未来的某种联系。人的一生,有12年要在小学和中学的课堂上度过,课堂上发生过什么,课堂将会对未来有什么样的影响,教师不能不思考。

课堂只是教师全部生活的一部分,但有职业追求的教师会不断从生活中汲取教育资源并获得灵感。这种职业状态,来自对“学”的认识,即他首先是思考型的学习者,他能明白这节课要做什么,同时也知道这节课对未来意味着什么。对有追求的教师而言,每节课的作用可能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课堂上,所有的人都在“学”,包括讲台边的这个角色。“教”的过程,也是“学”的过程。我从不在意所谓的“桃李满天下”,也从不以学生的成就为荣,教师职业的趣味,可能在于比一般职业能更直接地观察人的成长轨迹,并在探索与磨砺中成为有智慧的人。

教师在课堂上实践相关教学理论,有这种意识是积极的,不过,如果始终把课堂当作试验场,致力于课堂教学理论化,过于追求“创新”和“特色”,也许未必是明智的选择。一些教师教学技术娴熟,而当他致力于为自己的课找到一枚与众不同的标签时,很可能会违背规律,忽略教学对象。基础教育的特点,就在于始终着眼于“人的教育”,如果教师眼中只有“课”而无“人”,那样的“教”没什么社会价值。我不是个很有智慧的人,敬重常识让我少犯了很多错误。“东鲁春风吾与点”,是极高的教育境界,而我后来也想到,那也应当是极平易的教学常态。我常常憧憬那样的课堂,无论是做教师,还是做学生,甚至只是做一名旁观者。

功利的课堂和平庸的课堂同样无价值。学生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价值追求。我们能看到,那些竭力不被世风压进平庸模子的教师,心中有“人”的教师,他的自由思想会照亮教室里年轻的心。每节课都是生命的脉动,用生命激情点燃的课堂,有温度,会成为教师生命的一部分。

基础教育的特点,在于教师的全部努力,经过漫长岁月之后,才可能从人的教养、习惯方面看到一点点作用,而追根溯源,却又未必能说清。教师一节课,仅仅是一滴水,但是,每一滴都是重要的,对于生命。

(本文系《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作者吴非为该书所写的自序)

(责任编辑 鄢志勇)

猜你喜欢
每节课一节课讲台
我会跳绳
爱在讲台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托马斯的一节课
讲台
关于军校讲台上话语自由度的讨论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
DV校园小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