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是德育的起点

2015-09-01 06:04马国新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5年7期
关键词:讲卫生守纪律起点

马国新

德育是什么?

当一个孩子走进校园,学校告诉他一些规范和要求,然后在老师的示范引导和同学的帮助与影响下,他将自己的言行举止调整到与集体保持一致,促使这一变化发生的正是德育。

当这个孩子走出校园,他依然按照学校的要求行动。比如回家后积极完成作业,帮助父母做家务,早晨按时起床并叠好被子,洗漱完毕后整齐地穿上校服,让父母放心地安全回到校园。这就是德育的结果。

我们知道,道德是一种来源于社会的规范,是规范在一个人身上体现出来的状态,是道德内化后的结果。德育就是道德内化成一个人的品德的过程,它发生在学校,是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一。

万丈高楼平地起,德育不宜“高大上”,可望不可及,而应接地气,可感可触。

武汉光谷实验中学提出了“四自”育人标准,即“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对我们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需要尽力去达到的道德标准。但就算实现不了,我们也不会责备学生。比起结果,我们更看重学生努力去接近目标的这一过程。但规则有不同。规则是德育的起点,道德规则是德育中的最低要求,所以规则是不可违反、必须执行的。否则,学生将受到批评或惩罚。

德育是一门艺术。

如果我们把德育的起点抬得太高,孩子们就会登不上那第一级台阶,孩子们为难,教育者也自寻烦恼。同样,起点不明的德育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瞎折腾,它会让孩子们无所适从,甚至惶恐不安。德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可以随着孩子们德知、德识、德行和德性的提高,来逐渐抬高德育的台阶,这需要教育者把握好德育的火候。

“讲卫生、守纪律、懂礼貌、会学习”是光谷实验中学德育的起点,但只有这十二个字是不够的,因为孩子们并不知道“讲卫生”的标准是什么,也不知道何为“守纪律”。所以,学校还得对这十二个字作进一步的解释。

我们是这样明确的:不向地上扔垃圾就是讲卫生,不妨碍他人就是守纪律,主动与人打招呼就是懂礼貌,安静地坐下来就是会学习。我们作如此低起点的要求和说明,孩子们一听就明白,而且能做到,操作性也强。

事实上,如果每一个孩子都能达到上述“十二字”要求,学校就很了不起了。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所学校没有一个人向地上扔垃圾,这所学校还需要那么多清洁工吗?所以说,德育的起点是德育的重点,也是德育的难点。

教育者不仅要研究德育的内容和层次,更要研究德育的路径和方法。

德育除了说服教育、榜样示范、情感陶冶和自我教育四种方法之外,还应当重视实践锻炼和品德评价等方法。

在研究德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德育是互助的,是一个相互感染、互相撼动的过程。在学校,不仅需要在孩子们中间寻找榜样,老师的示范也很重要。因此,我们说:校园无小事,事事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楷模。

德育更是一个自省的过程,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自省”是孔子提出的一种自我修德的方法,朱熹说“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战国时荀子则表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可见,德育需要人的自省。“自省”是一种自我评价、自我反省和自我调控,更是一种自我教育的过程,是一种自我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但“自省”不是盲目自责,它应当是积极的和建设性的,是往好的方面引导人的一言一行。

当我们有了“互助德育”的理念作为指导,并寻找到“自省+互助”的路径和方法,且确定了孩子们易于接受的德育起点,德育的目标就不再难以企及。

(责任编辑 鄢志勇)

猜你喜欢
讲卫生守纪律起点
不讲卫生的小猪
勤洗手 讲卫生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弄清楚“起点”前面有多少
在讲忠诚守纪律保廉洁中破除法不责众的思想
起点
我的“新”起点
做“守纪律、讲规矩”的坚定实践者
不讲卫生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