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锦江区:推进城市管理创新

2015-09-04 07:37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5年11期
关键词:锦江区城管数字化

成都市锦江区数字城管信息系统运行至今已七年有余,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数字化网络管理不仅对成都市现有的基础设施和城市市容秩序、环境管理提供了完善、精确、快捷和高效的指挥监督管理平台,还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严格的管理流程,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内容和管理水平进行创新和延伸,并逐步拓展到了城市规划、社会维稳、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项集中整治等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的各个方向。

数字化城管系统运行模式及成效

锦江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于2007年6月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建立初期,按照市区政府“统一招聘、统筹管理”的要求,经过报名、文化考试、面试和正规化的培训,最后择选录用了140名数字城管监督员。对区域内2607个网格中的城市管理事件、部件实施全面监管,及时采集信息上报问题。锦江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将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引入到城市管理工作中,实现了城市“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管理办法。

数字化信息平台充分运用实施空间的网格化管理,以构建“数字成都”为目标,依托成都市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实现对行政区域的万米网格单元划分,对城市部件、事件等基础数据进行分类,对地理坐标进行定位和编码工作,建立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数据库,为实施城市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构筑一个布局合理、全面覆盖的管理空间体系。

按照实施平台的标准化建设路径,锦江区制定协调统一的建设标准、技术操作规范和评价体系,实现平台软件的统一、市(区)级平台的对接、设置科学和管理体系,促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实施资源的集约化使用,在网络建设上,充分利用电子政务外网、宽带信息网络和移动通讯的设备资源,实现了“天网”资源的共享,建立了市、区统一的空间地理信息系统,达到了信息共享互通的要求,避免了空间信息资源的重复开发,节约建设成本和管理成本。

按照实施管理的程序化运作步骤,以“管理与监督相对分离”的原则,建立了“监督”、“指挥”两个工作轴心,将各级、各部门、各成员单位在指挥、监督系统中进行了整合,将问题发现、处理主体一分为二。

目前,锦江区已接入数字化城管系统的区级责任单位有25个,其中有建设局、交通局、纪委等9个区级部门,以及水井坊街道办、合江亭街道办、春熙路街道办等16个区街道办事处都已加入数字化城管系统中,有效提升了各部门发现和处置问题两方面的能力。

机制改革,助推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市场化

随着社会经济、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城市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锦江区将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采集推向市场,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行社会化管理是数字化城市管理发展的方向,“管事不养人、花钱买服务”,更是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改革的重要趋向。

为切实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发现问题的能力,有效降低政府行政管理成本,促进政府社会管理效能提高,区城管局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公开招标”的方式积极推进信息采集市场化运作。2012年1月1日,锦江区城市管理指挥监督中心与两家中标公司签订了信息采集市场化合同,这标志着信息采集市场化运作正式启动。两家信息采集公司在逐步理顺工作机制后,分别完成了办公环境准备、网格熟悉、人员招聘、管理制度修改、业务培训、工作网格划分等工作。通过科学监管,市场化以服务质量为考核依据,以市场的杠杆激励信息采集公司的运作,提高信息采集质量,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信息采集队伍作为独立的第三方,能如实反映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较好地解决了政府雇员采集信息成本高、效率低、易失真、不及时、易瞒报、易漏报等缺点,客观真实地反映问题,运行效率得到明显体现,这一显著成效也充分证明锦江区数字化城管信息采集市场化改革成功。

经过三年的高效运作之后,锦江区数字城管监督员市场化管理效果得到了显现,信息采集数量大幅度提高,人均管理网格数、上报案件数、有效立案数、按时核查数等方面都高于其它区,而且媒体曝光数少于其它区。2012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锦江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员共上报问题507704件,有效立案507694件,问题结案505004件,结案率达 99.99%,市场化之后监督员案件上报量呈逐年持续增长趋势。

发挥优势,助力数字城管拓展与创新

为更好的开展数字化管理工作,提高系统的运行成效,锦江区城市管理指挥监督中心在全市统一功能拓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进行相应功能拓展及创新:

(一)着力破解制约,提高处置成效

锦江区在实现监督员信息采集市场化后,经过三年多来的成功运作之后,管理效果得到了显现,发现问题的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位于全市前列,但处置问题的能力与市局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由于专业处置部门人员分散,无法固定值守和接收处理案卷,城管问题无法通过系统交办处理等系列问题制约了城市管理高效发展的节奏。为了有效解决这一疑难问题,中心积极想办法做实效,为辖区内16个街道办的相关处置部门安装“处置通”软件。在安卓系统手机中安装了“处置通”软件后,即可实现处理案件24小时无缝衔接,处置部门在问题处理现场就可以派出问题,中心就能及时结案,将大大缩短系统案件处置时间,减少案件超时、缓办的可能,有效提高案件处置率,进一步提升锦江区城市管理综合排名。

(二)完善机制,强化社会管理

锦江区成功实施信息采集市场化改革后,围绕强化政府社会服务管理职能,积极开拓创新,进一步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对信息采集工作进行拓展。比如“监督员进社区”, 让大量存在于小区院落中得不到及时处理的问题得到有效处置,落实社区网格管理,收集信息,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动员市民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同时,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切实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社区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体系,形成“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逐步扩大了数字城管覆盖面,实现社区院落数字化管理,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社区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体系,形成了城市管理全民互动的模式,加快了城市管理转型升级的速度。

(三)整合资源,实现集约化管理

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行政成本,现锦江区已实现与公安视频监控共享,与环保局监测资源共享,与民政局监控资源共享,与水务局监测水系状况资源共享,与政法委6411模式(建立六类网络基本信息库)资源共享等。为整合现有资源,切实加强河渠长效管理,锦江区数字中心还积极与区天网办协商并达成协议,经天翼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现场勘查,在锦江区现有的12条河道两侧合理安装视频监控摄像头25个,现已将河道水系监控系统纳入数字城管视频监控系统,在中心即可观察到水位涨落、河道环境、河面水质及排污口治污等情况,有效实现对河道水系状况的实时监控。下一步还将继续拓展城市管理范围和内容,逐步将城市道路、市政设施、城管执法、园林绿化、渣土运输、社区综合治理等信息管理纳入城市数字化管理系统,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功能,实现资源的集约化管理。

(四)安装车载GPS系统,拓展应用领域

为建全以科技支撑的数字化监控精细化管理机制,加强对处置部门在市容环境动态作业方面的全面监管。目前锦江区已对执法中队、环卫清运中心、排水处共54台工作车辆安装了车载GPS系统,成功实现对作业车辆实施动态监控和精细化管理。通过系统直观显示作业车辆当前地理位置、行驶方向、速度及作业情况,根据选择时段对所选车辆进行位置回放,实现时间、车辆同步实效性显示,准确掌握在线情况,以全新的视角将动态管理和应急处置相结合,逐步提高数字化城管精细化管理水平。

(五)助推城市管理转型,有效落实“两个延伸”

今年是成都市城市转型升级的提升年,全面建设街道办事处综合指挥系统是城市管理转型升级示范片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锦江区已将水井坊、合江亭街道办事处着力打造为城市转型升级示范片区。为有效提升城市管理工作水平,加快城市管理转型升级步伐,锦江区已在示范片区中实施数字城管建设工程,指导示范片区有机整合电子地图、电子政专网、天网视屏等系统,实现市政公用、道路交通、街面秩序等城市部件、事件的精确定位,逐步挖掘并拓展数字城管平台功能。2014年5月,锦江区城市管理指挥监督中心积极与区社工委联合建立成都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着力解决信息系统互不关联、重复录入、信息资源分散等问题,提高数字城管服务城市的功效,扩大数字城管新的应用领域。有效落实“数字城管实现无缝隙全覆盖、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延伸”的工作要求,逐步实现城市管理智能化,全面推进以 “锦江区社会服务和管理基础数据库”为核心,以“锦江区网格化管理服务信息系统”、“锦江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锦江区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和“锦江区民生服务信息系统”为主体的“一库四系统”建设,提高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下一步,锦江区数字中心将不断创新城市管理理念,加快适应新常态下的城市综合管理机制,做好大城市,细管理,努力成为城市管理创新的驱动者,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改革推行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猜你喜欢
锦江区城管数字化
城管执法的“民生温度”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朱波对成都市锦江区地方志工作作出批示
陈历章对成都市锦江区地方志工作作出批示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人夏
济宁城管大年撕春联惹“众怒”
数字化制胜
激情飞扬 舞动阳光
——成都市锦江区2012年小学生“三大球”自编操比赛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