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边密支那

2015-09-06 12:08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水罐缅甸日军

大江边密支那

● 密支那是缅甸铁路向北的终点站,是伊洛瓦底江航运的起点,也是公路以及航空的交通枢纽

汽车自中国腾冲向缅甸密支那方向,开进缅甸境内没多久,伊洛瓦底江便流淌在眼前,一座雄伟的铁架桥横跨东西。走过这座由中国援建的缅甸第三大桥后,便进入克钦邦首府——密支那市区。这里是缅甸铁路向北的终点站,是伊洛瓦底江航运的起点,也是公路以及航空的交通枢纽。密支那现在拥有20万人口,是缅甸第三大城市,同时也是伊洛瓦底江上游最大最重要的城市——事实上,这个城市的名字在缅语里的意思就是“大江边”。

这座充满历史气息的城市总会不经意间唤醒人们一些关于战争与家园的记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密支那书写了战火纷飞的一页。1942年,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期,东南国土沦陷殆尽。日军在中南半岛与马来半岛得手之后,兵锋直指缅甸。1942年5月上旬,日本侵略军占领密支那,企图截断中国的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于是,中国政府集结10万精锐部队,组成抗日远征军,跨出国门,联手英美两军,在萨尔温江与伊洛瓦底江之间与日军对攻。在持续多日的拉锯战后,盟军做出一项作战部署:组成中美联合突击队,直捣日军侵占的军事要塞密支那。

在当地人的带领下,“中国敢死队”冒雨绕到日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日军腹背受敌,意志终于崩溃,惶恐地逃出战壕,投入滚滚的伊洛瓦底江。经过 80天的艰苦激战,中国军队以上万名官兵的宝贵生命,换来了整个亚洲战场具有战略转折性意义的胜利。而那场号称“亚洲诺曼底登陆”式的大战,以盟军的胜利而结束了日本人试图改写亚洲许多国家历史的企图。

密支那大捷,不仅使盟军收复了缅北和中国滇西的大片土地,还从根本上解决了中、美、英三大盟国在亚洲大陆的战略困境。日军经此大败,再也无力进攻印度,其在亚洲大陆的全面进攻,也从此演变成节节防御,最后彻底崩溃。

走过密支那几条低矮建筑的街道,很难想象眼前这座朴素的城市,曾经充满了来自英伦的浪漫情调。也很难想象,这座城市曾经被夷为平地,成为战争的废墟。如今,伊洛瓦底江西岸的密支那仍然没有高大建筑,四周是广袤的原始森林,街道两边茂密的阔叶树像大型的遮阳伞将这座城市掩护起来。即使经过 60年的重建,今天的密支那看上去仍带有战争的痕迹。然而,静坐在孕育缅甸文明的伊洛瓦底江边,你会发现密支那就像一个守着往事的缅甸少女,那些属于这座城市的历史也是属于这条大江的回忆。

伊洛瓦底江见证了中南半岛上“亚洲诺曼底登陆战”的伟大胜利,也留下了中国远征军将士拼杀疆场的鲜血和飘在江上的英灵;催生和浇灌了缅甸金色的文明,也目睹了多变的历史中所有的战火与残酷。今天,中国远征军的后代与本地缅甸人民,依旧在伊洛瓦底江两岸日复一日地吟唱着生活的歌谣。

● 密支那的清晨

●瑞古港口的彩色水罐

● 头顶芒果的妇女

伊洛瓦底江经过密支那后继续南下,与从中国云南流淌而来的大盈江在八莫镇(Bhamo)汇合,让这个缅北边陲小镇成为了水陆交通要冲。从八莫到达东北面的中国盈江与东南面的中国瑞丽,比到其北面的密支那更加方便。

这个昔日的贸易重地,由于地理位置,曾是军事角逐的重镇。在13世纪和18世纪前后,蒙古军和清军曾进驻过八莫,在19世纪,八莫被英军侵占,目前仍保留着浓郁的西洋文化和风情。

八莫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之前在八莫附近有个叫光东的小镇,华人称之为“老街”,它就是中国史书上所称的“老官屯”。与八莫隔江相望的光新,就是元明时期所称的“江头城”。

“八莫”来自苗族的语言,意思是“制作水罐的乡村”,至今在八莫的许多山村还有做水罐的人家,在瑞古港口也可见到许多商人在经营五彩缤纷的水罐。在市中区街道上有一个醒目的雕塑,那就是八莫市标。雕塑是三个人拿着一捆木棒。意思是:一根木棒容易折断,十根木棒不容易断。教导人们,同胞之间要团结友爱,齐心协力,不要手足相残。从这也看出八莫是一个崇尚团结、祥和友爱的城市。

如今的八莫伊洛瓦底江码头,停靠着中国制造的大船,叫“太阳星号”。可以乘坐这艘船顺流而下到达缅甸南方,3-5天可到达曼德勒。

伊洛瓦底江离开八莫,继续在山间流淌,到达卡莎(KATHA)时,用一江碧水滋养了这个美丽小镇。沿江的街道是卡莎最重要的街道,而一南一北相距不足1000米的两座佛塔使得从江上来的船只远远地就能知道卡莎到了。卡莎的民居、商业、大部分码头也集中在两座佛塔中间的区域。

1934 年,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怀着为之赎罪的庞大重负”,写下了一册发生在缅甸殖民统治时期的悲剧小说《缅甸岁月》,其故事就发生在卡莎小镇——在西方殖民者对缅甸统治日薄西山之际,一群人相聚在卡莎大英帝国俱乐部,整日饮酒,以排遣内心无法言说的寂寞。如今,那些故事已经很遥远,但卡莎美丽的黄昏与奥威尔当年的描述相差无几。卡莎的小镇生活依旧平缓如这条滋润自己的母亲河——伊洛瓦底江。

每天天还未亮,伊洛瓦底江畔就已繁忙起来。马达的轰鸣声不绝于耳,

人们的嘈杂声传达出一个江边小镇独特的市井气息。那嘈杂声来自忙着登船、忙着往船上装运货物、忙着叫卖食品的人们。当轰鸣的马达声渐渐远去,一艘满载着人和货物的船开始起航。每天卡莎小镇的十几个码头都像这样忙碌。这里的船可北上八莫、密支那,南下瓦城、蒲甘直至入海口。

江边的喧闹和远离江边的清幽形成鲜明的对比,倘若不是因为伊洛瓦底江在这里由东西走向变成南北流淌,河道忽然变宽,使这里成了伊洛瓦底江上游一个重要的港口,那么卡莎也许仅是丛林深处一隅静谧的田园。伊洛瓦底江成就了卡莎,而依江而起的卡莎,赖江生存的人们,在日日夜夜的劳作中成为了这条大江的美好符号。

● 八莫地标

猜你喜欢
水罐缅甸日军
自动化焊接工作站运用于钢水罐焊接中的可行性分析
缅甸记忆
侵华战争中的日军“三羽乌”
水罐与鲜花
缅甸总统吴廷觉访华
缅甸非常之旅
七颗钻石
回忆缅甸作战中的史迪威将军
日军“特攻战之父”大西泷治郎
对日军编制和军衔称谓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