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布司他联合中药治疗高尿酸症致慢性痛风的临床疗效

2015-09-07 21:05彭兴国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5年6期

彭兴国

【摘要】目的:探讨非布司他联合中药治疗高尿酸症致慢性痛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44例慢性痛风患者为研究依据,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措施,每日给予300mg的别嘌呤醇进行治疗,观察组基于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非布司他药物治疗,每日的剂量控制为40mg,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血清尿酸水平为5mg/dl并趋于稳定状态,对照组的血清尿酸水平为9rag/dl,且观察组(95.45%)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0.09%),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高尿酸症致慢性痛风患者给予非布司他联合中药治疗,具有安全性高、疗效好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非布司他联合中药;高尿酸症;慢性痛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高尿酸症致慢性痛风发生率不断增加。该病是因遗传、药物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促使尿酸量过大会排泄减少。约有10%的高尿酸症患者其尿酸以钠盐的形成沉积至患者各个关节、软骨、肾脏中形成痛风。文中以44例慢性痛风患者展开研究,探讨非布司他联合中药的治疗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44例慢性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8例,女性16例,患者的年龄在33-58岁,平均年龄为52.1岁;采用随机分配的办法把44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比较可知,观察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措施,采用别嘌呤醇进行治疗,每日300mg达到降低尿酸的目的。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非布司他联合中药进行治疗,非布司他的剂量每日控制为40mg,并使用补肾痛风汤进行治疗,该药房包括生地、当归、白术、泽泻、生薏苡仁等药物,关节疼痛严重者加入冬藤、肾功能受损者添加熟地、山萸肉,用水煎2次,每天一次,一共煎1000—1500ml分两次口服。两组均治疗4个月后检验其血清尿酸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标准软件SPSS20.O对两组数据资料展开统计学分析,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X2进行检验,如果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变化情况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均有所改善,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尿酸水平分别为5mg/dl、9mg/dl,观察组比对照组效果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经过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为50.09%,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3 讨论

近些年,通风患者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严重威胁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生活质量。痛风早期表现主要是代谢失调高尿酸血症,其血清尿酸水平≥68mg/L。现阶段,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主要是降低尿酸疗法,确保其血清尿酸水平<60mg/L,有效降低痛风发作的频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布司他联合当归、白术、泽泻、生薏苡仁等中药治疗慢性痛风,促使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处于稳定状态,降低痛风的发作次数并减轻患者的疼痛。本次研究可知,观察组给予非布司他联合中药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8mg/dl),观察组(5mg/dl)血清尿酸水平控制效果更佳,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高尿酸症致慢性痛风患者行非布司他联合中药治疗疗效显著,安全简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