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颅脑损伤并发休克急救过程中的应用

2015-09-07 22:07唐营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急救颅脑损伤休克

唐营

【摘要】目的:观察颅脑损伤并发休克患者急救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并发休克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研究组行临床护理路径,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其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急救时间、费用均明显少于参照组,且研究组的死亡率(5.56%)显著低于参照组(22.22%),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颅脑损伤并发休克患者急救过程中,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减少急救费用,降低患者死亡率。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颅脑损伤;休克;急救

颅脑损伤并发休克是急诊科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及时、有效的抢救及护理措施是减少患者急救期死亡、改善其预后的重要方式。本文就颅脑损伤并发休克急救过程中行临床护理路径的资料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并发休克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为颅脑损伤,格拉斯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为3~8分,其中男41例,女31例;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45.7±3.2)岁。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6例,两组基本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则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内容如下:①设立护理路径小组;②院前急救;③入院后急救;④转运阶段;⑤交接阶段。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急救费用以及急诊过程的死亡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软件统计数据,以方差(x±s)表示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2 两组急救时间及急救费用比较

与参照组比较,研究组的急救时间明显较短,急救费用显著较低,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两组死亡情况比较

研究组急救过程有2例死亡,死亡率为5.56%;参照组急救过程死亡8例,死亡率为22.22%;研究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4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在坚持“人本观念”的护理基础上,以标准化和程序化的护理方式开展工作,进而促使护理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而向患者提供的最佳护理服务。颅脑损伤合并体克患者由于发病急、病情危重,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路径能够使患者在抢救最佳时机及时得到救治,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进而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改善其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急救时间及急救费用均明显较参照组少,且其死亡率(5.56%)显著低于参照组(22.22%),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刘佳翠等研究也表明,颅脑损伤合并休克患者急救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抢救时间、减少抢救费用、提高急救护理质量等。由此可见,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颅脑损伤并发休克患者急救过程中,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减少急救费用,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急救颅脑损伤休克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急性失血性休克该怎么办
休克的紧急处理方法有哪些?
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与护理
急诊科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分析
颅脑损伤后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探讨
车祸致颅脑损伤伤残鉴定分析
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特点与损伤部位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