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八年 瞬间与永恒

2015-09-09 16:20
小康 2015年17期
关键词:会战八路军根据地

1945年9月2日,是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的日子。在反法西斯同盟国中,中国实力最弱、受援最少、牺牲最大、战斗时间最长,因而倍加珍视密苏里战舰上这个历史性时刻。

当天上午9时10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长的中国代表徐永昌上将在日本降书上代表中国签下胜利者的名字。那是一个伟大的时刻,对中国、对盟国,对整个和平都意义深远。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先锋。1937-1945年的中国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100多年,中国各族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唯一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独立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国共两党实现二次合作,全国军民一致对外,团结御侮的伟大胜利,也是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大陆的伟大胜利,它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了重大贡献,因而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改变了亚洲乃至世界政治格局,在世界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时光荏苒,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回顾历史,中华民族以无数儿女的生命和鲜血,捍卫了国家主权完整和民族尊严,洗刷了饱受欺压的耻辱,浇灌并培育出民族解放和自由的鲜艳之花。每一座城市、每一个村庄、每一片河湾,都是中国人民奋勇杀敌、抗击侵略的战场;青纱帐里,铁道线上,都活跃着抗日将士们的矫健身影。

回望历史不是为了呼唤战争与仇恨,而是以此唤醒我们对中国脊梁的回忆——在那样苦难的时刻,有这样一群志士,他们为了这个国家义无反顾。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尊严。

而判定历史事件的价值尤需悠长眼光,随着年深日久,抗日战争的非凡意义也愈加凸显。

可以说,经历了这次战争的洗礼,沉沦半个世纪的中国开始崛起,重获新生的中华民族此后不断以自己的发展与成就震撼世界。

1937 团结与牺牲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夜间军事演习。期间,一名日本士兵“失踪”,日军凭此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20分钟后,士兵自行归队,但日军大队长仍下达命令,攻击宛平城。

这是“卢沟桥事变”的开端,由此,日本开始了长达8年的全面侵华战争,而中国全民族团结一致的浴血抗战也由此拉开序幕。

此后,日军发动总攻,7月底,北平、天津两座城市相继陷落。8月4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平津既陷,人民荼毒至此,虽欲不战,亦不可得,否则国内必起分崩之祸。与其国内分崩,不如抗倭作战。”

蒋介石这篇日记后第三天,也就是8月7日晚,他以国防会议议长身份在南京主持召开国防联席会议。各重要身份将领,如四川省主席刘湘、广西省白崇禧、云南省主席龙云等,都赶来参会。他们将以往与蒋介石的恩怨暂时搁置,共议抗战大计。受国民党邀请,中国共产党红军将领朱德、周恩来等亦参与会议。

这次大会在抗战史上意义重大,会上凝聚了当时中国党政军首脑及中央和边缘省份军事将领的共识,形成全面抗战的决定。可谓“全场中举国一致精神之表现,恐为数百年来所未曾有。”正是由于国防联席会议的召开,对日抗战正式上升为国策。

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从七七事变至此的短短五个星期,日本侵略者把战火从平津扩大到淞沪地区。上海战事爆发后,蒋介石迫切需要红军开往华北增援,国共谈判很快取得突破性进展。8月22日,蒋介石正式同意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大敌当前,国共双方摒弃前嫌,再度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10月,红军在南方的各路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然而,从战事而言,当转入深秋,战局也像秋天的景色变得萧索暗淡。日军占领平津后,8月,先后攻占南口、大同,9月3日,向山西发起进攻,历时两个多月的太原会战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亦参加了战役,并取得平型关大捷。11月9日,太原沦陷。

至于淞沪会战,自爆发就呈现前所未有的惨烈。会战的规模与死伤数量,都是二次世界大战记录中最大的战役之一。11月12日,上海失陷。

淞沪会战虽让日军遭到自开战以来最沉重打击,但同时暴露正面战场节节防御、步步退守而缺少运动战的弱点,致使日军占领上海后长驱直入,12月13日轻易占领中国首都南京。南京城在日军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变成人间地狱。

(链接)

7月7日 日军在卢沟桥回龙庙附近进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随后,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全国抗日战争从此开始。

7月15日 中共中央向国民党送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7月17日 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宣称“准备应战”,并指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7月28日 日军猛攻北平南苑,守军将领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和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殉国。次日北平失陷。

7月30日 天津沦陷。

8月7日 中国政府召开国防会议及国防联席会议。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于9日赴南京出席会议。

8月13日 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抗战爆发。

8月22日 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25日结束。

8月22日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9月6日 陕甘宁苏维埃政府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

9月13日 中国军队同日军展开太原会战,至11月8日结束。

9月22日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9月25日 八路军第115师于平型关前线伏击日军,首战告捷。

10月12日 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和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新四军挺进华中,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0月13日 忻口战役开始。同时,中国军队进行正太路防御战。忻口、太原保卫战打响。

10月 八路军第115师一部创建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

11月20日 日军逼近南京,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

12月13日 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

1938 血浴山河

1938年是在灰暗的气氛中到来的。上一年,南京失陷以及随后发生的大屠杀,证明了日本入侵者已用残暴冷酷将中国推向苦难深渊。当时中国军队接连在南、北战场遭受重大伤亡,如果华东的日本军队乘胜沿长江攻击武汉,形势将异常严峻。

1938年初的武汉仍是一片和平景象,那时中国战时首都已定为重庆,但交通便捷、工商业发达的武汉才是中国抗战的实际政治与军事中枢。

1938年6月,武汉会战打响,此后战事持续四个多月。而此前的徐州会战,中国军队以劣势装备与日军精锐部队周旋5个月,消灭了日军有生力量,也为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尤其是, 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中国军队与日军在徐州东北30公里的台儿庄展开半个月血战,取得著名的台儿庄大捷。

此后的武汉会战,中国军队投入120多个师,以广阔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淮河流域为战场。日军在进攻时,先后投入12个师团的兵力,补充四五次,总数40万之众。10月26日,武汉失守,然而经过这次会战,日军战略进攻的势头大为削弱。

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敌后抗日根据地在这一时期的对敌斗争中得到迅速发展。

早在山西太原失守后,八路军就开始集中力量以山西各处山区为基础创建抗日敌后根据地,如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等。1938年春,八路军不再局限于山地作战,果断地向被认为不适宜开辟游击战的山东、河北等省的平原地区发展,建立敌后抗日武装和根据地。

敌后根据地的创立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友军的作战,迫使日军将主要注意力转到巩固占领区的统治,而暂时停止了在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

这一年,可以说是抗战时期国共合作的蜜月时代。整整一年,国共双方在徐州、武汉战场上,从战术到战略的配合丝丝入扣。

本年,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发表并首次将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而当广州、武汉相继被日军侵占后,蒋介石终于认识到抗战以来用兵上的失误,想学习八路军的游击战,于是于11月25日在南岳衡山召集军事会议,周恩来、叶剑英受邀参加。

那次会议通过的抗战最高战略指导原则上,已经出现了“政治重于军事”、“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字样。因此可以说,武汉失守前,常规战争模式一直是主角,而此后,八路军和新四军擅长的游击战开始上升到主要地位。

(链接)

1月 国民政府改组军事委员会,邀请周恩来任政治部副部长。

2月3日 徐州会战开始。

2月4日和5日 八路军总部连续发出破袭同蒲、平汉、正太等铁路和邯(郸)长(治)公路的作战命令。各部广泛展开破袭战,有效地钳制和打击敌人,支持了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作战。

2月 八路军第115师主力开创晋西南抗日根据地。

4月 台儿庄战役胜利结束。

4月 新四军开辟华中敌后战场。

5月 毛泽东发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

6月1日 蒋介石在武汉召开军事会议,决定豫东守军向豫西转移,同时决定决黄河大堤,以水代兵。9日,花园口决堤。

6月12日 武汉会战开始。武汉会战后,侵华日军被迫停止战略进攻,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6月 新四军第一、二支队派出先遣部队,于江苏镇江西南8000米的韦岗伏击日军,新四军在江南首战告捷。

7月上旬 滇缅公路建成通车,畹町至昆明全长959公里。

9月29日至11月6日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制定了新阶段全国抗战的总任务: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华南的军事战略方针。

10月27日 日军占领武汉三镇。全国抗日战争开始由战略防御阶段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12月18日 汪精卫自重庆叛逃,19日抵河内。

1939 胶着的战场

1939年,日军在正面战场停止全局性战略进攻,转而致力于保守和巩固已占领区域,企图消灭占领区内的中国敌后游击队。正面战场出现短暂寂静。

对于正面战场的中国军队,日军采取攻势防御,只进行局部性进攻。日军意图无外乎两种,其一占领某些战略要点,攻占南昌即是如此;其二捕捉机会打击和消耗中国军队主力,挫伤中方士气,随枣会战及第一次长沙会战即是如此。中国军队在南昌、随枣、长沙、枣宜、昆仑关等战役中的顽强表现使日军感到中国军队不容轻视。

第一次长沙会战后,重庆统帅部内滋生了一种乐观情绪,认为中国可能已经到了转守为攻的绝好时候,计划发动全面总攻,夺回重要城市和据点。10月10日,军事委员会军令部向蒋介石递送了《国军冬季攻势作战计划》,得到蒋批准。

其时,有一个国际因素也支持了国民党内部这种乐观情绪——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3日,波兰盟国英国与法国正式对德国宣战,欧洲陷于全面战争状态。反法西斯阵营与法西斯阵营界限分明,中国抗战已与欧洲战事相连。因此,蒋介石及统帅部幕僚认为,中国应乘此绝好机会组织大规模反攻。

于是,11月开始,中国第三、五、九等战区主动向正面日军发起攻势,担负攻击任务的军队有120万人,参战人数之多与涉及战区之广是武汉会战后从未有过的。

然而,煞费苦心组织的冬季攻势有声势而少实质性战绩,虽有昆仑山大捷,但紧接着就发生宾阳惨败。当蒋介石发现,延伸至1940年初的冬季攻势效果不彰后,对他的军队进攻能力已无法再抱幻想。这也是1940年以后,正面战场开始变得有些沉寂的重要原由。

这一年,共产党的方针是明确的——继续向华北和华中渗透发展,“东进”是这一年的主旋律。

第一一五师在罗荣桓的带领下挺进山东,八路军已经成功地从荒凉的内陆踏上沿海土地。经过1938年、1939年两年的快速布点,敌后武装在中国北部的根基已经奠定,而在华中地区亦建立了基础。

(链接)

2月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陕甘宁边区和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在财政经济上日益困难,毛泽东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

3月8日 国民政府军委会部署南昌会战。27日南昌失陷。

5月1日 随(县)枣(阳)会战开始。

5月3日 日机对重庆进行大规模空袭。

9月14日 第一次长沙会战开始。

10月30日 重庆至仰光的空中运输线开通。

11月7日 晋察冀军区聂荣臻部在涞源黄土岭击毙日军阿部规秀中将,歼灭其所部第2混成旅主力。

11月15日 桂南会战开始。

11月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部署对日军发动“冬季攻势”。

12月1日 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

1940 窒息时刻

如果说,1939年在国民党内还有一些对形势判断的乐观情绪,随着1940年的到来,这种乐观便被接踵而至的打击击碎了。

最初的打击,来自国际交通线被破坏。然而,切断中国与国际补给线,只是日军对中国采取窒息战略的一部分。日军对根据地的窒息政策,则表现为“牢笼战术”,即通过筑碉堡、壕沟,封锁、切断中共敌后根据地。

打破这种封锁以摆脱困境的想法便是八路军总部与彭德怀发动百团大战的主要原因。

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爆发,12月5日结束。八路军几乎动员所有主力部队,在辽阔的华北地区与20多万日军激战100多天。百团大战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鼓舞了困难中的中国军民,同时也让日军对八路军有了新的认识,日方立即从华中地区调兵华北进行扫荡,华北根据地受到重大损失。

国民党方面,困难来得还要更早一些。这一年春,日军为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中国军队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亲自率兵出战。张是抗战以来战斗意志最为强盛的将领之一。

5月1日,枣宜会战前夕,张自忠留下绝命书,告诫战友:“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半个月后,张自忠殉国。他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中国将领,周恩来称赞他“直可以为我国抗战军人之魂”。日军也感佩张自忠的忠勇,盛殓其遗体,举行军祭,将他安葬,墓前立一灵牌,上书:支那大将张自忠。后张自忠遗体经两昼夜战斗被中国军队抢回,转送重庆,进行国葬。

张自忠战死一个月后,日本军队占领宜昌。蒋介石亦表示,1940年失去宜昌是战争以来令他感到最困难的时刻。

此时,对重庆的轰炸仍在继续。轰炸从1938年开始,1939年加剧,而到了1940年更是大规模展开,重庆市民在痛苦中煎熬。

然而,更为严峻的危机还在于,此时国共关系出现危险裂痕。山西、河北、苏北,国民党挑起的摩擦日益加剧,重庆方面甚至要求新四军军部等悉数离开皖南,渡江北上。抗战进入了最艰难时期,整个民族的战斗意志经历着考验。

(链接)

1月5日 日机轰炸滇越铁路。

2月23日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杨靖宇在与日军激战中英勇牺牲。

3月30日 汪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

3月 中共中央向抗日根据地发出指示,要求抗日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即在抗日根据地政府人员的构成上,共产党员三分之一,左派进步分子三分之一,中间分子和其他分子占三分之一。

5月1日 日军进攻枣阳,枣宜会战开始。

5月10日 皖南新四军克复繁昌。

5月18日 日机对重庆等地实施大规模战略轰炸。

7月12日 日海军宣布封锁闽浙沿海交通。

7月17日 英政府正式宣布封闭滇缅路3个月。

夏 为打破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疯狂“扫荡”和严密封锁,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在华北敌后发动大规模的交通破袭战。

8月20日 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

10月4日 黄桥战役开始。

11月29日 汪精卫在南京就任伪国民政府主席。

12月14日 日军调集重兵对晋西北地区进行冬季全面“扫荡”,实行“三光”政策。

12月29日 国民党第32集团军颁布“进剿”新四军计划。

1941 内忧与外患

上一年,国共两党之间合作已显露裂痕,随着1941年初皖南事变爆发,国共摩擦暴露于世人面前。同时,这也造成抗战阵营力量削弱。

正面战场,1941年5月,中国军队在山西中条山遭遇重创,守军损失严重,战死四万多人。日方声称,中条山会战的战果在战争开始以来是少有的。

这年秋天,第二次长沙会战发生,中方第九战区与日军第十一军再次交手,双方都称这次战役是对手大败。但经事实判断,双方基本打了平手,第九战区损失稍大。

敌后根据地军民的日子,这一年也更为艰苦。日军从1941年春开始调整政治和军事策略,把过去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军事“扫荡”为主的方针,改变为大力扶植、利用汉奸和伪军,对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特务为一体的“总力战”,把“治安肃正运动”发展为“治安强化运动”。日军把华北划分为三种地区:治安区(日军占领区)、准治安区(游击区)、非治安区(敌后抗日根据地)。针对三种地区,分别采取“清乡”、“蚕食”、“扫荡”为主的方针,华北连续进行了“治安强化运动”。

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彻底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仅晋西北被屠杀的民众就有5000多人,根据地房屋窑洞被烧毁,人们没衣穿、没油吃、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没有被盖。

然而,日军的残暴手段反而使抗日军民同仇敌忾。毛泽东在延安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动员令。在陕甘宁边区,生产范围以农业、蔬菜、畜牧为主,也经营一些工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这就是党史上著名的“大生产运动”。陕甘宁风气一开,其他各根据地凡有条件的,都仿效起来,大家靠着生产自救,度过了1940-1942年的严重困难时期。

这一年的国际环境不可不提。年初,中国失去了一个物资与武器的供应者——苏联。4月13日,苏联与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苏联对华的军火输入宣告中断。这让中国抗战从物质到心理都蒙上了阴影。

几个月后,也就是当年的12月7日,日军冒险一掷,实施珍珠港突袭。珍珠港事件立刻将本来意见不齐的美国动员起来。12月8日,美国和英国对日本宣战。美国广播电台反复广播:“珍珠港遭到偷袭!”罗斯福总统大声疾呼:“必须记住这个奇耻大辱的日子!”接着,澳大利亚、荷兰等二十多个国家也对日宣战。国民党政府在中日战争进行了四年多后,于12月9日对日宣战。

可以说,日本偷袭珍珠港,宣告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此时的中国得到了最强大的同盟者——美国的援助。

(链接)

1月4~11日 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奉命北移,在茂林地区遭国民党顽军7个师围攻,“皖南事变”爆发。

1月17日 蒋介石反诬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其番号,并声称要将叶挺交“军法审判”。

1月18日 中共中央发言人发表谈话,揭露蒋介石制造“皖南事变”摧残抗日力量的反动实质。

1月18日 周恩来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和“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

1月20日 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

1月25日 豫南会战开始,至2月10日结束。

1月25日 日军在冀东丰润县推行“三光”政策,制造了潘家峪惨案。

2月4日 日军一部在大亚湾登陆,侵占淡水,切断了香港通往韶州的运输线。

2月15日 日军华北方面军制定“治安强化运动”实施计划。

3月15日 上高会战开始,至28日结束。

4月13日 《苏日中立条约》在莫斯科签订,有效期5年。

5月7日 晋南会战开始,27日结束。

6月5日 日机夜袭重庆,校场口大隧道发生惨案,市民死伤1万余人。

7月22日 八路军在冀中发起“青纱帐”战役。

9月7日 日军进犯大云山,揭开第二次长沙会战序幕。

9月25日 晋察冀军区部队在河北易县狼牙山区反“清剿”斗争中,涌现出“狼牙山五壮士”。

10月5日 日军出动约3万人,对晋冀鲁豫边区岳北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大“扫荡”。

12月7日 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2月9日 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同时对德、意宣战。

12月中旬 第三次长沙作战。

1942 结盟后的远征

1942年新年的第一天,中、苏、美、英、印、加、荷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共同宣言(即《26国公约》),后称《联合国宣言》。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盟国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作战的第一个共同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以美、英、苏、中为核心的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并为建立联合国组织奠定初步基础。这也是中国人民举起世界反法西斯侵略义旗后,首次以大国身份参与签署的有关国际事务的重要文件。

1942年初,日本侵占马来西亚后,开始入侵缅甸,企图切断滇缅公路。此后,中国方面以杜聿明为代理司令长官,由中缅印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集合精锐力量的中国远征军约10万人向缅甸进发。

4月8日,一条专门运输国际援华物资到中国的空中航线试开通,美国空军第一次飞越喜马拉雅山,开辟从印度阿萨姆到中国的空中走廊——驼峰航线。4月18日,中国远征军以新编第38师一部驰援仁安羌,千余名中国远征军士兵与日军三千多人激战,救出七千余名英军以及缅甸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将军。5月31日,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失利,一部退往印度,一部退到滇西边境,形成与敌隔怒江对峙局面。

5月15日,日军为摧毁中国在浙江前进机场,打击国军第三战区主力而发动战争,史称浙赣会战。经过三个多月,日军攻占了浙赣一带蕴藏大量战略物资的金华、武义、兰溪等地区,并掠夺了大量物资,破坏了浙江境内的机场。

此外,日军还对中国华北地区进行了最为疯狂的“扫荡”。最为残酷的莫过于5月1日,日军华北驻屯军司令冈村宁次亲自指挥,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规模的“五一大扫荡”。

面对日军的残酷“扫荡”,八路军组织武装工作队,深入敌占区开展对敌斗争,晋冀鲁豫军区开展反“蚕食”、反封锁斗争。6月,新四军苏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展开反“扫荡”作战。7月7日,八路军冀南区部队趁青纱帐期发起夏季出击。9月底,晋察冀军区提出“到敌后之敌后去”的口号。12月16日,新四军第5师展开反“扫荡”作战。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派出大批武装工作队,开展打击敌伪组织的政治攻势。

此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毛泽东在延安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明确提出了整风运动的内容、方针、任务和方法。10月12日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一文发表。

(链接)

1月1日 中、苏、美、英、印、加、荷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共同宣言(即《26国公约》),后称《联合国宣言》。

1月3日 反法西斯同盟国宣布:蒋介石任中国战区(包括泰越)盟军最高统帅。后美国调任史迪威将军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该区美军司令。

2月1日 毛泽东在延安作整风报告,全党开展整风运动。

2月25日 中国远征军第5军开始进驻缅甸,不久第6军也开进缅甸。

4月8日 由美机试航开通驼峰航线。它成为中国获得外援的最重要航线。

4月18日 中国远征军以新编第38师一部驰援仁安羌,救出被围英军及其司令亚历山大等人。

5月1日 日伪军开始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规模的拉网大“扫荡”,即“五一大扫荡”。

5月15日 浙赣会战开始,至8月31日结束。

5月到6月间 日军对太行、太岳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铁壁合围”。

5月23日 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5月25日 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指挥部队与日军作战中牺牲。

9月17日 盛世才在新疆以“阴谋暴动”为名,逮捕陈潭秋、毛泽民等中共党员。

11月1日 为疏通国际交通线,中美英三方合作自印度利多开始修筑中印公路。

12月12日 八路军开展垦荒大生产,第120师第359旅大力开垦南泥湾。

1943 敌后根据地复苏i

3月20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决定中央书记处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组成。同时,决定刘少奇任军委副主席,并负责管理华中党政军民工作。

4月1日,华中日伪军1.5万余人,开始对苏中地区进行“清乡”。4月19日,日伪军1.2万余人,对晋察冀边区北岳区进行“辗转扫荡”。4月22日,日伪军共2万余人,对山东清河地区开始进行三次合围,在根据地军民的打击下,日伪军于月底向胶东铁路沿线撤退。

5月5日开始的鄂西会战是战略相持阶段日军的一次失败性尝试。日本第十一军进攻中国第六战区部队。第六战区部队在代司令长官孙连仲(5月17日由司令长官陈诚接替)指挥下,以10个军的兵力抗击了日军约5个师团兵力的进攻。陈诚在《八年抗战经过概要》中宣称,消灭日军25830人,自身伤亡1万多人,取得空前大捷。

中共领导的太行抗日根据地和山东抗日根据地在5月和6月遭到日伪军“扫荡”,同时还要应对国民党对根据地的进犯。6月16日,国民党军李仙洲部第92军向冀鲁豫根据地的湖西地区发起进攻。6月18日,胡宗南在洛川召开军事会议,调动部队准备进攻陕甘宁边区,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7月4、6、9日,朱德连续致电蒋介石、胡宗南,要求制止进攻边区。

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进行反攻,并取得节节胜利。7月苏中军民在敌伪“清乡”区内开始大破袭战。8月新四军在淮海区发起青纱帐攻势;八路军太行和冀南军区部队,发起林(县)南战役并取得胜利;八路军山东清河区自5月下旬开始的夏季反“蚕食”斗争,8月底胜利结束。9月,晋察冀军区军民广泛开始破击战、游击战,取得秋季反“扫荡”作战的胜利;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军民展开反“扫荡”作战。10月,太岳区抗日根据地军民,针对日伪军多梯队反复“清剿”的新战法,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八路军太岳军区部队在秋季反“扫荡”中,于韩略村伏击歼灭日军战地参观团军官120余人。新四军第16旅积极打击敌伪军,开辟了郎(溪)广(德)等广大敌后根据地。

11月2日,常德会战打响。中国军队依托阵地节节顽强阻击,迟滞日军进攻,给敌重大消耗,击毙日军1万余人。11月22日,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蒋介石、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开罗举行会议,至26日结束,作出了在缅甸发动对日作战的决定,并签署了《开罗宣言》。12月1日,《开罗宣言》发表,宣示了协同对日作战的宗旨,承诺了处置日本侵略者的安排。《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均归还中国。

(链接)

2月 陕甘宁边区及各解放区,积极开展大生产及拥政爱民、拥军优属运动。

3月20日 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决定中央书记处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组成。同时,决定刘少奇任军委副主席,并负责管理华中党政军民工作。

4月 中国远征军(又称滇西远征军)司令长官部成立,陈诚为司令长官(10月由卫立煌接任)。

5月5日 鄂西会战开始,至6月7日结束。

6月16日 国民党军李仙洲部第92军向冀鲁豫根据地的湖西地区发起进攻。

6月18日 胡宗南在洛川召开军事会议,调动部队准备进攻陕甘宁边区。

6月 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主力奉命到葫芦河地区集结,准备对付国民党军进犯边区。

7月4、6、9日 朱德连续致电蒋介石、胡宗南,要求制止进攻边区。

9月16日 日伪军4万余人对北岳区抗日根据地进行长达3个月的“毁灭性扫荡”。晋察冀军区军民广泛开始破击战、游击战,取得秋季反“扫荡”作战的胜利。

10月1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减租生产拥政爱民及宣传十大政策的指示》。

10月10日 蒋介石就任国民政府主席。

11月2日 常德会战开始,至12月22日结束。

11月22日 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举行会议,至26日结束,作出了在缅甸发动对日作战的决定,并签署了《开罗宣言》。

12月1日 中、美、英《开罗宣言》发表。

1944 由守转攻

1944年,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恢复发展得非常快,新年第一天,中共中央北方局发出《关于1944年的方针》。八路军、新四军对日伪军相继发起春季攻势。

元月,华南各游击队向日伪军出击,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2月25日华南东江纵队开始向广九铁路全线出击。本月,华中新四军对敌作战200余次,取得重大胜利。3月,新四军第1师在淮安东南进行车桥战役获胜,八路军鲁中军区部队展开第3次讨伐伪军吴化文部战役,琼崖游击队独立总队改编为“琼崖纵队”。4月,八路军太行军区部队发起水林战役,新四军第3师发起高沟、杨口战役、阜宁战役。5月,八路军鲁南军区部队向崮口山区伪军荣子恒部发起进攻战役,冀南与冀鲁豫两区合并,成立新的冀鲁豫军区。6月,八路军太岳军区部队发起济(源)垣(曲)战役,新四军第4师解放江苏睢宁和安徽泗县之间的广大地区。7月,八路军渤海军区发起讨伐伪军李永平部战役。8月,新四军第4师主力及地方武装一部,进军豫皖苏边展开攻势作战,胶东军区和晋绥军区部队发动秋季攻势。11月,由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主力组成的第1游击支队(通称南下支队),由延安出发,挺进湘粤边。12月27日,粟裕率新四军第1师渡江南下,开辟苏浙皖边抗日根据地。

在抗日根据地不断壮大的同时,另一边,日军对国军开展了“一号作战”(即豫湘桂会战),最终导致了国军遭遇大溃败。

从1944年4月中旬至12月,短短的8个月中,国民党军队豫湘桂战役损失兵力五六十万,丧失了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份大部和贵州一部,丢掉了洛阳、长沙、福州、桂林4个省会城市和郑州、许昌、宝庆、柳州、温州等146个中小城市,衡阳、零陵、宝庆、桂林、柳州、丹竹、南宁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伤亡约6000万人民。

以豫湘桂会战及其影响为标志,1944年战局的发展给中日双方都带来了至关重大的影响,是抗日战争伟大转折的一年。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得以迅速发展,国军在正面战场上挫败了日军的战略企图,而且大大牵制、打击了日军。

这一年,中国远征军也势如破竹。5月11日,中国远征军发起滇西战役,配合中美联军缅北作战。8月5日,中国驻印军攻克缅北重镇密支那。9月14日,中国远征军攻克腾冲。11月,中国远征军各部协力攻克龙陵,继续向芒市推进。12月15日,中国驻印军攻占缅甸八莫。

(链接)

1月1日 中共中央北方局发出《关于1944年的方针》。八路军、新四军对日伪军相继发起春季攻势。

2月 华中新四军对敌作战200余次,取得重大胜利。

3月5日 新四军第1师在淮安东南进行车桥战役获胜。

4月1日 八路军太行军区部队发起水林战役。

4月18日 豫中会战开始,至6月16日结束。

4月19日 新四军第3师发起高沟、杨口战役。

4月24日 新四军第3师发起阜宁战役。

5月11日 冀南与冀鲁豫两区合并,成立新的冀鲁豫军区。

5月26日 长衡会战开始,至8月8日结束。

6月2日 八路军太岳军区部队发起济(源)垣(曲)战役。

6月5日 新四军第4师解放江苏睢宁和安徽泗县之间的广大地区。

6月30日 中共中央指示太行、太岳区准备派遣两个小团挺进豫西,以开辟河南敌后根据地。

7月23日 八路军渤海军区发起讨伐伪军李永平部战役。

8月5日 中国驻印军攻克缅北重镇密支那。

8月15日 新四军第4师主力及地方武装一部,进军豫皖苏边地区展开攻势作战。

9月8日 日机对重庆开始连续进行大规模轰炸。

9月14日 中国远征军攻克腾冲。

9月下旬 桂柳会战开始。

11月3日 中国远征军各部协力攻克龙陵,继续向芒市推进。

11月10日 汪精卫病死于日本名古屋。

12月15日 中国驻印军攻占缅甸的八莫。

1945 胜利时刻

1945年,在胜利曙光初现中到来。1月1日,八路军各部执行“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的战略任务。本月,八路军各部、新四军各部以及华南抗日游击队相继发动春季攻势。1月28日,中国远征军、驻印军和盟军于畹町举行会师典礼。蒋介石播讲《中印公路开辟之意义》,宣布该路命名为史迪威公路。

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于2月4日至11日在雅尔塔举行会议,并于11日签署《雅尔塔协定》,涉及中国条款分别为,苏联策动外蒙古独立,东北被划为苏联的势力范围。虽然雅尔塔会议对加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法西斯的作战行动、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等具有积极意义,但却严重侵害了中国主权。

正面战场上,3月21日,豫西鄂北会战(又称老河口会战)开始,直至5月21日结束。

4月9日,抗日战争最后一次会战——湘西会战打响。战役以日本军队战败而结束。湘西会战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

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6月11日闭幕,号召解放区军民实行军事战略转变和准备全面反攻。

5月13日,据《解放区收复城市概况》一文载,解放区战场至此已解放县城55座。从5月开始,八路军、新四军对日伪军发动了大规模夏季攻势。6月,八路军先后实施热辽战役和安阳战役。7月,八路军冀中军区部队发起大清河北战役。

7月17日~8月2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在波茨坦举行会议。7月26日,《波茨坦公告》发表,主要目的是迫使日本提早投降,并且规定日本投降以后的处理事宜,同时也为建立战后国际秩序奠定了法律基础。

《波茨坦公告》发表的第二天,在正面战场的中国军队收复桂林。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第l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战,并于9日发起远东战役。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同一天,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第2颗原子弹。日本天皇裕仁召开御前会议,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0日—11日,朱德总司令连续发布7道进军命令。8月12日,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纵队展开大反攻,八路军、新四军各一部开始进军东北。

8月15日,日本天皇的《停战诏书》正式播发,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盟国和日本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9月9日,中国战区的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

(链接)

1月1日 八路军各部为执行“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的战略任务,相继发动春季攻势。

1月28日 中国远征军、驻印军和盟军于畹町举行会师典礼。

2月4日 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11日结束,签署了有损于中国主权的秘密协定。

3月21日 豫西鄂北会战开始,至5月21日结束。

4月9日 湘西会战开始,至5月16日结束。

4月23日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6月11日闭幕,号召解放区军民实行军事战略转变和准备全面反攻。

4月25日 联合国大会召开。6月26日闭幕。

5月5日 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重庆召开,21日闭幕。会议拒绝成立联合政府,坚持独裁统治。

5月8日 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

6月中旬 八路军实施热辽战役。

6月30日~7月9日 八路军实施安阳战役。

7月12日 八路军冀中军区部队发起大清河北战役。

7月17日~8月2日 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波茨坦举行会议。

7月26日 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

7月27日 正面战场中国军队收复桂林。

8月6日 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第l颗原子弹。

8月8日 苏联对日本宣战,并于9日发起远东战役。

8月9日 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第2颗原子弹。

8月12日 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纵队展开大反攻。

8月12日 八路军、新四军各一部开始进军东北。

8月15日 日本天皇的《停战诏书》正式播发,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 盟国和日本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9月9日 中国战区的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

猜你喜欢
会战八路军根据地
马恩河会战(下)
马恩河会战(上)
扎实做好双减双抢 坚决打赢三秋会战
库尔斯克会战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忻口会战中的八路军
陂孝礼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
对八路军留守兵团几则史实的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