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焦虑问题的成因及优化措施

2015-09-10 21:34王芳
新课程·上旬 2015年7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

王芳

摘 要:心理焦虑的产生,对于人的生活会产生多种负面影响。对于心理条件能力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在生活中任何对其身心构成威胁的情况或者事故以及在学习中面临的压力和人际关系出现的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小学生心理焦虑的产生。总结目前小学生产生心理焦虑的诸多原因,包括学校方面和家庭方面,以及小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同时根据这些原因提出了个人对于解决小学生心理焦虑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心理焦虑;小学生心理;学校教育

人们心理焦虑是指对遇到的刺激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应对而产生的痛苦反应,在生活中任何对身心构成威胁的情况或者事故以及小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压力和人际关系出现的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小学生心理焦虑的产生。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发育状况将直接影响小学生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在这一阶段尤其要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学生在小学学习生活中,还存在这诸多的问题,其中因为学习压力的增大以及与其他小朋友的人际关系出现的诸多问题都严重地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且在时间的学习生活中,小学生对于心理压力还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自我调节,也无法对自己内心的想法向其他人进行说明,因此也就很容易造成小学生内心焦虑的出现。

一、小学生内心焦虑产生的原因分析

1.教学对于小学生心理的作用

学校是小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其心理问题进行适当引导的有效场所,因此发挥学校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国的教育体系普遍出现重视智力教育而轻视德育的情况,造成教师在乎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非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成了小学生产生心理焦虑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小学的教育体制中,各种考试花样百出,对于小学生教育的知识扩展也越发多样化,这不仅造成学生学习压力的增加,同时也对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产生了很大的心理疲劳,这种状态延续下去,就很容易造成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甚至会产生心理焦虑。

2.家庭环境对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目前的小学生家庭多位独生子女家庭,一方面由于家长对于孩子的无限宠爱,造成孩子娇生惯养,难以面对这种复杂的学习生活困难,一旦在交友或者学习成绩上出现问题,就很难通过自我条件来进行克服,进而会滋生出许多的不良习惯以及心理方面的焦虑。另一方面,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给予了很大希望,而且迫使孩子参加各种的课外培训班,造成了小学生生活学习压力的无限增加,当这种学习的压力超过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并且教师没有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的话,就会造成小学生心理焦虑。另外,个别家庭出现的父母离异现象,对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会产生非常重大的负面影响。

3.教师对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教师是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直接影响者和引导者,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教师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其自身对于学生来说始终起着榜样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我国目前的小学生教师队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良莠不齐现象,个别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上,还是在对小学生健康发展的态度上,都没有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无论怎样,教师的行为方式和其思想境界都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一旦小学生出现心理上的问题,教师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解决小学生心理焦虑的几点建议

1.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

无论是小学生日常生活的家庭环境,还是其学习生活的校园环境,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避免小学生发生心理焦虑,也需要通过综合改善学生的学生生活环境来实现,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应该扮演孩子第一任老师的角色,创造舒适幸福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可以在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环境中健康茁壮地成长。另外,在学校环境中,学校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让孩子能够在其中享受到快乐,只有通过快乐灵活的学习,才能在保证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提升其学习成绩。

2.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

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就需要改变以往旧的教育体制,不能单方面地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其心理健康的发展。未来在小学的教育中,应该把心理健康引入学生的日常教育体系当中,在知识的传播过程中,无论是进行理论教学还是在实践过程中的教学形式,教师都应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和指引,同时学校还应该建立一定的心理咨询室,搭建心理健康板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宣传性的心理教育,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3.差异化教学引导学生心理健康

要想缓解小学生的心理焦虑,就需要改变之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冷漠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健康频繁的交流沟通机制,教师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首先,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无论是在学生还是在家庭社会中,都需要小学生拥有一定能够的适应能力;其次,要教育学生理解教师和家长,让小学生认识到教师和家长对其采取的相关的教育方式,其初衷是对学生好的,是想保证小学生健康发展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在面对生活、学习上的压力时,应该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情绪的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树俊.社会变革与学生的心理焦虑[J].中国教育学刊,1991(04).

[2]齐海云.关注孩子的隐性心理[J].教书育人,2008(16).

[3]刘卫业.警示教师群体的心理焦虑[J].学校管理,2001(01).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
卢梭与杜威的生活教育观的探析
达斡尔族曲棍球学校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尼尔的生命化教育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启示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