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生二孩

2015-09-10 07:22一祎
新民周刊 2015年49期
关键词:老二孩子

一祎

我是一位职业女性,我热爱自己的工作。与此同时,我也是一位母亲,两个男孩的妈妈。我没有因为孩子,放弃工作;同样,我也没有因为工作,而放弃生第二个孩子的勇气。

我为什么要生第二个孩子?

迟来的孩子

研究生毕业来到上海工作时,我应该已经算是大龄女青年。彼时,我有一个谈了3年的男朋友——没错,我们是网上认识的。虽然这是一个有点长的故事,我还是愿意从头说起。

我们认识的时候,互联网还不发达,大多数家庭还在用“猫”上网。就是靠着一根电话线,陌生的我们在网络世界里相识了。我们都在新浪网下一个叫做“缘俱乐部”的社区里注册过,分别填写了一些个人基本信息,其中还包括兴趣爱好什么的。然后,电脑就自动匹配了3位姑娘给了我的男朋友。

作为大龄男青年,在母亲大人一再的相亲、催婚指令之下,他也原本没对互联网抱什么希望。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给这3位姑娘写写email吧。哪知道,其他两位姑娘根本就没搭理他,只有我这个中文系的文艺女青年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封千字回信。

这下可不得了了,作为资深理工宅男,高中作文从来凑不够800字的语文困难户来说,这信的信息量实在是有点大。时至今日,我还清楚地记得自己是这样开头的——

这位不知名的大哥哥还是小弟弟,你为什么发出“我是谁”的疑问呢?(因为他信末尾的署名是who am I)。

接下来就是一大段人生哲理大分析。就这样,每次他都只写三两行的回信,而我都回千字长文。慢慢地,慢慢地,就写出了感情。当时,我还只是个刚刚开始读研的大学生,而且在西南某市;他则已经在上海工作了好几年。

我们单纯地写着email,天南海北地神聊,没有想过未来是否要在一起。按照一天3封email的频率,在整整写了10个月的邮件之后,我们决定见面。见面地点是我们两人之间的中间城市——武汉(谐音无憾?)。

虽然之前都已经给对方发过照片,真正见面时还是略感意外——尽管我不是“恐龙”,他也不是“青蛙”,但那种熟悉的陌生人的感觉还是让人终身难忘。他是我见过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男网友,没有见光死,我们打算走到一起。

3年后,我如愿进入上海工作,我们顺利地开启了“新结婚时代”,也算为声名狼藉的网恋正了一次名。然后,生育儿女自然被排上了议事日程。谁知道,一年没有,两年没有,三年还是没有。求医问药的日子并不好过。

凌晨5点赶到医院挂号,等上3个小时换来专家5分钟的问诊,然后就是吃药,吃药,吃药。这个指标上去了,那个指标又下来了。每当医院发圣旨可以一试,都满怀希望;等到好朋友如期而至,才知又是竹篮打水,空欢喜一场。

这样兜兜转转看了将近两年,机缘巧合找到著名老中医“世界外婆”俞瑾,还真神了,吃药、扎针、热敷,两个月后就有啦!就这样,结婚5年之后,我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怀孕的过程也不轻松,好在全程都有“世界外婆”保驾护航,中药也是吃到我肝肠寸断,发誓赌咒今后见了药罐就得摔掉。

2008年6月1日凌晨,我顺利诞生一个男婴,当时就想着,结婚、生子,传宗接代的大事已然完成,大概这辈子再也不会生第二个了。于是很快就办理了独生子女证。

恼人的惊喜

可以想见,这样一个得来不易的小家伙自然受到了全家人的百般呵护。在一个典型的4+2+1方阵中,一个小孩,背负6份希冀与爱护,他的担子也不轻松。慢慢地,所有独生子女都有的通病也在我的孩子身上出现:自私自利、独断专行、过分宠溺、不愿分享……

作为一个70后,虽然是第一代独生子女,但当时大家都住在家属大院里,每天上学放学还是有一堆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女生玩跳房子、跳橡皮筋、扔沙包、抓拐子、过家家,男生玩斗鸡、打弹珠、打驳壳枪、拍糖纸片儿,即便吃个饭,也是拿着碗东家串西家坐的,吃百家饭再正常不过。

可现在的独生子女,那是真正的独生啊。住在高楼大厦之间,关了门,谁也不认识谁。除了学前班的小朋友会在小区中庭稍微玩玩,认得两三个同龄孩子。但凡上了学的,不是得回家做作业,就是得上各种兴趣班、补习班,根本没有玩伴。每当我跟孩子回忆起小时候玩的东西,都恍如隔世。

“跳橡皮筋是什么啊,妈妈?”

“橡皮筋就是,额,用轮胎剪下来的一根皮筋,两个人套在脚上站在两边,其他的人站在中间跳花色。呶,是这样跳的……”我手舞足蹈,说得口干舌燥,却发现小人儿翻了一个不解的白眼,“没意思”。

现在的孩子间聚会通常是这样的:每个孩子手里拿着一部大人的手机或者iPad,安静地各自玩着各自的游戏。他们偶尔会交流一下,说的还是我听不懂的游戏语言。

更要命的是,作为独生子女的我们,一旦遇上双方老人生病住院的事情,真是叫天天不灵,呼地地不应。一位中学同学向我抱怨,丈母娘和母亲同时住进了医院,幸好俩人住的是同一家医院,不过这已经让他们两口子疲于应付,每天下了班就直奔医院,一人伺候一个妈,简直快累成了狗。他直呼,当年要是爸妈多生个孩子,也不至于如此狼狈不堪。

而有一年我们也遇到老人住院开刀,孩子生病发高烧的悲惨经历,恨不得有三头六臂,只可惜分身乏术。前脚把老人送进手术室,后脚就带着大宝去吊盐水,小家伙还特别作,一个晚上都只能让妈妈站着抱,但凡我屁股一落座,就开始哭天抢地。单位事情还特别忙,幸好领导体恤,让其他同事帮忙分担工作,并叮嘱,“她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别打搅她了”。

有段时间,我刚好在做关于癌症病人的报道,采访了好些癌症病人,自己带的实习生居然正好在那段时间被医生误诊为癌症,要求她尽快去割除乳房。幸好采访的一位乳腺癌患者让实习生多看几家医院,不要盲从,才及时避免了一场悲剧发生。

而我也在那个时候觉得乳房一直胀痛,心生后怕,赶紧到医院做了一次钼靶,结果说啥问题也没有。然后又觉得胃胀气,老是反嗝,还浑身无力,又去看医生,经验老到的医生让验尿,我拿着化验单对老公说,我要是有了,你那才是中大奖了呢!

没错,老公真的中大奖了——我所有的症状都指向了一个源头——我再次怀孕了。

中间也不是没有犹疑,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很多。

首先是身体问题,我已经超过了35岁,是十足的高龄产妇。不只是高龄产妇的风险,还有高龄产妇生下的孩子有没有缺陷,也是一个大问题。何况我又是做检查,又是吃药的。哪怕只是万分之一的可能,落到每个家庭身上那都是百分之百的痛苦。隔壁一个妈妈因为孕后期的高烧导致孩子在母体内受到感染,一生下来就是脑瘫儿。虽然老公就是儿科医生,也几度心生放弃。就在全家人准备对不足百天、还在暖箱里挣扎的小人儿最后告别的时刻,小人儿无意识的一个微笑让奶奶下定决心,拯救孙子。后来,在爷爷奶奶风雨无阻三年的按摩推拿康复之后,小人儿奇迹般地康复了。对于一般家庭而言,估计这恐怕都是难以承受的生命之重。

其次是谁来带小孩的问题。生老大的时候父母还能搭把手,可现如今都是七十来岁的人,再来带孩子不现实。对于上班族来说,也就只有请保姆了。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保姆都能让人放心,而且保姆的行情年年看涨。五六千一个月的大有人在。而普通的工薪阶层一个月收入也不过这点,好多人干脆辞职自己回家带娃。

再次是比较揪心的教育问题。老大已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三年多了,让他接受再有一个弟弟妹妹的现实并非易事。网络上为了老大,打掉老二的新闻也是层出不穷。老大老二的关系好还算省心,要是一直相处不好,那可怎么办?因为邻居说了一句爸爸妈妈不喜欢你,喜欢小妹妹的玩笑话就把妹妹扔下十二层高楼的新闻也着实让人惊恐了许久。

单位同事也常常这样诉说身边事:父母不经她的同意生下了弟弟,时至今日仍然耿耿于怀。她说:你们不是说喜欢我吗?那为什么还要生弟弟!弟弟这么不听话,不好好念书,你们为什么还是更喜欢他?所以她根本不喜欢她的弟弟,连带着也不喜欢她的父母。如果我们无能,导致兄妹或者兄弟睥睨,岂不是一辈子不得安生?

而且这年头都流行科学育儿,一个孩子已经要上各种兴趣班、培训班,陪得不亦乐乎,再来一个,是否吃得消?将来如果都要求出国留学之类的,是否有这个财力支持?如果又是一个男孩子,还要帮助他们讨媳妇,那上海的两套房是否要把我们这工薪族给榨干了?我们还有幸福的生活质量可言吗?

最后是自己的事业问题。对于同处事业上升期的我们而言,势必有人要为了孩子做出牺牲,腾出更多的时间陪伴照顾。谁去牺牲?这是道不简单的选择题。作为一枚大学毕业后才开始学习计算机,历经数家公司洗礼,终于从失业屌丝逆袭成为5000人大公司的IT高级总监的老公而言,事业无疑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而作为老婆的我,也在历年的工作锤炼中成为单位骨干、先进,为了孩子放弃事业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每每当老公说“我愿意做超级奶爸,只要你能保证咱家的生活品质不下降”时,我便自矮三分。毕竟,这还是一个经济实力决定家庭地位的时代,谁不想拥有更好的生活呢?

有这么多困难横亘在面前,我们最终为什么还是决定生下老二呢?

绝不后悔

大宝幼儿园班上一共有30名同学,有兄弟姊妹的大概占到了三分之一,环顾周围,原来同道中人还是不少。和这些生过二孩的爸爸妈妈们交流,发现大家的想法其实都差不多。台湾有个叫王培廷的作家,还专门写了一本书,劝人生两个孩子,名字就叫《还好,我们生了两个孩子》。总结全书精髓,无外乎不生两个孩子的原因有很多,生两个孩子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给孩子找个伴儿。

当然,在这个理由之后我们还又想清楚了以下几个问题:

生老二不是一个草率的决定,我们能够做一对负责任的父母;我们不需要养儿防老,他们不是我们的养老工具;不管是男是女,我们都一视同仁;以目前的经济状况,我们有足够的承受能力;我们需要找一个全职保姆照看孩子,但是爸爸也得及时帮助,不能只出钱不出人;我得做出重大牺牲,重走一遍新生育儿之路:2-3个小时喂一次奶,没有整夜的觉,没有自己的娱乐,没有自己的空间;确定能够在每天的母爱争夺战中保持冷静和公平,形成宽容、耐心、有爱的家庭氛围;以足够的耐心和精力陪同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努力培养出孩子开朗的性格和豁达的心胸。

其实,说得更宏大一点,根据我的职业经历,已经从相关专家口中得知中国进入了不可逆转的低生育陷阱,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家在经历了生育低潮之后,还能成功恢复生育率到正常水平的。我们多生一个孩子,其实是在为国家做贡献,减轻国家的负担。

尽管我们做好了一切准备,二孩到来还是不可避免地让整个家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更吵闹的家庭环境,小宝刚出生,饿了哭,尿了哭,睡不着哭,长大了,两个孩子玩耍吵,抢东西吵,打架吵,在这样的环境中天天生活,由不得你不神经粗大。

需要老公帮忙照顾小宝贝,特别是在熟睡的深夜希望他起来帮儿子换个尿布,但他表示第二天还得继续上班,还是我自己克服困难吧。老大需要亲子阅读,做游戏,而老二又在那边哭着闹着要妈妈陪, “爸爸到哪里去了”?

尤其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每到周末俩宝贝都会习惯性发问:周末我们有什么安排啊?对于超级喜欢宅的爸爸而言,他可真心不喜欢玩“爸爸去哪儿”的游戏。是的,他觉得累了一个星期,很想睡个懒觉(其实我更想),但儿子们已经爬上床头,开始抠你的鼻子,挖你的耳朵,起床之声不绝于耳……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兵分两路,各带一个去活动(很多二孩父母为了平息孩子纷争,甚至是每人各带一个孩子睡觉)。

虽然之前已经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让哥哥接受弟弟的到来。但当弟弟真的出生的时候,他看到弟弟的第一眼却是,他好丑哦。然后闹着要回家,不肯多待一分钟。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试着去容忍和接纳大宝的负面情绪和叛逆行为。

大宝会发怒、生气,甚至会打人、扔东西、跟大人对着干。当两个孩子同时哭起来的时候,还能保持平静真的很难,有时候就忍不住对着大宝大吼一通甚至“手起刀落”——虽然记得哪个明星说过,大人打孩子是最无能的表现!

后来碰到这种情况多了,就深呼吸三次,告诫自己唯有修炼修炼再修炼!没有捷径!因为我发现,如果你吼孩子打孩子,孩子也同样也会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吼你打你,让你陷入更麻烦的境地。

当兄弟俩发生争执的时候,家人们总是会习惯性地护小,让老大让着老二。可是后来我们发现这样会加重老大对老二的敌对情绪,也许正确的相处原则应该是护大而不护小,让大宝慢慢接受二宝。后来,我们发现老大学会了谦让,学会了忍耐,学会了照顾弟弟……

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70后、80后独生子女而言,真的是“不敢死,不敢有意外。不管活得再累再辛苦也不敢有放弃的念头,只因为父母老了,只能靠我一个人”。

我不敢说自己把孩子教育得多么好,只是看着兄弟俩越来越相亲相爱的样子,就会感到无比的欣慰:今后的路再漫长,他们都不会独自面对所有的一切了……

猜你喜欢
老二孩子
借钱
郑老二
借钱
熊孩子爆笑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