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旦恢复对“伊斯兰国”空袭

2015-09-10 07:22黄山伐
兵器知识 2015年4期
关键词:伊斯兰国战斗机叙利亚

黄山伐

为了报复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处死约旦空军飞行员卡萨斯贝,从2月5日起,约旦皇家空军(RJAF)恢复了一度中断的空袭叙利亚境内IS目标的行动,特别是6日的大规模空袭行动疑似炸死IS手里最后一名美国人质,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法国陆军上校、历史学家米歇尔·戈雅指出,从去年8月8日开始的系列空袭行动,是以美国为首的反恐联盟遏制IS势力扩散的主要手段,但大多数任务仍由美军担当,许多阿拉伯国家更多只是“友情参与”,但以约旦飞行员遇害为标志,包括约旦在内的阿拉伯国家有望在军事领域里表现得更加积极,这恰恰是华盛顿希望达到的效果,那就是打击IS,阿拉伯国家必须发挥真正的影响力。

“反IS大本营”位置优越

去年12月24日,来自约旦皇家空军第1战斗机中队(1.FS)的卡萨斯贝中尉在驾驶一架F-16A MLU战斗机空袭叙利亚北部拉卡省的IS目标时被击落,他跳伞后被敌方俘获。此后,IS便在网上发布视频,声称要处决约旦飞行员,在此后的40多天里,投鼠忌器的约旦已然事实上退出空袭行动,仅仅为继续实施空袭的美国和沙特、卡听尔、阿联酋空军提供后勤支援。如今,卡萨斯贝之死解除了约旦人的顾虑,反倒出于强烈的复仇情绪,促使约旦紧跟美国的步伐,积极参与打击IS等行动,特别是2月5日以来,约旦空军的出动频率甚至堪与美军媲美,特别是卡萨斯贝生前所属的沙伊德·穆瓦法克·萨尔迪空军基地(MSAB)停满了各国战机,其中约旦空军飞行员甚至在即将投向IS的MK82炸弹弹体上书写“为2475号烈士报仇”的语句,“2475”正是卡萨斯贝驾机的编号。

从整个空袭IS行动来看,约旦无疑是最佳的出击阵地,该国早在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之初,就成为美国、北约乃至海湾合作委员会(GCC)支援叙反对派,乃至日后打击IS的大本营。据美国《空军杂志》报道,从2014年8月至12月,美国以及盟国已在IS占领区发动近2000次空袭,其中近三分之二集中于叙利亚拉卡省、代尔祖尔省等北部地区,空袭已经阻止了IS的进军势头,有迹象显示,经过近7个月的交战,IS人员短缺和重武器匮乏的问题开始显现,有情报显示IS使用童子军的人数越来越多,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该组织的招募能力正在下降。负责空袭和协调打击IS行动的美国中央司令部指挥官奥斯汀特意强调,来自约旦的基地后勤支援、情报监视保障服务非常重要,使得空袭行动具有相当成效,从2014年8月至今,已有6000名IS分子被打死,约半数头目被消灭。

据俄罗斯《航空航天杂志》介绍,目前多国共同使用的约旦军事基地集中于该国北部和东部地区,最重要的当属位于马弗拉克(al-Mafraq)的侯赛因国王航空学院基地(KHAC)和位于阿兹拉克古城堡的沙伊德·穆瓦法克·萨尔迪空军基地(MSAB)。前者距里叙利亚边境仅有5英里,周围是平坦的沙漠,早年是英国皇家空军在中东最重要的训练和维修中心,1957年才移交约旦政府,因这里离以色列占领的戈兰高地不远,所以在1994年约旦与以色列建交前,KHAC很少得到发展,只到21世纪才在美国军援帮助下,实现了改扩建,修建了高等级抗毁跑道、塔台、司令部、燃料库、弹药库、兵营、强化机库等设施,进驻约旦空军第2、4、5、11中队。至于后者,距离首都安曼仅90英里,由于其北方是大片平地,所以很适合作为飞机的着陆场,目前该基地云集着全国近一半的F-16战斗机中队。这两处基地的共同特点是完全按照北约一级机场标准建造,具有突击入驻大量战机的能力,而且相关航空管制、后勤维保及情报共享程序也完全与美国中央司令部位于卡塔尔的指挥中心形成对接,所以外军战机到此没有陌生感。更重要的是,两处基地均距离约叙边境不远,加之约旦东部国土像一把钢刀,深深地插入叙利亚东北部幼发拉底河谷,所以进击叙境内的机群可以大大节省往返航程。

另据军事专家分析,约旦还有几处空军基地也是方便反IS国际行动的重要据点。例如,位于安曼东北部马卡堡的阿卜杜拉一世国王空军基地(KAAB),是约旦空军司令部所在地,并且驻扎着约军运输联队,拥有数十架具备敌后特种投送和反游击战能力的大型飞机,例如C-130、伊尔-76MF运输机和AC-295炮艇机,一旦美英法等国实施解救人质行动,这里无疑是最佳的出发阵地。位于约旦南部贾夫的费萨尔国王空军基地(KFAB)则是约旦空军经常用来和友好国家空军进行联合演练的地方,而且它的地理位置几乎处在整个阿拉伯半岛的中央,到达波斯湾、曼德海峡乃至埃及苏伊士运河的距离均差不多,因此是美欧和GCC不可忽视的桥头堡。

屡历血火,实力犹存

在美军看来,约旦空军并非反IS作战中的“打酱油”角色,它能全力以赴,无疑助自己一臂之力。在阿拉伯国家空军中,约旦皇家空军的规模、装备水平都不算突出,但其声望却很高,这是因为约旦空军在同以色列空军的交手中有多次取胜战绩,而且一直到现在始终保持着较好的训练水平和战斗作风。

约旦原是巴勒斯坦的一部分,先后被亚述、巴比伦、波斯和马其顿统治。7世纪属阿拉伯帝国版图,16世纪归属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一战后沦为英国委任托管地。1921年,英国以约旦河为边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仍称巴勒斯坦,东部称外约旦。英国在外约旦设立一个半自主的酋长国,立汉志国王侯赛因次子阿卜杜拉一世为酋长。1946年5月25日,约旦获得独立,阿卜杜拉登基为王(埃米尔),国名为外约旦哈希姆王国。1950年4月,约旦河西岸和东岸合并称为约旦哈希姆王国。

按照宪法规定,约旦国王兼任陆海空三军统帅,拥有宣布战争、军管、缔结和约的权力,下设“最高国防委员会”,由国防、外交、财政、内政大臣和军队总司令等人组成,通常由国防大臣召集会议,负责制定国防政策和监督国防计划的实施。国防部是内阁中的一个部,主要负责制定国防预算、后勤保障,并与军队总司令部共同发布有关军队的行政命令,但对军队无调动和指挥权。军队总司令部是国王统帅军队的办事机构,其成员有总司令、总司令助理和武装部队总监各一人。总司令代表国王处理军队日常事务。总司令部下设总参谋部,其成员有总参谋长及主管作战计划、情报、人力、行政管理等的副总长。此外,约旦还设有“国防委员会”和“军官委员会”,前者负责军队的编制、装备、征兵等具体计划和建议:后者负责对军官的考察、提升和调动提出建议。从这个复杂的结构不难看出,约旦军队的实际控制权牢牢掌握在以国王为首的王室手中。在约旦三军中,陆军实力最强,其次是空军,再次是海军,原因并不难理解,因为空军和海军属于技术密集型军种,不但对人员素质要求极高,而且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

约旦空军的前身是1950年组建的阿拉伯军团空军(ALAF),由英国负责训练空勤人员并提供装备。1955年,侯赛因国王意识到约旦需要一支更加现代化的空军,便于当年9月22日正式成立皇家约旦空军(RJAF)。1958年,在约旦驻扎40年的英国皇家空军全部撤出,约旦空军从此控制本国所有机场。上世纪60年代,约旦开始装备英国霍克公司的“猎人”战斗机、美制C-47运输机和一些直升机。1964年,约旦空军迎来第一场空战胜利——在死海上空的一次空战中,4架约旦空军的“猎人”战斗机击落1架以色列空军的“幻影”Ⅲ战斗机,击伤另外3架。

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空军突袭约旦境内空军基地,破坏几乎所有跑道,摧毁约军停在地面上的大批战机。尽管遭到灭顶之灾,但在战争最后阶段,满怀复仇怒火的约旦飞行员奔赴伊拉克,驾驶着伊拉克空军的“猎人”战斗机,击落一架以色列空军“幻影”ⅢJ战斗机和两架“秃鹰”战斗轰炸机,这次空战被外界认为是以军在此次战争中少有的败绩。不过,一次空战的胜利于大局无补,战争最终结果还是约旦惨败,不但丢掉耶路撒冷旧城和约旦河西岸,也动摇了之前与以色列战斗到底的信心。

上世纪60年代末之后,约旦空军装备采购重点从原宗主国英国转向美国。1969年,随着美国提供的F-104和F-5A/B战斗机的到来,约旦空军不但恢复元气,而且日益现代化。然而约旦空军在使用中发现两倍音速的F-104机动性不佳,格斗能力不强,不合自己的胃口,于是就把一些飞机赠给关系密切的巴基斯坦空军。1977年,约旦空军干脆将F-104全部退役,这使得该国服役战机数量出现很大缺口(1975年,约旦空军已将其31架“猎人”转卖给津巴布韦和洪都拉斯)。

随着埃及和以色列在1979年签署和平协议,侯赛因国王意识到阿拉伯世界将失去对抗以色列的最强力量,约旦所面临的以色列军事威胁将进一步增大,于是决定大力增强空军装备。第一个项目是采购34架法国“幻影”F.1CJ/EJ战斗机,1981年开始供货,所需资金由其它富裕的阿拉伯产油国提供。第二个项目是从美国采购F-5E/F(它们原系伊朗巴列维王朝采购,后因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这批飞机被美国扣下,然后又被转卖)。另外,约旦空军还从美国获得6架C-130H运输机、13架T-37教练机,从西班牙获得13架C-101教练机。

两伊战争期间,约旦站在伊拉克一边,不但培训伊拉克飞行员,而且还派出飞行员参与对伊朗作战。约旦的表现赢得阿拉伯产油国的一致赞赏,为自己换来大量援助,这也是约旦空军在整个80年代能够大量采购美法等国飞机的重要原因。美好时光似乎总是短暂,198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重创约旦,迫使其取消此前为空军采购8架“幻影”2000EJ和升级“幻影”F.1CJ/EJ的计划。雪上加霜的是,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后,约旦又公开站在伊拉克一边,因此得罪了那些阿拉伯的“金主”们,使约旦空军本已十分紧张的“资金链”顿时陷于枯竭状态。在最困难的时期,约旦空军甚至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将一些飞机变成“零件机”,还设法把7架F-5E战斗机卖给新加坡,用所得资金升级一些现役F-5E/F,包括换装AN/APG-67火控雷达、航电系统和空空导弹,以便维持基本的战斗力。

1991年海湾战争后,约旦调整外交政策,日益表现出务实和灵活性,特别是在1994年和以色列签署和平条约,成为第二个与以色列修好的阿拉伯国家。这一举动赢得美国的好感,之后美国开始向约旦提供大量贷款和军援,1997-1998年,美国向约旦赠送16架二手的F-16ADF(其中12架单座型,4架双座型),这些战机可使用AIM-7M中距空空导弹和AIM-9M近距格斗空空导弹。2003年,美国又向约旦提供17架二手的F-16AM/BM,同时提供100多枚先进的AIM-120C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此外,约旦空军还受邀参加在埃及举行的“明星”联合军演,以提升作战训练水平。

2004年,美国向约旦空军提供13架UH-60L直升机(于2006年全部交付),并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升级约旦空军的AH-1F武装直升机,这两个项目的资金都由美国政府自掏腰包。升级后的AH-1F采用新的发动机、座舱航电系统和AN/AAQ-30“鹰眼”目标观测系统(TSS),总体技术性能达到美国海军陆战队最新的AH-1Z标准,具备发射AGM-114“海尔法”反坦克导弹的能力。从世界范围看,美国对国外军队装备的AH-1F进行如此大的技术升级尚属首次。

美国之所以不遗余力地军援约旦,其实是出于控制中东的需要。在美国看来,稳住约旦,就能让巴勒斯坦抵抗运动失去一个重要的盟友,让其它仍坚持反以的阿拉伯国家(如叙利亚)感到信心动摇,客观上大大减轻以色列的军事压力(约以边界是以色列与邻国最长的边境)。反过来,美国则可借助约旦对叙利亚、巴勒斯坦施加压力。近些年,叙利亚在对以态度上比较克制,很大原因就在于邻国都变成美国的势力范围,自己不敢轻举妄动。

2006年4月,荷兰、比利时与约旦签署一项军售协议,前两国向约旦空军出售24架二手F-16,其中荷兰出售8架二手的双座型F-16BM用于训练,比利时出售16架二手的F-16A/BMLU战斗机(MLU是“中期延寿升级”的英文简称,就是对早期的F-16A/B进行机体结构强化、换装更先进的雷达和航电系统,使F-16A/B具备发射AIM-120空空导弹、AGM-65空地导弹、AGM-84“鱼叉”反舰导弹和其它精确制导武器的能力)。此外,西班牙也在当年和约旦签署一项军售协议,向约旦空军提供6架二手“幻影”F.1 CE/EE战斗机。到2009年9月,荷比西三国全部完成交货。

目前约旦空军总兵力约1.2万人(包括防空部队3400人),装备各型飞机和直升机270余架,其中战斗机140余架。从战斗机的构成看,F-16已然成为主力,总数达62架(有3架在服役中损毁,还有一架在新近空袭IS行动被击落)。约旦空军希望继续采购二手F-16,使总数增至80~90架,届时F-5E/F将全部退役。由于美国提供的二手F-16技术性能已经老旧,因此约旦空军已委托土耳其宇航工业公司(TAI)将这些F-16升级到Block50的标准,计划在2017年内完成。

约旦空军的任务也在悄然变化,变得更加细致:主要任务是保卫约旦王国的领空,抵抗任何空中威胁;次要任务是在发生与外部的武装冲突时为地面部队提供支援,以及为国内安全、反走私行动和边境安全行动提供支援;辅助任务是空运、搜索和救援、医疗撤离、救灾和撤侨。受美国空军影响,约旦空军不但注重战机空战性能,还很强调对地攻击,因为在地面上消灭或重创敌方空军,明显比通过空战取得同样效果事半功倍。另外,约旦空军还意识到在现代战争中,空中力量对敌纵深目标打击或对敌前线地面力量打击,往往决定着战争或战斗的胜负,目前约旦空军的主要对地攻击武器包括AS-30L空地导弹(供“幻影”F.1挂载)、AGM-65空地导弹(供F-16挂载)、AGM-114和BGM-71反坦克导弹(供AH-1F挂载)、BLU-107“迪朗达尔”反跑道炸弹(供“幻影”F.1挂载)以及大量的MK82/83炸弹(供F-16和F-5E/F挂载),攻击能力还是比较强的,特别是对地面装甲目标的威胁很大。这种装备特点是由中东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周边各国陆军普遍装甲化的特点决定的。

但是,阿拉伯国家空军普遍存在的弱点在约旦空军身上同样存在,这就是装备比较单一,只注重“硬”装备建设,缺乏侦察机、电子战机、预警机、夜视夜瞄吊舱等“软”装备,指控通情和信息化能力比较落后。况且约旦空军战斗机普遍缺乏防区外打击武器和类似JDAM、激光制导炸弹这样的精确对地武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约旦空军的突防能力,像在打击IS的行动中,约旦飞行员往往得置身险地,进行超低空突防和凌空轰炸,这也是卡萨斯贝座机被击落的可能原因。换句话说,现在的约旦空军仍是一支防御型和有限战术攻击型力量,尚不具备战略打击能力。另外一大弱点是约旦空军无论是装备还是经费都严重依赖国外支持,这也就是说约旦空军在作战对象和作战规模的选择上没有多大自主权,需要看别人的脸色行事。

约旦参战起“示范效应”

戈雅认为,美国的目标是削弱并最终摧毁IS,这个计划既要有军事上的动作,也要有政治上的配合,更重要的是,打败IS需要漫长的时间,按照华盛顿的说法,至少需要三年时间,在此期间,阿拉伯国家应该扮演和它们地位相称作用,例如军事上加大打击力度,同时在国家动员方面更为“给力”。“至少在卡萨斯贝被处死前,相当多的约旦人、沙特人和卡塔尔人都不愿意自己的国家与IS发生正面对抗,他们更希望将极端组织的祸水引向同样不共戴天的叙利亚、伊拉克什叶派政权。”

五角大楼表示,美国及其盟国的空袭行动为培训叙利亚世俗主义反对派武装和伊拉克政府军赢得时间,据其所透露的数据显示,为训练伊政府军士兵,美军已在伊境内开设4处训练基地,共有3600名政府军士兵和库尔德武装人员接受训练。更有意思的是,约旦业已成为美国训练反IS战士的基地。据美国《商业内幕》报道,美军教官早在去年7月起就在约旦北部的数个营地,甄别和培训来自叙利亚的“目标战士”。这些营地被铁丝网包围,有约旦军人驻守。起初,约旦仅希望这些叙利亚人不要闹事。但随着IS崛起,且控制区逐渐逼近约旦边境,利用这些叙利亚人对抗IS就成为美国和约旦的共同想法。另据英国路透社披露,美国还曾向叙利亚境内的反对派武装发出建议,让他们派人前往约旦受训。据知情人士称:“有多种培训课程,有的15天,有的30天,每个培训班约50人。”美国公共电视台《前线》节目还曾播出一部名为《武装反对派》的纪录片,披露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在约旦接受美军秘密培训的情况。该片透露,一些叙利亚人先被送往土耳其,在那里接受美国特工的盘问,内容主要涉及政治立场和作战经验。通过盘问环节的人被送往约旦靠近叙利亚的训练营,训练周期约90天,训练内容包括如何开展伏击和突袭,以及武器使用等。

另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美国正将更多攻击机和侦察机从阿富汗转移至打击IS的空中战场,12架A-10攻击机已从阿富汗转移至科威特,开始执行飞行任务,协助伊拉克地面部队。未来几周,大约6架能发射导弹的“死神”无人机也被调离阿富汗,预计前往约旦。美军官员表示,选择打击目标是空袭行动的重中之重,“当目标是某个国家时,美军通常已经对其进行数十年的观察,能轻易锁定打击目标,但IS结构松散,一帮人到处乱跑,他们可能出现在某个地方,一周后就不见了”,如果是固定目标,比如指挥所、通信中心、兵营和武器库等,找到和确定打击都比较容易:如果是正在行进中的武装分子车队或重武器,即美军目标锁定专家所谓的“时敏目标”则十分困难。据统计,美国及其盟国派去执行攻击任务的飞机中,只有约25%投放了炸弹,其它飞机因为没找到获准攻击的目标,便遵照旨在避免造成平民伤亡的严格作战规定返回基地。有美军官员透露,2014年底在叙利亚实施的450次空袭中,只有25%是有计划的:同一时期在伊拉克发生的540次空袭中,有计划的袭击比例更小,仅为5%。在今后的作战中,约旦将发挥巨大的作用,而且在阿拉伯世界里将起到关键性的示范效应。

[编辑/秦蓁]

猜你喜欢
伊斯兰国战斗机叙利亚
EF2000台风战斗机
联合攻击战斗机(JSF)
国产FBC-1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