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移民关闸,内地富人胸闷

2015-09-10 07:22金姬
新民周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梁振英印花税楼市

金姬

加拿大对联邦投资移民项目突然“一刀切”的做法,在一年后的香港也上演了。

1月14日上午11时,香港特首梁振英于特区立法会发表2015年施政报告,在有关优化香港人口的部分中,正式宣布于1月15日起,暂停推行“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而在此之前,市场大多预期此次施政报告中将会大幅上调投资移民的投资金额。

敞开了11年的香港投资移民大门突然关闭,最胸闷的无疑是中国内地富人,因为拿钱买“香港绿卡”的投资移民九成来自于中国内地。

业内人士预计,梁振英此举既是配合内地反腐,又能给香港楼市降温。今天的香港,更需要的是“才”而不是“财”。

内地移民,有钱任性

根据有关法律,香港投资移民政策应每两年检讨一次。而2013年检讨后还未做出调整,因此外界对于2015年的政策调整已有心理准备,只不过没想到如此“决绝”。

对专做香港投资移民的中介机构而言,这一决定带来的冲击极大。过去11年里,香港已发展出一条投资移民计划产业链,不仅遭遇雪崩的中介机构,与投资标的有关的券商、保险及其他基金产品提供机构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在梁振英宣布这一消息的当天,香港移民中介抓紧最后几小时开足马力完成尽量多的客户申请,争取在下午4点前交表到特区入境处。截至目前,约1.2万宗申请在处理当中。

特区政府发言人对突然暂停投资移民做出如下解释:“(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在2003年推行时,正值香港经济衰退,需要吸引外来资金来港,以刺激经济增长。考虑到特区现时的经济状况,我们不应再重点吸引资本投资者来港,而是应聚焦吸引人才、专业人士以及富创意的企业家来港为本港经济做出贡献。”

2003年,SARS肆虐。香港特区政府在经济衰退时抓住了“投资移民”这一救命稻草。2003年10月27日正式推出计划时,只要投资650万港元在香港房地产或金融产品上便可申请。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半年之内可以拿到香港临时身份证,一人申请可全家移民。

从2003年起,大量拿到“香港绿卡”的内地富人集体推高了香港楼市尤其是豪宅的价格,引发香港本地居民的强烈不满。尽管2010年10月投资移民门槛被提高到1000万港元,且不包括房产,仍未阻碍内地富人对“港人”身份的青睐。2013年投资移民申请人数再创历年新高,全年共有逾9.2万人申请,较2012年增幅超过40%,投资额近375亿港元。

在内地富人看来,“香港绿卡”的“性价比”很高。他们可以经常往返香港,也很看中香港的法制、医疗、教育等,香港护照还可以免签证赴全球140多个国家旅行。更重要的是,香港投资移民无需坐“移民监”,也不会取消内地户口;而且香港居民拥有的资产可以自由进出,没有任何外汇管制。这也是为什么香港投资移民90%为内地居民,而90%只要身份,并没有一直居住香港。

与此同时,投资移民11年来对香港的经济利益不容小觑。根据香港政府公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共2.44万人移民香港,共计给香港带来2058亿港元的资金,其中1632亿元投资于金融资产,425亿港元投资于房地产。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现在的香港“不差钱”外,北京的反腐风暴也让香港备感压力。对部分内地商人或者官员来说,移民是为了多一分安全感,万一发生不测可以随时出境,香港由于靠近内地,平时语言和文化没有太大差异,“一旦有事”也方便借道赴第三国,所以成了移民群体的首选。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最近频频曝光的佳兆业在内,这些房地产企业的老总都窝在香港而不愿回内地配合或接受中纪委的调查。若是这些人已取得香港的永久居民身份证,在被移交时,相对于直接在内地“被带走”,还是会“占些便宜”。

在向投资移民关闭“大门”的同时,梁振英也宣布了一系列计划,包括吸引已移居海外的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的第二代回港发展;推行优化措施,积极招揽外来人才及专才,研究制定人才清单等。香港的劳动人口预期于2018年左右开始下降。梁振英表示,足够及优质的人力资源是香港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

楼市狂潮何时歇

香港房地产市场是全球楼市中的一个传奇,1100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房价高得令人咋舌。香港《明报》曾将全球几个大都会的物业总值拿来比较,发现2014年香港全港物业总市值高达20.6万亿港元,超过三个纽约市物业的总市值,也将近能买下三个新加坡。

二战以来,香港经历了七次楼市狂潮。第七轮上涨从2004年开始持续至今,这和大量投资移民入港有着直接关系。

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9年,香港房价上涨加速,私人住宅价格指数于2010年11月刷新1997年高点。为了抑制投资炒房需求,港府推出了额外印花税,买家在半年内转售房屋,税率为15%,半年至一年之间转售则为10%,一年至三年之间转售则为5%。

2012年10月港府再度痛下狠手:所有非香港永久居民、所有香港和外地注册的公司购买香港住宅时,除缴付一般印花税,还需要缴付15%的买家印花税,还将额外印花税的税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2013年2月,港府又增加印花税,其中200万港元以上住宅,印花税全部加倍,最高税率达17%,只有香港永久居民且为首次购房,才可豁免加税。其后市场降温,成交量大幅收缩,房价也出现小幅回落。但是,从2014年5月开始,香港住宅成交量明显反弹,住宅价格又开始上涨,再创历史新高。

随着2014年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各主流移民国开始相继收紧移民政策,包括推出提高投资门槛的措施。香港投资移民就更加“抢手”了。而买房置业是内地投资移民到香港的“标配”。因此,尽管港府2013年初推出高达15%的买家印花税和二套房征收双倍印花税的“辣招”,香港房价在2014年还是升了超过20%。

香港豪宅中,内地业主占到三成。很多投资移民香港的人,即便投资类别里面没有房地产这一项,也会大手笔购置房产,一来是为了在香港有落脚的地方,二来等待升值,诸多新开盘的楼盘都不乏出手阔绰的内地富人。因此,暂停投资移民可能会重创香港的豪宅市场。

香港七轮楼市狂潮

第一轮(1946年-1950年):二战后人口大增,地价和租金飙升。由于联合国对中国内地实行制裁、禁运,香港转口贸易一落千丈,经济萧条,房地产市场受到波及。

第二轮(1953年-1957年):香港开始向工业化转型,房地产市场趋于活跃。另外,旧城改造的大力推进,以及分层销售和分期付款的推广刺激了需求。由于政府管制炒楼花行为,楼市由热转冷。

第三轮(1960年-1965年):香港经济开始起飞。随后由于爆发银行信用危机,银行紧缩信贷,需求萎缩,房价暴跌,许多地产公司倒闭,出现很多烂尾楼。

第四轮(1968年-1973年):香港产业结构开始转型,股市和楼市都弥漫着浓厚的投机氛围。随着股市泡沫破灭,楼市也随之崩溃。

第五轮(1976年-1981年):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开始确立。同时,内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随后而来的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了香港经济,楼市快速由热转冷,连跌三年。

第六轮(1985年-1997年):港币随美元一同贬值,银行放松了按揭贷款条件,利率水平降低,刺激了投资需求。然而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香港房价连跌5年,跌幅超六成。

第七轮:2004年至今。

猜你喜欢
梁振英印花税楼市
本月楼市政策扫描
本月楼市政策扫描
4月楼市政策扫描
3月楼市政策扫描
梁振英斗胆求职
●合同签订时,需要贴花履行印花税的纳税手续吗?
梁振英斗胆求职
关于对营业账簿减免印花税的通知
●营业账簿印花税有什么减免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