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望几分情

2015-09-10 07:22钟鸣
新民周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篆刻书画艺术家

钟鸣

在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时代要求之下,艺术家的个人修为显得尤其重要,否则拿什么去感染别人,去影响别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助的艺术家们在术业的崎岖山路上砥砺而行,山花烂漫,成绩斐然,但总觉得个人的修养方面,与古人相比差之甚远。这份淡淡的感觉,可能不仅在学问和礼仪诸方面有怅然若失之隐痛,更在个人的小宇宙里日复一日地发酵着太多的焦虑与困惑。困守于喧哗的城市,安然享用现代文明提供的种种便利,对生活于当今世界会有一些小小满足与得意,但另一方面,对艺术本体的认识却与古人有太久的隔阂,对自己所从事的艺术,也难以持守坚如磐石的信念。更大的动摇发生在资本市场对艺术品的价值判断之际,使一颗颗原本应该安静的心,常常无处安顿。不少艺术家都知道个人的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品的品格,作品是人格的外化,但我们今天如何提升自己的修养呢?

对历史的回望或许是人生旅途中的一次小憩,一次狂奔之后的喘息,一场生死相搏后的灵魂洗涤,是一场醍醐灌顶的梦中觉悟。于是,上海几位中青年艺术家在共同的认知中,走到一起,将于1月30日至2月15日,假座丽园路889号的泰中文化交流中心东传轩举办《清·赏艺展》。参展的艺术家和作品内容为:龚继先的花鸟、刘小晴的书法、韩敏的人物、江宏的山水、庄艺岭的草虫、陈翔的山水、一毛的道释人物篆刻造像等。对参展艺术家的要求是,书法绘画必须体现禅意,比如书法即以弘一法师佛教偈语为内容,绘画以水墨为表现形式。而且策展人庄艺岭还在展览形式上实现创新,以书画篆刻之道统领全局,引入香道、茶道、花道和禅道,将书画艺术与这些由宋代发生并定型的生活艺术相结合,组成一个个文化景观。比如以花道、茶道体现一个“和”字,以书画篆刻体现一个“静”字,以香道体现一个“清”字,以禅道体现一个“寂”字。这五道合一的“和静清寂”与日本的茶道有所不同,内涵更加丰富,视域更加广阔。

一千年前的两宋是值得回望的,想当年,点茶、焚香、插花、挂画被文人墨客合称为生活四艺,亦有称“四事”者,是当时社会精英追求雅致生活的具体内容。此四艺者,须透过嗅觉、味觉、触觉与视觉品味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且充实内在涵养与修为。今天,资讯发达,文化多元,物质供给大大丰富,但精神层面却面临多重危机,在此情势之下,现代人开始追求内心的平静,希望通过内省和感悟来提升生命质量,丰富精神涵养,那么两宋的生活美学与讲究个人品位的生活态度,能够为现代人所接受,与当今的东方美学主流意识也不谋而合。

《清·赏艺展》与一般书画展览的布置不同,它将清赏、雅集、修行三位一体,将不同艺术门类集合成各个单元,呈现在雅致的空间内,通过观众的体察与仿效,可以直接进入现代人的生活现场,形成春风化雨的气场。同时,展览方还将针对特定观众、泰国及东南亚中华文化圈的受益群体,组织多场讲座和演示,将两宋时期的生活艺术一一进行诠释。

据泰国中华总商会顾问、上海东方文化传播中心主任、泰中文化交流中心主任赵春森先生介绍,泰中文化交流中心成立以来已经举办过多个艺术展览,仅在去年就办过唐卡展、敦煌壁画艺术展、陈妍音雕塑作品展、邵秉仁书法展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好评。泰中文化交流中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文化交流,促进了经贸往来,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成为民间外交的典范。这次别开生面的艺术展在上海结束后将赴泰国巡展。

信息

刘一闻、鲍贤伦学术对话暨

“墨韵西湖”作品上海展

上海和浙江的两位书法篆刻名家刘一闻和鲍贤伦,日前假座上海莘庄得丘园举办了一场学术对话暨“墨韵西湖”作品上海展。这次学术活动由上海得涧书画研究会主办,杭州禹廷艺术馆协办,展览推出两位名家的篆刻和书法作品,开展后便进入学术对话,本次对话的主题是“临摹与创作”,近百人参加,会场气氛异常热烈。

猜你喜欢
篆刻书画艺术家
篆刻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庞说篆刻(十一)说临摹
《三十六计》篆刻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