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的风景

2015-09-10 07:22邢江
摄影世界 2015年3期
关键词:人造后果风景

邢江

1975年,美国策展人威廉·詹金斯(William Jenkins)策划了在摄影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一个展览——《新地形摄影——人为改变了的风景》(New Topographics: Photographs of a Man-Altered Landscape),该展览在乔治·伊斯曼国际摄影博物馆举办,堪称摄影界的一座里程碑。从此,“新地形”成为摄影专业词汇之一。虽然本期专题无意讨论这个摄影流派的理念、创新和发展,但不得不说我们非常感兴趣于“新地形摄影”所反映的基本问题,也是当今社会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之一。那就是:人与自然的互动会带来什么后果,这些后果又将如何影响社会的发展走向?

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再加上当下正在经历的信息化社会飞跃,人们总是越来越不满足自己的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试图改变着自己周边的一切,人造的风景代替自然景物成为我们身边视觉信息最丰富的载体。面对这一切,有人说,工业开发和城市扩张侵蚀着自然风景,让我们逐渐远离自然的本真;也有人说,人造景观代表着社会的前进力量,随着文明的发展,它们将与自然形成和谐关系。

于是,我们又要回到刚才的那个问题,以及回答这个问题的方式。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但是若要回答,以摄影为途径有着天然的优势。摄影是客观的,又是有选择性的;摄影是直观的,却需要积极地思考与解读;摄影能给后人留下视觉依据,也可以告诉现代人我们的态度。更重要的是,摄影是让现实发声的最重要媒介,艺术化的表达方式能让它超越其他发声机制,自身变成为人与自然互动的结果之一。而这些,就是以下将要与大家见面的摄影师们所做的。只不过,这些摄影师并不急于让他们的影像发出确切的声音,重点大多是呈现人造风景本来的样貌,再把思考空间留给读者。

在本期专题中,我们为大家梳理几种回答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并从中试着寻觅回答问题的思路。迈克尔·柯林斯(Michael Collins)的《工业与景观》(Landscape and Industry)不仅是一系列工业景观照片的集结,也是当代艺术对早期工业摄影“纪实”思潮和19 世纪自然主义风景绘画的回归与探索;托比亚斯·马多林(Tobias Madörin)几乎采用同样的方式观察人与环境的交叉点,引领观者进入共鸣的节奏;安沃·赫什(Enver Hirsch)像一位城市人类学家一样拿出自己的“研究成果”,试图通过城市“内在的声音”接触制造和改变城市风景的人;布莱德·谭金(Brad Temkin)希望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以对抗城市生活所造成的热岛效应为目的的新运动;而河北省黑白艺术摄影协会的十名摄影师则在努力探索工业风景的艺术呈现和表达,希望从人造风景自身探寻它们存在的立场。

他们的摄影,无法让我们确切地了解人与自然的互动所带来什么后果,不过,在这些照片中能够让我们看到人们是怎样改变着自然。

猜你喜欢
人造后果风景
“耍帅”的后果
无中生有人造木
人造太原
这些行为后果很严重
那些令人捧腹的雷人造句
疯狂编辑部之人造惊魂夜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众荣的后果8则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上朝迟到了 后果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