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一口气讲完

2015-09-10 07:22高璇
孩子 2015年3期
关键词:睡美人小红帽巫婆

高璇

童话里所蕴含的哲理和经验,几乎可以覆盖人生的每个角落。

生活中所遭遇的每件事、每个问题,也几乎都可以通过与其相对应的童话来找到出路或解决办法。

每个童话故事,都在讲述一个转变的过程。

青蛙变王子(出处《青蛙王子》)、睡美人苏醒(出处《睡美人》)、磨坊主女儿当上王后(出处《侏儒妖矮人》),这些都是直观的转变。

还有些不那么直观的,比如汉斯在放下一切后得到的幸福(出处《幸福的汉斯》)、格丽特在对抗巫婆时变勇敢(出处《汉赛尔和格丽特》),则是内在的转变。

前些年,有一个“格林童话成人残酷版”系列在网络上流传甚广。里面对童话故事进行了血淋淋的象征提取,把童话变成了毫无人性的残酷小说。那个系列中对象征的理解,恰恰就是忘了童话中最本质的东西——“转变”。

有些父母抱怨,童话故事里残酷的事情太多:吃人的巫婆、血淋淋的房间、凶狠的大灰狼,这些怎么对孩子讲?孩子会害怕的!

这些父母,其实也是忘记了这个“转变”。

孩子们的内心纯净美好,大家都想保护其幼小心灵不受世界之“恶”的破坏,不愿意对孩子讲述世界丑恶的一面。殊不知,儿童的内心充满了对这个未知世界的恐惧,这种恐惧,往往来自自身认知能力的不完善——因为无知,所以更加恐惧。

于是孩子听童话的过程,就成了处理自己内心恐惧的过程。

童话中的坏人形象,几乎象征了世界上所有的丑恶:贪婪、嫉妒、欺骗、怀疑……也就是说,童话将儿童内心弥漫散乱的恐惧具体化了;教给孩子们认识这些丑恶,比起只呈现给他们美好的事物来说,是一种更好的“保护”。

最重要的是,童话的结尾,通常是美好战胜了丑恶。这其实是在向儿童传递一个重要信息:无论一件事物是多么令人恐惧,它最终都会被幸福和美好所取代。

这一点一定要牢牢记住:父母在跟孩子讲童话的时候,绝对不可以将正在讲述的童话半途停止;尤其是只讲述了令人恐惧的过程,没有及时交代美好的“转变”,实属有百害而无一利。

比如,有家长给孩子讲小红帽的故事,讲到大灰狼一口吞掉了外婆,躺在床上装成外婆的样子等着小红帽的到来时,突然说:“好了,该睡觉了,我们明天接着讲。”这样会有怎样的结果?

儿童自己是没有能力处理内心恐惧的。这个孩子将在对大灰狼的恐惧中度过漫长的一夜。

假如你将一个人关在一间黑屋子里,完全不给他任何指示,他也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来;与此同时,你把另一个人关进另一间黑屋,但你及时告诉他一小时后就能出来,并且有一顿丰盛大餐等着他……这两个人的感受,一定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一个完整讲述的童话对儿童的意义,不仅在于增加其对善恶的具体认知,更重要的是——

童话中所蕴含、所承诺的“转变”,提高了他们战胜恐惧的信念。

猜你喜欢
睡美人小红帽巫婆
一个小巫婆怎么够
呼叫小巫婆
《睡美人》
水中睡美人
热热闹闹的巫婆村
睡美人
把小红帽吐出来
小红帽
《睡美人怕什么》等
寻找小红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