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贴吧的文化演进及其动因

2015-09-10 16:17朱佳蓉
新闻世界 2015年7期
关键词:屌丝动因百度

朱佳蓉

【摘要】百度贴吧是目前国内非常受欢迎的网络媒体社区,它的发展有着独特的文化基础。本文将其自2003年创建以来的文化演进归纳为参与式文化、粉丝文化、屌丝文化三个阶段,并对这三个阶段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标志性事件进行介绍,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动因。

【关键词】百度贴吧文化演进动因

百度贴吧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区,已经随着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走过了十年。作为一个社区式的网络交流平台,百度贴吧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路线,催生了多样的网络文化,形成了独特的网络文化生态圈。对百度贴吧的文化演进及其动因进行研究有助于分析出百度贴吧持续稳定发展的文化立足点。

一、百度贴吧简介

百度贴吧创建于2003年11月,是百度旗下的独立品牌,号称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区。截止2014年初,百度贴吧注册用户突破10亿,有810多万个兴趣贴吧,日均话题总量近亿,浏览量超过21亿次。

百度贴吧自2003年创建以来,其发展持续力是惊人的。特别是web2.0时代的到来,用户生产成为网络发展的基础和助力。百度贴吧作为为兴趣而生的网络社区,成为了网络文化的策源地。

本文立足于百度贴吧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对百度贴吧的发展从文化角度进行阶段划分,探讨各阶段百度贴吧主流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标志性事件,分析出背后的文化动因,从而找到百度贴吧所立足的文化基础。

二、百度贴吧文化演进与动因分析

阶段一:2003-2005年参与式文化

2003年11月,百度贴吧建立。它是基于百度搜索引擎而建立的网络社区平台,用户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如果与该关键词相关的主题贴吧尚未建立,那么用户就可以创建该关键词的主题贴吧。主题贴吧建成后,所有对该主题感兴趣的用户可以在这个贴吧内发帖讨论,通过发帖、回帖的方式进行交流。百度贴吧是伴随着Web2.0的兴起而产生的。

Web2.0即相对于Web1.0的第二代互联网。中国互联网协会交流与发展中心从互联网行业的角度将“互联网2.0”定义为:互联网2.0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由原来的自上而下的由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互联网2.0内在的动力来源是将互联网的主导权交还个人,从而充分发掘了个人的积极性并参与到体系中来。

作为Web2.0背景下的社交媒体,百度贴吧完整呈现了Web2.0可读可写性、用户生产内容、群体协作任务、深度社会交互的时代特征,所有百度贴吧用户既是其内容的浏览者也是内容的制造者,百度贴吧的这些特征与参与式文化相契合。参与式文化是一种新型媒介文化,它以全体网民为主体,以积极主动地创作媒介文本、传播媒介内容、加强网络交往为主要形式,是一种自由、平等、公开、包容、共享的新型媒介文化样式。产生之初的百度贴吧,天然打上了参与式文化的烙印。

Web2.0的出现是百度贴吧参与式文化形成的技术基础。另外,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使用百度贴吧满足了他们多层次的需求,使他们愿意参与到百度贴吧的建构中来。首先,主题关键词明确下的贴吧所包含的丰富信息满足了用户信息查询的需求,其次,以兴趣为基础的贴吧凝聚力满足了用户的娱乐需求;最后,用户在某个贴吧发表主题帖,得到其他用户的回复,不断累积回复这一“盖楼”的过程中,用户获得了满足感。

2003年到2005年期间,百度贴吧集中表现为参与式文化,其背后的动因为Web2.0的出现和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用户需求得到保证。参与式文化使得创办之初的百度贴吧就得到一批用户的支持,发展势头强劲。

阶段二:2005-2010年粉丝文化

百度贴吧文化演进的第二个阶段标志性事件是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出现。2005年的第二届“超级女声”轰动全国引发全民选秀热潮。参赛选手李宇春、周笔畅等中性的形象颠覆了传统的审美,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讨论。草根出身的她们凭借帅气的外表、各具魅力的才艺吸引了大批的粉丝。

选秀节目的兴起印证了娱乐时代的来临。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指出,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这一警示性预言自2005年“超女风”之后愈演愈烈,娱乐霸占了我们的屏幕,而每一个在幕前的公众人物,背后都有着一群狂热追随他们的粉丝。

“超级女声”比赛期间,百度贴吧成为各选手粉丝最大的聚集地。粉丝以百度贴吧为交流社区,表达对偶像的喜爱、分享偶像信息、共同商讨如何帮助偶像。选手在节目上比赛,粉丝们也在百度贴吧里竞争贴吧排名,粉丝们认为,贴吧的排名是偶像的人气体现,所以,他们不遗余力地帮助偶像取得较高名次。2005年到2010年,李宇春吧一直是百度贴吧内地明星目录下的第一名,之后也一直保持在10名以内。

粉丝从文化角度来说是一种身份和寻找认同的行为。身份是一个可以通过喜好、信仰、态度和生活方式的标志来象征的本质。身份不是一个固定的实体,而是一种对自己充满激情的话语描述。粉丝就是以共同喜爱某个明星而形成的身份,在百度贴吧这个网络媒体社区内,粉丝们找到了身份和群体认同。在同一个身份认同下,粉丝借助百度贴吧进行自我组织和管理。吧主成为联系偶像和粉丝之间的桥梁,吧务们则拥有一定权限对粉丝进行规则限定,百度贴吧就这样吸引着各路粉丝安营扎寨。

百度贴吧的粉丝文化是参与式文化的细化发展。此时的“参与者”有了明确的“粉丝”身份,一方面百度贴吧的社群属性、使用方式、排名机制为粉丝提供了乐于参与的平台;另一方面,百度贴吧的发展也需要“粉丝”用户的青睐与驻守。

阶段三:2010年至今屌丝文化

百度贴吧的文化演进的第三个阶段始于屌丝一词出现在百度贴吧后所引发的由百度贴吧迅速覆盖至全网乃至线下全国范围内的屌丝文化。

屌丝一词最初是对百度李毅贴吧粉丝的称呼,是带嘲讽的贬义词。李毅是国内一名因为“口出狂言”而饱受争议的足球运动动员,以他为主题建立的李毅吧聚集了大批粉丝,取名“毅丝”,他们大多是嘲讽李毅和中国足球的球迷。早期李毅吧有一批兼具文采和内涵的“毅丝”,为李毅吧吸引了大量粉丝,从人数和号召力衡量,李毅吧被公认为百度第一大贴吧。

2010年,李毅吧内部出现分裂,在两派势力的口水战中,已离开李毅吧的原“毅丝”称李毅吧的粉丝为“屌丝”,表达对他们的嘲讽。毅丝们并未被激怒,反而欣然接受,开始以屌丝自居。

屌丝一词是在消费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消费社会中视觉符号与话语实践透过人们的身体和情感进行身份建构。从最初的网民攻击词汇到发展为一种身份,屌丝的出现文化动因可归纳为:情绪和自嘲/反讽。

情绪包括认知和道德判断以及把它们付诸行动的文化认可方式。情绪的语言把价值作为一种强烈意义的方式保留,因为它是文化性定义的、社会化制定的以及个性化表达的。屌丝是一个饱含多元情绪的群体,所处的社会地位帮助他们酝酿了情绪,而这种情绪引导着他们自由表达并产生屌丝文化。

自嘲与反讽是屌丝的态度。屌丝以“矮穷挫”为标签,与“高富帅”相对立。并发展出“给高富帅跪了”“跪舔”“单身狗”等贬低自身的说法。屌丝还延伸出了以“白富美”“女屌丝”等为代表的一系列身份标签,并总结了男/女屌丝的X条特征流传于网络。另外,屌丝给“女神”“备胎”“喜当爹”“逆袭”“约”等词汇赋予了新的含义,从而编织一套风格化的符号体系。

最早一批随着百度贴吧而成长的用户如今正到了迈入社会面对压力的年纪,初步具备了屌丝的特质,他们成为了推动百度贴吧屌丝文化的中坚力量。从本质上来说,屌丝们是在百度贴吧这一网络媒体社区内表达对贫富差距、“矮穷挫”对“高富帅”等二元对立的对抗。

屌丝文化的出现并没有完全覆盖粉丝文化,但所占份额已经超越了粉丝文化,具体表现有以下三点:首先,屌丝无处不在,混迹于每一个贴吧,是贴吧用户的主力军。其次,从贴吧综合排名来看,前十名基本都由明星贴吧盘踞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李毅吧、魔兽世界吧、DOTA吧等屌丝最活跃的贴吧已然成为会员人数、主题贴数、签到人数最高的贴吧。最后,屌丝在贴吧中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他们的活动甚至对粉丝文化形成冲击,如世博会时几大贴吧针对韩国团体Super Junior发起的“69圣战”以及2013年7月由一些足球吧发起的“权志龙吧爆吧”事件。屌丝们用这种行为表达对“韩饭”的不满,但也客观说明了,屌丝文化已然成为了百度贴吧中的主流文化。

结语

百度贴吧是一个基于互联网2.0时代而产生的网络媒体社区。从文化演进的角度来说,百度贴吧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参与式文化、粉丝文化、屌丝文化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演进对应着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不同的文化动因且蕴藏着前后连接关系。而这些动因及其形成的贴吧文化正是百度贴吧所立足并持续发展的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①克里斯·巴克:《文化研究理论与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②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③林品,《从网络亚文化到共用能指》[D].北京大学,2013

④赵伟,《“屌丝”一词的传播机制与社会心理》[J].《青年记者》,2012(12):41-43

⑤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Web2.0现状与趋势调查报告》,2006

(作者:重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屌丝动因百度
课程思政的动因、理路以及堵点治理
百度年度热搜榜
不懂就百度
自我矮化症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研究
百度年度人气萌娃
万有的百度
北大发布首份屌丝生存状况报告:长春是最屌丝城市
“屌丝”六儿的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