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的转型之路

2015-09-10 07:22陈颖
决策探索 2015年5期
关键词:楝树表嫂大姑

陈颖

春节回家过年,与城市的繁华热闹相比,农村则显得冷冷清清,有的村庄甚至成了空心村,而有的村庄则走上了美丽乡村建设之路。济源市是城镇化发展较快的地市,春节期间,记者走亲访友,选取邵原、王屋、下冶这三个山区镇的三个例子,以呈现城镇化过程中美丽乡村的转型之路。

“产业移民”之忧

记忆里小时候串亲带的是点心和烙饼,后来是成箱的礼品,现在则更省事,连礼品也不用带了,直接给钱就行,并且不用再相互的串亲,而是集中去一家吃饭,接下来其他亲戚每年依次轮流。

今年,我们家轮到大姑家待客。

初三,我们去下冶镇郑山村的大姑家串亲。让我倍感意外的是,春节里本该热闹的村庄,偌大的村子,却是冷冷清清,空空如也,从村头到村尾,大多数家户都是大门紧闭,只有三五户的人家还在家过年。

就连大姑家也是因为待客才回来过年的,平日里大姑一家都在市区生活。

在大姑家,见到了十多年未见的表哥一家,交谈中得知,表哥和表嫂自从3年前应聘到济源富士康后,便从下冶镇搬到了紧邻市区的承留镇,彻底告别了在家种地的生活,而家里的4亩多地则流转了出去。

承留镇,是虎岭产业集聚区所在地。据该镇党委书记常东风介绍,“承留镇人口由3年前的不足2万人迅速积聚到5万多人,与农村的产权制度改革密不可分,山区镇的很多农民,把确权后的土地流转了出去,就放心地进城务工经商了”。

大姑村子里的村民大都和表哥表嫂一样到虎岭集聚区工作了。那么,他们进城后的生活怎样呢?

“从家里乘坐班车去上班,不到10分钟就到了。两个孩子也都在市里上学,不用接送。两人每月的收入六七千元,家里的土地流转还有流转费。”虽然说起目前的生活表嫂还算满意,但让她忧心的还是住房问题。

“我们目前租房子住,两个孩子上学,加上各种生活开销,要想按每平方米4000多元的市场价在市区买房子,确实有些紧张。”

“镇政府最初规划让我们在镇上的月亮湾社区买房,可这距我们工作的地方很远啊,后来又说要搬迁到市区,按优于市场价一半的费用为我们安置住房,于是我们苦苦等待,但到现在搬迁房的事也没有落实。”

表嫂说的月亮湾社区位于下冶镇东部,主要是为解决下冶镇沿黄地质灾害区曹腰、圪台、郑山等村和偏远地区群众居住困难而建的,入住率极低。

像表哥表嫂这样因为就业而到市区定居的“产业移民”,他们需要的是市区的搬迁房。

表嫂希望搬迁房能快些有个着落,这样可以切实减轻他们的负担。

美丽乡村的嬗变

下冶镇的几个村子是冷冷清清,而邵原镇的黄楝树村则是热闹非凡。

黄楝树村位于邵原镇北部的深山区,坐落在济源、垣曲、阳城三县交界处,地处鳌背山山脚,中岳路穿境而过,东阳河、银洞河流淌其间;既护守小沟背景区门户,又锁钥北上析城山景区要塞,还是进入黑龙山原始森林的必经之路。

初五,记者来到邵原镇的黄楝树村,亭台楼榭、仿古廊架、九曲桥、花岗岩围栏……一幅美丽乡村画跃入眼帘。村里公路两旁的楼房整齐划一,各式店铺林立。

常方红是这里的一个饭店老板,他今年55岁。

常方红告诉记者,以前他和家人生活在偏僻的山沟里,住的是土坯房,种着2亩多的田地,农闲时便到山上放牛、采药材、挖野菜,一年下来仅有2000多元的收入,生活颇为拮据。

如今已是今非昔比。几年前,由村里统一规划,常方红和其他村民在公路两边盖起了三层小楼,将农家乐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而这得益于黄楝树村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

邵原镇副镇长田颖介绍说,黄楝树村旅游资源丰厚,镇里因势利导,将黄楝树村列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创建村,引导村民发展乡村旅游。一是投资350万元,大力发展农家乐项目建设,引导和鼓励群众建设具有餐饮、住宿等功能的农家乐宾馆。二是增强自然休闲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的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发展。投资560万元,流转土地180余亩,建设水果公园、采摘园等特色生态公园。三是通过招商引资加快推进东阳河漂流项目建设,吸引游客,增加村集体收入,提高黄楝树村的知名度。

黄楝树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以来,村民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一年下来十几万的收入不在话下。”常方红的兴奋溢于言表,“家里的2亩多地也都流转给美丽乡村项目了,每亩的流转费为700元,就是白白流转,没有一分租金,我也乐意呢!”

常方红期待着春暖花开,期待着“五一”旅游旺季的到来:“待天气暖和起来,便进入了旅游旺季,来漂流的游客便多了,我这生意好着呢!”

“让群众家家有创业,人人有事干,切实提高收入,我们将进一步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切实构建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美丽乡村。”邵原镇镇长赵开颜说。

特色家庭农场

比起到城里工作的人们,留在村子里的少数村民也不甘落后,他们或因地制宜建起了家庭农场,或三五合伙成立专业合作社,或承包数百亩地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王屋镇竹泉村的连光明便建立起了绿色产品生产基地——王屋山光明家庭农场。

在海拔1000余米的王屋山东坡大凹山腰、黄河三峡边上,王屋山光明家庭农场踞山望水,花草树木相间,曲径环环通幽。

连光明介绍说,农场建于2010年,总投资100多万元,面积1200余亩,以放牧于山野的方式经营“王屋牧野”土黑猪。同时,为兼顾生态平衡,还种植了柿子、山楂、桃、李、杏等果树,还养殖了土蜂、土山鸡。目前,全场存栏土黑猪300多头,有土蜂50多箱。

说起建立家庭农场饲养土黑猪的初衷,连光明说,前些年,他和家人仅靠着仅有的几亩地为生,收入微薄,为了致富,他才建起了养猪场,饲养商品猪,喂的是饲料,虽然隔三差五地打药,猪还是不断地生病,三四个月就出栏了。“这样的猪肉我自己都不想吃,再卖给老百姓,我心里实在不忍,哪怕销量不错。虽然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大大的丰富了,可是真的东西也越来越少了,我就想着,如果继续养猪,就要养些健康绿色的土黑猪。”

“哪怕养一头猪,我也要坚持至少12月才出栏。”一脸淳朴的连光明说,“我要的就是一个‘真’字,老百姓在我这里吃到的全是安全的原生态的东西。”

连光明的土黑猪喂的是豆粕、麦麸、苜蓿草等,还间以有机农场运来的西红柿、萝卜等蔬菜,从不用化学类、激素类药品,真正实现了自然生活、快乐生长。

这不,春节前后,连光明的土黑猪便到了销售旺季,他卖出了近千斤的土黑猪肉。

由于毗邻黄河三峡景区,每到旅游旺季这里的游客便络绎不绝,连光明还趁机做起了特色农家乐,到这里来的游客可以吃上地道的农家饭,咸米饭、红烧肉、笨鸡蛋、特色蔬菜等。

如何让土黑猪能“走出去”,远销到郑州、上海、北京等地,进一步打开更广阔的市场销售渠道,虽然连光明也在极力寻找途径,但却有些力不从心。

而像这样的家庭农场,济源市一共成立了68家。“下一步我们也要争取成为省级示范性农场。”连光明说,“但关键还是资金问题和销售渠道,希望政府能够让我们享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也希望能为我们提供服务,搭建与市场对接的平台,拓宽销售渠道。”

曾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已渐行远去。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的转型任重道远,或加快产业转移,让农民居者有其屋、劳者有其业,尽早融入城市生活;或建设美丽乡村,保持乡村的农耕之美、田园之美,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构筑现代农业体系,让希望的田野再度焕发勃勃的生机。但无论哪种方式,都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让他们过上幸福的新生活,这才是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

猜你喜欢
楝树表嫂大姑
班上来了“大姑”“小姑”
楝树花开,蔷薇正艳
楝树种子
大姑奶的时髦生活
表哥和表嫂
大姑奶的时髦生活
粗糙的爱
大姑奶的时髦生活
楝树花开
什么最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