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2015-09-10 07:22杨莹
书屋 2015年2期
关键词:猴魁登峰龙井

杨莹

北宋诗人黄庭坚也是一位茶痴,他把茶都拟人化了,视茶为老友,在咏茶的《品令》词中写道“故人万里,归来对影”。茶如故人,万里归来,相对无言,却又满腹真情,那是怎样一个沉静、深邃、超然、而又思绪绵远的境界。

2005年,我从杭州回到武汉,暂别纷杂的工作,重返宁静的校园,终于有时间常去刘登峰老师那里学茶,从此叩开茶的门扉。

刘老师的茶室,并不见太多茶叶,更多的是茶的氛围。挂画、插花、焚香、抚琴,茶经、茶诗、茶席、茶器,是他与茶在精神上的参悟。习茶时,虽每有清茶相伴,但总引导我们沉着于茶的禅意与美学,不止于茶的形香色味。刘老师年逾古稀,每每授茶必殚精竭虑,我们常觉不忍。习茶的时间短暂而珍贵,他总是抱愧,说授之寥寥,有负师名。其实,他一步将我们带入了茶的至高境界,启蒙于气象格局,远胜万盏千杯。

刘老师七十大寿时,我行拜师之礼,蒙赐茶名“荈下霭”,殷殷之心,难以忘怀。

犹记初次品尝的是一款普洱,写下小文一篇:

从来没有想过,会与茶结缘,直到遇见普洱……

初见普洱,茶饼裹着绵纸,古意盎然。打开以后,是老红而近乎深褐的颜色。用茶刀杀开,一片片斑驳的像风化了千年的边墙。取出一些沏上,从茶壶里倾倒出来的是一种很酽的红色,底子里面又泛着一些金黄。譬如绍兴花雕,譬如葡萄酒,一种丰富而迷人的颜色。小啜一口,滋味非常平和温润,然而决不单调淡薄。蕴藉在深处的一种古老而遥远的香,不像铁观音那样夺魂摄魄,不像龙井那样清扬疏朗,是一种不动声色的古道西风。

这一见钟情的缘分,从此我深爱普洱。普洱有着长久的生命,在漫长的发酵过程中吟唱着光阴的故事。淡泊之中的厚重,平静背后的沧桑,这是普洱的情怀。

自从跟着刘老师上过几次茶课,翻了几本他布置的必读书目,以为已经深入境界。这种井底之蛙的心态持续了很久,我都没有开悟。一个很偶然的机缘,在“钱塘茶人”初逢另一位老师。他看我一张口就是境界,也不多说,只是拿出私藏的各种好茶来,悉心冲泡,待我品饮。我没有喝出很多门道,喝茶和境界之间仍然是鸿沟。

一脚踏进的茶庄,是卖西湖龙井和安吉白茶的浙江一路。一身风尘襖热,我对这款值得珍惜品饮的好茶全无知觉的端杯饮尽,只为一解烦渴。喝下这杯茶,我霎时无语。耳边的车水马龙、欢声笑语忽然一下关闭了,只留我独自穿越时空,回到丝竹空濛、杏花烟雨的三月江南。那一缕似有若无的惆怅,弥漫不尽,孤帆远影,依依杨柳。喝完这杯茶,我一直很沉默,一人出神在别的时空。

刘老师爱茶,爱得沉静,爱得悠远。他写下《登峰茶话》里清新而唯美的文字,是他对自己品茶心得的回味。他说,爱了一辈子茶,其间也会不断喜欢上各种新鲜滋味。临到老了,才觉得最爱仍然是清新单纯的绿茶。他钟爱的不仅仅是绿茶,也是童年和乡土回忆。

认识太平猴魁,是在另一堂的茶课上。太平猴魁不比龙井、碧螺春、竹叶青声名远扬,这茶只有黄山猴坑很小一块地域出产,非常稀有。

猴魁这样一款绿茶实在有些奇特:叶片颀长硕大,颇似越王勾践剑的古朴幽光;杀青工艺也与众不同,因此叶片上遍布细格纹和红丝线;冲泡开来,叶子便袅袅的舒展,韵致盎然。

猴魁,味道极淡,几近无香、无色、无味。喝了二三泡,它仍旧是这样淡淡的、静静的、默默的,不知道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不禁松了握杯的手,随它一起放空自己。在这空下之后,心里却升起了一种难以言状的照拂、关爱和温暖。不着形迹,没有一丝刻意,只是喜悦、和美与感动的交集,久久不曾散去,像是婴儿还在妈妈的怀里,像是只在梦里未曾相遇的爱情,也像是佛陀的慈悲、菩萨的低眉。难怪禅茶一味,猴魁便是引人体悟人生境界的禅师。我常想,君子待人之道,必如猴魁。必不形诸巧辞美色,必不心旌摇荡,只是不言不语而设身处地的送上一束温香。好茶如好人,绝不以刺激感官巧取蛊惑,绝不假攻心之计以施恩自居,只是平淡温暖得几乎不能觉察。

另一款引人入胜的茶,是一位苏州的神仙姐姐自己种、自己炒的茶,无名而有望。乍一喝下,这茶便惊得我——那情状只在懵懂初开时、电光火石一瞬间的心跳如小鹿狂奔;再品,万种风情、千般变幻,是一个怎样长袖善舞、玲珑奇巧的女子;终了,却是深沉而长久的平淡。

这茶之三味,恰如一个女人的一生。初初是豆蔻佳人,荡起无数少年单纯而热烈的青春;尔后渐解红尘,在眼波暗转、眉梢轻颦的瞬间,只留下问世间情为何物的痴心难奈;最怕是美人迟暮、韶光不再,却生出“平林漠漠烟如织”的萧然与超脱,前尘往事俱休,繁花之后,静夜冷月,无味之味方为至味。

谨以此文悼念于2014年2月21日去世的刘登峰老师。

猜你喜欢
猴魁登峰龙井
玻璃酸钠+rhEGF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
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对创新投入的影响
崔水良《龙井方向》
龙井问茶
颁奖活动 精彩瞬间
西湖龙井虾仁
尖茶魁首 太平猴魁
茶香如兰 猴魁本色
董志塬
猴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