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冰雪热

2015-09-10 07:22王敬泽
新体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什刹海冰场滑冰

王敬泽

依据北京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如果将来取得承办冬奥会资格,主要承担的将是冰上项目的比赛,那么北京的冰文化怎样?

冰雪文化在北京原本就有着悠久历史。在过去,滑冰是北京一项十分普遍的运动,那时人们把冰上的娱乐称作“冰嬉”。“冰嬉”这个词宋朝就有了,这种娱乐原本只在北方民间较为流行,到了明清时期开始成为宫廷体育活动。

清朝时,冰嬉已是皇家冬季一项重要消遣活动,乾隆皇帝更是将冰嬉定为“国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冰嬉图》描绘的就是清朝时宫廷冰嬉的盛大场面。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人冬日里冰嬉主要是去冰场,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什刹海冰场。已经有700多年历史的什刹海,夏天荷花盛放,一到冬天就成了天然的冰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这里最热闹的时期,那时冬日里的生活十分枯燥,溜冰成了青年人的主要娱乐方式,什刹海冰场自然成为当时冬天北京最大的青年人聚集地。在《梦开始的地方》、《血色浪漫》等反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冰场上的故事都是不可或缺的素材。什刹海冰场是北京老人们对寒冷冬天最快乐的记忆,记录着他们最美好的青春。

像什刹海这样历史悠久的冰场在北京有好几座,玉渊潭、陶然亭、北海、紫竹院等,大小规模不等,各自都有与冰雪相关的传统,每年冬天有一帮固定的“班底”在冰面上玩耍。以紫竹院为例,这座建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公园一直开放冬季溜冰活动,那时候的冰上游客主要以家在公园附近的居民为主。紫竹院负责管理冰上运动的徐鹤介绍说,每年冬天都有一些熟悉的面孔提溜着自己的冰刀去冰场滑冰,这些面孔都已上了年纪,多是五六十年代生人。“老见他们,慢慢地就熟了,他们都退休了,冰场开放后,他们每天都来滑上一阵,直到我们的冰季结束”,徐鹤说。

老李就是这帮“老熟人”中的一个。找到他的时候,老李刚在大冰场上跑完圈,正坐着休息。“跑圈儿”是溜冰爱好者口中的俗语,就是沿着冰场的轮廓滑冰,这是最基本的冰上运动,有时候内场或者别的功能区被人先占了,溜冰人只好跑圈儿,透着一种自嘲的口吻。老李从小就住在紫竹院旁边,十几岁时掌握了溜冰的技能,从此就离不开这项运动了,“我还就爱在露天的环境里玩儿,体育馆我也去过,不如公园里带劲儿,所以小时候我老盼着冬天来,现在也是”,老李顽皮地说。

老李说,其实自己在80年代离开过北京去广州发展,那边气候不错,待遇也挺好,唯一的遗憾就是没地方溜野冰。于是,90年代中期,老李就找个机会回了北京。“回来的时候是年底,公园的冰场刚开放,我提着冰刀来的路上心里直犯怵,毕竟有十多年没好好滑过冰,技术不知还在不在。结果一触到冰面,那种感觉当时就回来了。那天我整整在冰场泡了一下午,直到天黑打烊”。如今,老李还是保持着冬天溜冰的习惯,叫上几个好朋友,去北京的各大冰场玩耍。

溜冰是冰上运动的主要方式,并不是唯一的娱乐。据《帝京岁时纪胜》记载,冰嬉包括走冰鞋、抢球、转龙射球、打滑挞等多种游艺,这个冬天,什刹海还原了清代类似于冰上蹴鞠的运动,令人耳目一新。

在北京民间,传统的冰上娱乐还有冰车、冰橇等方式。近几年的冬天,随着北京各大公园和体育馆引入“冰雪季”的概念,冰上娱乐的花样也越来越多。冰上碰碰车、冰上自行车已不在话下,紫竹院公园还拥有北京最高的冰滑梯,首体等体育馆也制造了雪场。亚洲最大的冰上乐园这个冬天落户北京五棵松,乐园内就有一个1800平方米的室外滑冰场,有的冰雪季还引入了企鹅和狗拉雪橇等娱乐活动和表演。此外,北京的传统冰场在服务、安全、娱乐设施各方面升级完善,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冰雪运动的魅力加上北京正在积极申办冬奥会,使得今年参加冰雪活动的人数也有了提升。但在紫竹院的徐鹤看来,不同的条件下还是会有差别。“过去几年,我们冰季的客流量基本上没什么变化,周一到周五期间,每天来滑冰的大约在200人左右,周末两天基本能够突破1000人。申冬奥对我们来说还是有影响的,随着申奥的进展,这种影响肯定会逐步加大。”

在价格上,雪场和娱乐方式较多的冰场会偏贵,五棵松体育馆的雪场和首体在朝阳区搭建的雪场,在没有优惠的情况下,玩一趟下来价格都轻松破百,而紫竹院这样的公园冰场基本上还维持着多年来15元滑一次冰且不限时间的价格。当然,冰场的管理者还是会提供各种优惠,首体在院内搭建的雪场在周一至周五不收取门票费用,这或许可以吸引更多人加入冰雪娱乐的行列。

“北京的冰雪季正在变得越来越完善和职业”,徐鹤说,他基本见证了北京老冰场近几年的改建和改善管理。

以往的什刹海只有前海冰场可以溜冰,现在升级了,不仅开放了6万平方米前海冰场,还把曾是管理盲区的后海水域增设为新的冰场,面积扩大了10万平方米,徐鹤说,“北京的冰场改造都要看什刹海,什刹海有什么变化,我们也会有相应的改变”。

北京的水域很多,互相交错,这些水域在深冬就会冻结成冰,成为天然的冰场。在北京奥运会前,北京的公园在对冰场的管理和保护上还没有特别科学的方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前的八九十年代,公园限于财力和能力只能规划出一小片冰区,用木桩围起来,木桩之外大片大片无人管辖的冰面就成了滑野冰的好地方,在这里发生的故事也颇为传奇。

“野冰很危险,那里冰层的厚度不能保证,过去还听说过掉进冰窟的”,喜欢滑冰的老李说,“况且野冰往往由公园附近的地痞霸占着,想滑还得费点儿劲”。

进入新世纪后,以什刹海为首的北京老冰场都采用了更加科学和统一的管理方式,各自扩展了原来冰区的面积。例如,紫竹院公园将园中的北小湖、南小湖和大湖都开辟出来,划分成滑冰区、速滑区、教练区、冰球区等不同的区域,这让游客的选择更多了。

近几年,曾一度衰落的北京冰雪文化正在复苏。随着北京申冬奥的深入,冰雪的热情将会一点点被点燃。

猜你喜欢
什刹海冰场滑冰
滑冰大比拼
滑冰,冬季走向四季
小老鼠滑冰
冰场上的“奇幻冬天”
千万不要滑野冰!
什刹海冰场的味道变了
“滑冰”
我们得为属地留下些什么
最美什刹海
滑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