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信

2015-09-10 07:22
南风窗 2015年18期
关键词:烂片印度人状元

看电影,对于大多数普通观众来说根本意义就是放松。可是,当你抱着这种心态去看却不能满足时,唯有“心好累”。烂片的冲击力,有时超越了你的承受力和想象力,只能说一句“什么鬼”?IP电影、粉丝电影往往打着“市场专供”的旗号却只盯着打赏,忽略了打赏人的感受。私以为,市场和金钱密不可分,但是还是有些区别。市场里有人,金钱里没有。我愿意掏钱看烂片,贡献那么一点点票房;我也不奢求每一部电影都对得起票房,但至少盗亦有道,多少有点技术含量,哪怕有点诚意,不能太无耻。

—野猪葵(读第16期《向暴富时代的烂片致敬》)

笔者6年前毕业时,同学们在就业问题上就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有人靠着一份“体制内”微薄薪水的工作维持生计,只为了换取落户的福利;有人听从自己兴趣和职业发展的召唤,不过分追求户口。几年过去了,同学们仍在道路上继续努力,并未因为是否落户而造成明显的生活差异。其实,户籍虽在个体发展的初期显现了更多竞争力和诱惑,但并不是制约你长期或终身发展的桎梏。何况,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就业形势、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加快,户籍制度造成的差异正在逐步缩小。对于政府而言,消除城乡二元化发展格局、提升中小城市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是比单纯要严格控制户籍准入更根本、更有效,也更公平更和谐的长期发展战略。

—紫荆(读第17期《当“进京指标”遇上“最难就业年”》)

状元笔记之所以红火,是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具体表现。我也想让女儿成凤,并给她推荐状元笔记,但女儿说根本没用,老师总结比这套还具体、还详细。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自己不学习,仅靠让孩子上补习班,学习别人成功经验,看状元笔记,孩子就会成龙、成凤?我在教育女儿中,就是让自己学习,在我的影响下,女儿学习很好。虽然女儿在高考时,不能成为状元。但是我相信,女儿一定会考上理想的大学,也会实现我没有完成的理想。因为我和女儿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去攀登学习的高峰。

—郑来福(读第17期《状元笔记能卖多少钱》)

我在美国学习时发现印度人有3个很值得中国人学习的地方:1、印度人的团结,他们基本都是吃住在一起,而且相互提携、分享招聘信息。2、文化融合得快,语言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印度民主气氛很浓厚。印度人很喜欢心平气和的辩论、讨论,而中国人因语言文化因素在公开场合比较内向。3、印度人虽比较穷,但他们将奖学金往家里寄,家里基本靠他们养着,这种少见在中国人身上。过去,印度民主限制了它的发展,但在这种民主氛围下培养起来的私营经济,一旦迸发,全世界都不可忽略。

—杨征(读8月19日微信公号文章《印度人在世界500强中为何混得比中国人好?》)

猜你喜欢
烂片印度人状元
本期导读
如果你在明朝考状元
状元饼
高考报道,不追“状元”追什么
今年我们为什么不追状元?
烂片当道,尽显低迷2018年6月电影票房排行榜
经验
神回复
以退为进
关于国产电影“烂片好票房”现象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