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想的不一样

2015-09-10 07:22韦星
南风窗 2015年18期
关键词:娘家家暴老婆

韦星

湖南省黄荆乡—这个被称为“无妈乡”的地方,被媒体关注后,突然广泛传播。这可能取决于这个地方的统计—其他地方,很少专门统计“失母孩子”的数量。

这样,130多个“失母孩子”的新闻点,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波。与此同时,一些女权主义者的论坛上,我看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印象最深刻的是:孩子的母亲之所以出走,是因为这些女人们是被拐卖过来的,而且他们的男人好吃懒做。这帮男人还存在严重家暴倾向,经常打老婆。

内心里,我也认为,一个地方大量女人出走,很大程度上,不应该只是贫困。因为据我的经验判断,很多地方也存在贫困,为什么就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出走。

“拐卖、家暴、懒惰”带着对这个地方男人的成见,我来到了黄荆乡采访。从失母家庭的孩子、父亲、邻里、村干部和老师等处,大量个案走访后,我发现:和我想的不一样。

农民质朴的回答,或许可以给出更原汁原味的答案:老婆不是用来打的。我们这个地方,本来就很难讨老婆,谁会故意把老婆打跑?

事实上,他们的结合,绝大部分是自由恋爱和自由组合的。懒惰也只是个别的情况。但共性是:出走的女人们,她们嫁过来的家庭,都不富裕,甚至在村里属于很穷。

我也相信人性是共通的。随机走访的13个失母家庭中,我发现只有一起的老婆“是花钱买来”—但所谓买来的,也不过是媒人介绍后,给点介绍费。女方过来后,没有强烈的反抗,更说不上通过暴力或利益的威逼利诱。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的家暴、拐卖等,并没有代表性,不能整体说明这个地方的群体特征。

当然,深究或指责男人或女人的不对,就如同陷入“男人重要,还是女人重要”的口水论争中一样,没有价值。但家庭条件不好,同时又看不到未来和希望,女人们确实更容易做出抛夫弃子的决定。但不能因此责怪女人,因为男人和女人的根是不一样的。理解这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彼此的行为。

“男人和女人的根是不一样的!”这句话是载我去农村采访的一位女出租司机说的,我觉得有道理。她向我坦白:女人,没有根深蒂固的故乡观念。

是的,从传统意义上讲,特别是在农村,女人都是嫁出去的。故乡诚然是生她们、养她们的地方,但她们成年后,就离开这个地方,故乡成了他乡。回家也成了“去娘家”。别人在对这个已嫁女人的归属地判断上,说她是哪里人,绝不是指她的娘家,而是指她嫁到了哪个地方。

这样,表面上,嫁入地成了她根系所在地方,也成了她的故乡。但内心里,她并不认可这点,因为这里和她的过去是割裂的。娘家本是她的故乡,现实中,她又在远离它,甚至故乡的称谓,在出嫁的那一刻起,就被剥夺了。

如一叶飘零,女人来到了一个“由很多早已熟悉的人聚集在一起”的陌生地方,男人需要给她们更多的关爱,让她们更好融入这个新的乡土世界。

否则,因语言、风俗习惯等差异,她们不能很好融入,出逃是自然的。特别是云南、贵州、广西等异地嫁到黄荆乡的媳妇。这个地方,毕竟不是她们和丈夫过去打工结识的城市。以前,城市再好,融入不进,那是别人的世界,唯独陌生城市里,拥有真实的二人世界。可回到农村,熟人社会,谁混得好不好,天天都得去面对,会有强烈的对比感。

如果男人的经济很差,又长期在外打工,在有形和无形的排斥中,女人的情感要在这个地方植入和维系是很难的。除了小孩,她们在这个地方,是没有感情的,一切都陌生。

这样,当对小孩的情感,不足以深到环境对她的压抑和排斥,出走迟早是要面对的选择。对女人而言,故乡从来就不是一辈子的事。这个地方压根不是她们的故乡,未知的那些地方也不是。既然如此,她们便在思考,为何不选择一个让自己更舒服和体面的环境呢?

此外,必须承认的是,女人和男人的不一样还在于:除了通过读书、工作等来成就自己,许多女人选择通过出嫁来改变命运。正因如此,古代很多地位低下、出身卑微的女子嫁给王子,才成为了千古奇谈和疯传的爱情故事。可农村男人无论怎么甩,也甩不掉他们的故乡和身上的乡土烙印,故乡是他们的根基,所以男人注定跑不掉。

所以,从道德高度去批判男人或女人,都没有价值。理解乡村社会中男人和女人不同的处境,我们才能理解这一切。

这点,和我开始想的,也不一样。

猜你喜欢
娘家家暴老婆
江畔独步寻花
老婆饼
要勇于向家暴说不
婚姻好不好,回趟娘家就知道
别把老婆丢掉
韩国:娘家出力婆家受益
你知道老婆饼的来历吗
并非受伤才定为家暴
反家暴立法二十年
这样向家暴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