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反腐挽回387亿元经济损失电梯部件报废有了国家标准交通安全综合服务

2015-09-10 07:22
妇女生活 2015年12期
关键词:郑和西洋蔡元培

反腐挽回387亿元经济损失

中纪委网站日前报道,根据统计,从十八大到今年6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处腐败案件的同时,已经有效挽回经济损失384亿元。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更新。

(摘自2015年8月3日《报刊文摘》)

电梯部件报废有了国家标准

作为我国首个电梯主要部件报废国家标准,《电梯主要部件报废技术条件》将于明年2月正式实施。国家标准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制定电梯主要部件报废技术条件进行报废与否的判定,再决定电梯整机是否需要报废,是提高在用电梯安全性的可行途径。

(摘自2015年7月21日《京华时报》)

交通安全综合服务平台

明年在全国推广

目前,公安部正构建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通过网页、手机APP、短信、语音电话等多种方式,提供驾考预约、办牌办证、机动车年检、违法处理和罚款缴纳等10大类130余项在线服务。该平台已在陕西、福建、广东等3省部分地市试点,将于2016年底完成全国推广应用。

(摘自2015年7月25日《京华时报》)

大病保险年底前实现

城乡全覆盖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从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基金中划出一定比例或额度作为大病保险资金,2015年底前使大病保险覆盖所有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对经大病保险支付后自付费用仍有困难的患者,由医疗救助、慈善救助等给予帮助。

(摘自2015年7月23日《北京日报》)

名人轶事

鲁迅与蔡元培的情谊

秋天的午后,民国政府教育部三楼的一个朝阳房间里,拥挤着七八张笨重破旧的办公桌。鲁迅的办公桌正对着宽大的窗户,窗外秋阳斜斜地照过来,一直照在鲁迅的一身灰布长袍上。他照例伏在桌上小睡片刻,这是十几年来雷打不动的老习惯。此刻他醒了。一阵沉闷的脚步声传过来,一步一步稳重地踩在窳劣的檀木地板上,听声音他知道是总长蔡元培进来了。他一回头,站起来叫了一声:“蔡先生。”

蔡元培含糊地应了一声,然后亮出手中的拓片说:“你一直是喜欢抄古碑、弄拓片的,这是我收藏的拓片,你看看有没有意思。”

鲁迅接过来将拓片铺在桌上,斑驳的拓片在秋阳下显得古色古香,别有一番意趣。鲁迅说:“好东西,好东西,我知道这是《赞三宝福业碑》。”蔡元培说:“行家就是行家,只需要扫一眼就知道。”鲁迅看了又看,和蔡元培在一起指点了半天,又有其他职员进来围观。鲁迅帮他收起来,说:“蔡先生,这是好东西,好好保存。”蔡元培说:“你是行家,给你才有意义,我是专门带来送你的。”见鲁迅有点不好意思,蔡元培说:“其实是有一事相求,余想请先生为北京大学设计一枚校徽,也不必多复杂,只需将先生一向倡导的美育理念融会贯通即可。”鲁迅说:“事关重大,万一有闪失,这可担当不起。”蔡元培笑着说:“由我担当好了,只是先出草案,再经方家商定。”

鲁迅后来设计出的北大校徽是中国传统的瓦当造型,简洁又现代,意蕴丰富、明朗大气,有浓浓的书卷气与文人风格,与北大当时开明的风气十分贴切。鲁迅将草案交给蔡元培之后,蔡元培连声叫好,北京大学马上采用,一直沿用到1949年。现在的北大校徽正是在鲁迅设计的基础上稍稍改变而成,仍然是鲁迅的版本。

蔡元培对鲁迅一向笃信不已,一路帮着鲁迅。先前鲁迅在老家绝望透顶时,正是他将鲁迅弄到民国政府教育部做了公务员。教育部从南京搬到北京,新任部长看不惯鲁迅牢骚满腹,要裁了他。蔡元培在裁员名单上看到鲁迅,从中帮忙留下鲁迅。后来他到北大做校长,马上让鲁迅来做讲师——讲师都是兼职的,其实待遇和教授差不多。后来鲁迅失业,在上海做自由撰稿人时,蔡元培又聘请他做了特约撰述人,每月固定领取补助300块银圆,而且啥事也不用做,想写什么就写点什么,不想写将笔扔一边看看书也行。

做特约撰述人四年里,是鲁迅购书的高峰期,因为他太有钱了。要知道,当时的女佣每月费用才3块银圆。换句话说就是,鲁迅一年仅仅补助收入就等于100个女佣一年的收入。郭沫若曾说:“影响到鲁迅生活颇深的人应该首推蔡元培吧?鲁迅进教育部乃至进入北京教育界都是由于蔡元培的援引,一直到鲁迅病殁,蔡元培尽了没世不渝的友谊。”此言很有见地。

(摘自2015年7月30日《文摘报》)

史海钩沉

郑和与宝船那些事承载了什么

郑和为什么下西洋?下西洋的意义究竟有多大?让我们听一听历史学家葛剑雄、万明的解读。

国际贸易还是寻找建文帝?

1936年,一场关于郑和的学术战打响了。著名学者吴晗和北平大学学者许道龄,在《禹贡》半月刊上来回笔战了一年。他们争论的问题正是困扰史学界的一个谜: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

争论的开始在1936年1月,时任清华大学讲师的吴晗在《清华学报》上刊登了《十六世纪前之中国与南洋》一文,用详尽的史料论证郑和下西洋的最大使命是“经营国际贸易”。

一个月后,由史学家顾颉刚创办的学术杂志《禹贡》半月刊,刊登了北平大学历史系学者许道龄致顾颉刚的一封信,信中列举数证,驳斥吴晗的论点。他认为,永乐年间禁止民间海船,以及郑和下西洋各国,多赐金币给藩国等事实证明,明成祖并不以国际贸易为意,他主要是为了寻找被他颠覆了政权,可能流亡海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踪迹建文”“巩固帝位”才是朱棣真正的目的。

根据《明史》记载,1402年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后,“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或云帝由地道出亡。”

对于建文帝的下落,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樊树志表示:“前人研究成果也是有两种说法,但是比较多的认为是化妆成和尚,向西南方向跑了。”建文帝不但跑了,还可能逃出了国境。

其实关于动机问题,仅在《明史》中就同时存在两面叙述。《明史·郑和传》中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命和……等通使西洋。”《明史·胡淡传》也提到:“传言建文帝踏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

吴晗由于生病疗养,直到几个月后才看见许道龄的驳斥。1936年6月,吴晗在病床上给顾颉刚的回信刊登在《禹贡》半月刊上,正面回击。

在此后一年里,许道龄的好友李晋华,和吴晗的好友、《禹贡》的编辑童书业都加入了论战,争斗数个回合,直到1937年5月,童书业发表《重论“郑和下西洋”事件之贸易性质——代吴春晗先生答许道龄、李晋华二先生》一文,从汉代开始论证中国政府对外贸易政策,论战才落下帷幕。

“以往认为郑和的主要使命是寻找失踪的建文帝。”葛剑雄说,“现在多数学者已予否定,而认为是为了宣扬国威,扩大邦交,也有贸易方面的需求。”

但争议并没有真正结束。直到今天,郑和下西洋的动机和性质依然没有被学术界定论。

劳民伤财还是意义重大?

袁腾飞曾在《历史是个什么玩意》中直言不讳:“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不计经济效益,给明朝造成了巨大的负担。”“七次下西洋,600万两银子花出去,郑和整个是一个散财童子……”

明代严从简《殊域周咨录》所载的一段往事,让我们窥探到七下西洋的壮举,在当时明朝官吏眼中的意义。

明成化年间,距离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过去了30多年。一日,太监劝宪宗效仿成祖,重下西洋,皇帝于是下诏到兵部索要郑和出使的海图等资料。然而,时任车驾郎中的刘大夏却将这些资料藏匿起来。兵部尚书项忠没有找到航海资料,大怒。刘大夏则从容地说:“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此特一弊政,大臣所当谏也。”

这段记载后来让刘大夏背上了“烧毁郑和航海资料”的罪名,但他所说“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宝而回,于国家何益”的论调,却也为不少人支持。

“有部分学者认为七下西洋的巨大开销给明朝政府加重负担,郑和做的是蚀本生意,政治意义大于经济利益。”万明说,“但这种认识有片面性。实际上伴随郑和的一次次出航,中国在整个印度洋伸展了政治空间和影响力,一个以官方贸易为主体的区域贸易网络形成了,东方的朝贡体系建立了起来,国家权力在区域整体上扬。郑和通过贸易带回的苏木、胡椒,一度成为官员俸禄,这不但没有加重政府财政负担,反而是帮助缓解了明朝滥发大明宝钞纸币而引发的货币危机,时人评价为‘不扰中国之民,而得外邦之助’。”

万明认为:“同样有人认为,郑和的航行不如哥伦布、麦哲伦那样带回殖民霸权。但我们如果不以19世纪以后形成的西方观念框架去评价,就会认识到在西方的航海之外,存在另一种古代国际关系的模式。麦哲伦第一个完成了环球航行,可他却作为一个残忍暴虐、贪得无厌的侵略分子载入菲律宾的史册。西方的地理大发现,把奴役和屠杀、掠夺带给了拉美、非洲、印度和东南亚人民。而数百年中,东南亚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美好传说历久不衰。中国航海的和平稳定发展模式,与西方的暴力掠夺发展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摘自2015年7月12日《钱江晚报》)

感悟人生

有一次聚会结束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我看到王老师无法坐地铁回家,就跟他说不如我开车送他。他说:“你有点绕远啊,不麻烦你。”

我说:“你知道吗?好的人脉都是互相麻烦出来的。”他一听这话,立马释然,大大咧咧地坐上我的车。于是我们就成了互相麻烦的朋友。

这个观点不是源自我,而是美国国父富兰克林的一段逸事:有一次,他很想与宾夕法尼亚州州立法院的一个议员合作,但这个议员是个铁石心肠的人物,不太好打交道。

富兰克林知道这个议员的私藏书中有一本绝版图书,于是就询问议员是否能把那本书借给他看两天。议员同意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正如富兰克林所描写的:“当我们再次见面时,他对我说话了(他以前从来没有这么做过),而且很有礼貌。后来,他还向我表明他随时愿意为我效劳。”

富兰克林把他借书所带来的成功,归结为一条简单的原则:“曾经帮过你一次忙的人,会比那些你帮助过的人更愿意再帮你一次。”人们愿意帮助自己喜欢的人,当请求对方帮忙时,你在给对方一个暗示:“我就是你喜欢的人啊。”于是,对方就被“催眠”,你俩也就成了好伙伴。

原来麻烦别人也能建起人脉啊?但我们要知道什么样的忙是可以请别人帮助的。

首先,这个忙不会给对方造成真的大麻烦。

其次,尽量不要涉及金钱这样的利益关系。人脉更多是一种个人感情,一旦牵扯可以精打细算的利益,就会变成劳资、雇佣、购买的关系。如果真的有利益关系,那最好不要将这种帮忙看作搭建人脉,而应把它看作一个契约。

最后,一定要及时还,人际关系的核心行动是“来往”。《围城》里讲最好的谈恋爱的方式是“借书”,因为有借就有还,一来二往就熟了。建立人际网络的方式同样如此,你麻烦朋友一次,算是欠一个人情,人情总要还的,当下次再还的时候,关系就更近了。

(摘自2015年8月11日《北京广播电视报》)

猜你喜欢
郑和西洋蔡元培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郑和下西洋
西洋菜煲陈肾汤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的气度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借衣服
对西洋弦乐艺术民族化的探讨
试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中国“郑和”号训练舰 抵韩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