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世界,凝视自我

2015-09-10 07:22夏循祥
南风窗 2015年11期
关键词:人类学社会科学眼睛

夏循祥

曾经,我们翻译西方名著,学习西方理论,以西方的视角为中国定位。然而,以西方之眼来凝视中国,总给人以仰视者或者追赶者的姿态,缺少自我,也缺少參照。

超越意识形态,在文化多元的世界与悠久的人类史中重新定义并定位中国,是新世纪学术人被赋予的历史使命。我们不能幻想传统中国的文明体系不证自明,不用变化就可以帮助我们在当代立足。我们只能在一个更为艰难也可能更为漫长的进程中去构筑属于当代中国的文明体系及其视角。我们迫切需要建立在平等、相互、自由基础之上的学术知识,也就是“用中国人自己的眼睛”去重新看待西方,认知世界,认识中国。

社会科学知识的繁荣昌盛,既是国家地位、文明声誉、文化认同的前提,也是其后果。我不知道有多少美国学者在研究中国,不知道有多少研究中国的美国学者来过中国,但我相信,他们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以及研究的态度、方法、发现和结论,都普遍超越研究美国的中国学者。这些年来卷帙浩繁的海外汉学研究,当是明证。当代中国的社会科学发展与积累还远远不够。中国的海外研究长期以来也多侧重政治、经济、外交等层面,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国别文化的多层次和多维度。荒废的时光和曲折的道路,需要全体学术界的共同努力。而人类学将是中国知识界的“眼珠子”和“脚板子”,肩负着这一重任的启航。

近年来,中国的海外民族志研究逐步兴起。中国的民族志工作者开始深入他者社会,用当地的语言在当地进行为期一年左右的参与观察,真实、具体地展现他们的生活性文化,并以当地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们。这种“用中国人自己的眼睛”的观看实践,既丰富了中国人类学现有研究方向,又推动世界人类学的跨文化实践,对于当代中国文明体系的建立更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有一天,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都有中国人在做经验研究;研究的成果不仅能够为中国所用,也能够为当地人所用,为世界学术体系所认可,我们才可以说,开眼看世界的任务基本完成。

“中国人自己的眼睛”,意味着要摒弃历史虚无主义,不能忽视中国文明曾经的伟大,以及1840年之后中国人的多种努力,从传统文化中发掘人类共同的价值观来与世界对接。“中国人自己的眼睛”,意味着要摒弃民族中心主义,不仅要重新审视曾经高高在上的西方,也需要平等看待同在发展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更要学会以自信、自尊、自强的态度在世界版图中重新审视自己。“中国人自己的眼睛”,意味着要在世界性社会科学的范畴内努力发展原创性理论,在多重现代性中寻找“中国性”。

当今中国在与世界的相互凝视中,发现彼此原来如此不同,也如此相同。平心静气地凝视世界,也是为了更好地凝视自我,更好地理解中国,看待我们众多的民族,丰富的族群与地域文化,细致而曲折的历史变迁与融合,甚至在世界性社会里发现那些被忽视或丢失的“原味中国”。

为中国展示世界,向世界展示中国,是中国学术在新世纪的使命。到海外去,是一条充满艰辛的道路,也需要一个过程。从着眼国内到着眼国外,背后有政治关怀,也有经济支持、观念方面的因素。尽管还有一些制度、资源方面的限制,但是“走出去”已经成为政府到民间的基本共识,并有所切实发展。总有一天,中国学术也会如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一样,被世界关注,被世界欣赏,被世界珍视,成为世界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人类学社会科学眼睛
《审美人类学》评介
VR人类学影像:“在场”的实现与叙事的新变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人类学:在行走中发现
我有一双探索的眼睛
眼睛在前
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为什么眼睛不怕冷?
眼睛真实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