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麦大粒突破英国政治天花板

2015-09-10 07:22欧阳晨雨
南风窗 2015年11期
关键词:大粒保守党华裔

欧阳晨雨

麦大粒是谁?5月7日的英国大选既成全了保守党和卡梅伦,也首次将一名华裔候选人送进英国下议院。虽然英国政坛较早有华裔们活跃的身影,但31岁的麦大粒(Alan Mak)作为保守党候选人,以51.7%得票率当选汉普郡哈文特选区的国会议员,这一胜利仍不容小觑,代表着华裔“新生代”政治力量正式走上前台。

华人定居英国的历史已有200多年,现有华裔约50万,占英国总人口6400万的0.7%,是该国第三大少数族裔。长期以来,他们一直被当地社会看成是“经济上的强者”和“政治上的侏儒”。而麦大粒进入拥有650个席位的英国下议院,也仅仅代表着华裔在英国拥有0.15%的立法权,仍远低于华裔人口的占比。不过,麦大粒的成功会激励更多的华裔投身政治,争取族群利益。

出生于英国约克郡的麦大粒,是一户贫困移民的后代。上世纪70年代,麦大粒的父母自香港辗转来到约克,在当地经营中餐外卖店直到2006年。麦大粒在公校读书期间,获得专门资助优秀贫困生的奖学金,成功进入约克郡著名的私校圣彼得中学就读,之后进入剑桥大学攻读法律,获得法律与商业硕士学位,还在社团活动中获得了牛津领导力奖的亚军。

麦大粒加入保守党已超过15年,家庭出身以及早年生活经历,让他更加认同保守党的价值观:崇尚个人自由,努力工作,强烈的家庭和社区观念。他曾协助英国前外相黑格开展“保留英镑”运动,并以志愿者身份参与该党竞选、募捐及政策制定。

毕业后的麦大粒,在伦敦金融城的一家国际律所任职,担任多家企业的投资人和非执行董事,并开始经营自己的公司。业余时间,他参与了多家帮助青少年教育发展的机构,还担任“魔力早餐”俱乐部的主席和信托人,为英国250所小学的超过1.7万名贫困生提供早餐。因为表现出色,他被选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火炬手。这些都对他的政治生涯有所助益。

同时,英国政界为了体现各族裔都有政治代表性,也乐于向这个“华裔二代”敞开大门。是以,2014年麦大粒一举击败94名参选人,成为保守党在哈文特选区的国会议员候选人。锁定了保守党的这个“票仓”,也就为他今年成功当选国会议员奠定了基础。

麦大粒的获选,固然起到鼓舞华裔从政的作用,但他不会说中文,其政见和支持者也没有多少华裔色彩。相比印度裔早在1885年便已诞生首位国会议员,华裔在130年后才出了一个非典型的麥大粒,究其原因并不简单。

首先,华裔的地域分布不利于形成合力。在英国,南亚人是最大的少数族群,黑人则是第二大少数族群,这些族群喜欢聚在一起,从而在单个选区发挥特殊影响。而50多万华裔像沙子一样,散布在英国各个地方,彼此间缺少凝聚力。英国华人通常分为五大社区,即中国香港移民、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华裔移民、中国大陆移民、中国台湾移民,以及英国土生土长的新生代(British Born Chinese,戏称BBC)。这些人群虽然都属华裔,却难以形成文化共识。

从语言上看,华裔之间也多有“沟壑”。譬如,中国大陆移民多说普通话,中国台湾移民多说闽南话,中国香港移民则说粤语,来自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华人以及英国BBC一族则多说英语。此外,汉语书写文字不统一,也造成了若干障碍。曾有人戏谑道,目前能把英国华人团结在一起的,似乎只有中餐。

在不同华人社区里,也往往会再分出更小的组织。例如有各种名目的同乡会等社区组织,这些组织的规模都很小,会员人数也不多,却各成体系,互不搭界。如此隔阂众多,也就难以实现把族群中意的代表推上政坛的目标。

而从调查情况看,英国华裔参政积极性普遍不高。有30%已登记为选民的华裔,竟然从未参加过大选投票,这远远高于其他国家移民9%的比例。这种情况让很多西方人难以理解,但作为华裔,却认为很正常。

目前在英国华人社群里,尚缺乏一些广受承认的领袖人物。无论是英国“华人参政计划”主席李贞驹,还是英国上议院议员、被女王封为终身贵族的韦鸣恩,以及英国华裔青年的杰出代表张敬龙等,都与现实意义上的政治领袖相距甚远。

另外,政治对手的打击也压缩了华裔的成长空间。现实中,英国华裔多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而不是依托政党支持。选举期间,来自竞争对手的刻意破坏行为,不仅降低了他们的得票率,而且很容易让华裔竞选者丧失信心,退出政治舞台。

比如,今年的英国大选中,就曾有华裔向媒体反映,他们的参选受到了有组织的破坏,有人将他们的竞选告示搬到几公里以外的废弃场所。又如,华裔女性卢曼华于2007年成功当选北爱尔兰地方议会议员,成为英国首位通过竞选考验的华裔议员。然而,屡遭种族主义分子骚扰的她,在当选后一段时期就被迫辞职。这也为华裔参政蒙上了一层阴影。

百年沉寂不代表永远沉默。随着华裔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华裔开始重视和要求政治上的权利。1992年,英国首个华裔党派组织—英国华裔保守党成立,成为英国保守党的一个分支机构,李锦怡出任华裔保守党主席。

华裔保守党成立后,其他党派的华裔分支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英国华裔工党于1997年成立,英国华裔自由民主党于2006年成立。英国三大政党的华裔分支机构设立,获得了跨党派的大力支持,也丰富了英国国会对华裔的认知,有利于华人的政治参与。

2006年是华裔政治抗争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年,英国最大华裔律师所主管李贞驹律师,联合众人征集了1万名华裔签名,促使英国政府修改了有损华裔利益的《移民、庇护和国籍法》草案中的相关条款。

也正是这一年,在李贞驹牵引下,英国第一个华人政治社团“华裔参政计划”诞生。成员们游说英国国会议员,深入各地鼓励华人参选;举办免费讲座分析英国移民条例,鼓励华人参加人口普查;普及选举知识,帮助华裔填写投票卡。

2009年,在“华裔参政计划”支持下,刚刚19岁的华裔青年张敬龙挺身而出,参加了欧洲议会选举,尽管未能当选,舆论反响却不错。同年5月,华裔移民陈德梁当选为伦敦红桥区市长,成为英国史上首位华裔市长。2010年,年仅33岁的华裔韦鸣恩因其“大社会”理念受到英国政府青睐,被女王册封为男爵。2011年地方议员选举中,共有9名华裔参加,6人成功当选。

近年来,华人在政治上的不懈努力,愈发为主流社会认可,英国政坛也认识到拥有这样一支力量的重要性,开始有意识地培养新一代的华裔青年。在英国议会和政府支持下,不少11至18岁的华裔青年投身“英国青年议会”,体验投票和竞选的计划,参选以网上投票方式进行,一旦成功任期一年。通过这个政治实验性组织,很多华裔青年了解到政府政策如何出台和运作,增强了民主意识。

在刚刚结束的英国大选中,11名华裔候选人参选,人数创历史新高。保守党、工党和自民党都派出多名华裔候选人,就连比较边缘的绿党也派出1名华裔候选人。保守党所派的4名华人,既包括了麦大粒和黄精明这样的“BBC”,也包括了王鑫刚、何易这样的中国大陆第一代移民,可以说别具匠心,受益匪浅。

作为英国第三大的少数族群,华裔的确需要充分行使政治权利,让英国社会听到华裔之声,但华裔进军英国政坛、为权利而斗争,毕竟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今年的大选,麦大粒虽然成功了,但其他10人均铩羽而归。回看之前的竞选,也都是胜少败多,2010年的8人参选更是全军覆没。

在英国当前的政治环境下,华裔政治力量还必须依附于保守党、工党、自民党这三大全国性政党,成为其外围组织,方能在英国政坛分一杯羹。如何增强独立性和代表性,如何在参选之外发挥政治作用,如何平衡选民与所代表族裔的关系,将是英国华裔今后参政的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大粒保守党华裔
多措并举加强和改进华裔新生代工作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陶欣伯:熠熠生辉的华裔实业家
王赣骏:首位华裔太空人
大粒筛弹簧的选型计算
大粒筛弹簧的选型计算
北方海盐区大粒优质海盐生产工艺浅谈
卡梅伦 成功连任
乙酰化大粒车前子多糖的制备及其活性研究
大粒车前子多糖成胶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