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中东漩涡中的大国梦

2015-09-10 07:22唐志超
当代世界 2015年12期
关键词:库尔德修宪尔多

唐志超

11月24日,土耳其击落一架正在叙利亚执行空袭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任务的俄罗斯战斗机,引起土俄关系空前紧张。俄罗斯总统普京谴责土行动犹如“从背后捅刀”,充当“恐怖主义的帮凶”,并将“严重影响土俄关系”。土俄关系的恶化是土耳其外交面临的一个新的重大挑战。当前,正值土耳其的多事之秋。虽然在11月大选中,正义与发展党(AKP,简称正发党)重获胜利,躲过了执政13年来遭遇的最大危机,并成功举办了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但其在内外仍面临诸多棘手难题。内部,政局动荡,恐怖暴力事件频发,社会分裂趋势有增无减,经济严重下滑;外部,叙利亚战争持续,难民危机恶化,与邻国的“零问题外交”面临严重考验,而今又增添了土俄关系的重大危机。能否妥善应对这些内外挑战,对埃尔多安以及正发党在2023年建国一百周年之际圆梦“新土耳其”十分关键。

失而复得,正发党重掌政权

正发党的兴起是21世纪土耳其政治发展中的重大事件。脱胎于多个土伊斯兰主义政党的正发党于2001年成立,随即就在2002年11月的议会选举中获得34.3%的选票,根据议席分配原则,正发党赢得土大国民议会550席中的363席,接近三分之二多数,成功上台执政,终结了自1987年以来土多党联合政府执政、政局动荡不宁的历史。自2002年以来,正发党又接连赢得2007年、2011年的议会选举的胜利,埃尔多安还赢得了2014年的总统大选 ,巩固了其执政地位。

但是,在2015年6月举行的土议会选举中,正发党遭遇了执政以来的最大危机。在6月7日的议会选举中,正发党只获得40.87%的选票,赢得258个议席,丢失了多数地位。另外,共和人民党、民族左翼党(MHP)和人民民主党(HDP)均进入议会。由于正发党所获议席未过半数,不能单独组阁执政,需要与其他政党组建联合政府。7月9日,埃尔多安授权正发党主席、看守政府总理达武特奥卢组建新一届政府。达武特奥卢先后与土第二大党共和人民党和第三大党民族行动党就组建联合政府举行谈判,但无果而终。8月18日,达武特奥卢向总统埃尔多安交回组阁权。根据土宪法规定,新政府必须在45天内完成组建,否则将再次举行议会选举。随后,总统埃尔多安宣布由于组阁失败,将于11月1日再次举行大选。

正发党的失败引起土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外界普遍预测正发党在11月大选中将难逃再次败北的命运,土政治版图由此将彻底改写,正发党长期主导土政坛的历史恐将走向终结,土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大增。一时间内,土政局陷入风雨飘摇之中,内外各种危机集中爆发。但是,在11月1日第二次议会选举中,局势逆转,正发党一举扭转了6月选举的失利局面,出乎意料地获得了49.38%的选票,赢得316个议席,再次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并获得了单独组阁权,重回土权力巅峰。大选结果翻转的主要原因在于,自6月大选以来土政局动荡,恐怖暴力事件频发,土内外危机接连不断,民众渴望政局稳定,希冀强有力政府带领土走出困境。埃尔多安和正发党审时度势,充分了解民众心理,利用机制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最终造就了11月大选的“意外”结局。

继赢得大选、重掌政府后,埃尔多安又成功在土耳其海滨城市安塔利亚举办了2015年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次峰会,通过积极影响峰会讨论发展、反恐、难民和叙利亚问题等土极为关心的议题,向外界展示了土独特的国际地位和新兴大国的形象。外界对土未来的信心也开始回升。不过,土面临的内外危机并未得到完全消除。虽然埃尔多安和正发党重掌政权,但如何带领土耳其走出当下困境仍面临艰巨的考验。

内部挑战重重

正发党执政13年极大改造了土耳其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政治上,伊斯兰政治力量日益坐大,传统左右翼政党日趋没落,军方势力被驯服,风光不再;经济上,依靠持续近十年的经济高增长,土由“经济病夫”跃居世界第十七大经济体,成为引人注目的新兴市场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从社会层面看,传统由精英主导的社会结构有所改善,底层声音有所提高。库尔德问题禁忌逐步被打破。但是,土社会原有深层次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正发党执政13年也积累了不少新矛盾。在未来五年,正发党面临新旧矛盾与困难叠加的困境。

一、经济前景不容乐观

自2002年正发党上台以后,土耳其经过了“黄金十年”的经济发展期,GDP从2002年的1960亿美元增长到了2014年的8100亿美元。人均GDP更是超过1万美元。2008年以来,土经济开始出现大幅波动,GDP增长率犹如过山车一般,近年来已呈现持续下滑的态势。2015年,由于受全球经济形势不振以及美元退出量化宽松、地区局势动荡、国内政局不稳、示威游行和暴力恐怖事件持续不断等因素影响,土经济增长继续疲软,预计只能达到3%。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以来土耳其里拉对美元持续大幅贬值,幅度一度超过25%,创历史新低。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里拉贬值进一步加大了土经济风险,资本外流情况加剧。货币贬值导致进口原材料和产品价格上涨,进一步推升通胀水平。此外,里拉贬值还推动了债务增长,企业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风险上升,并可能传导至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体经济。经济的严重下滑,对于极具雄心的埃尔多安来说是无法接受的。2015年大选时,埃尔多安和正发党提出到土建国100周年(2023年)时,土经济要进入全球前十名,人均国民收入达到2.5万美元等宏大目标,而现在距离实现这些目标依然任重道远。目前,土国内各界及国际社会普遍寄希望于土新一届政府能够着手经济结构改革,以谋求经济增速再创奇迹。但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和动荡局势下,绝非易事。

二、库尔德问题再起波澜,重回和谈框架困难重重

库尔德人约占土全部人口的15%,是该国第二大民族。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库尔德人的民族身份一直未得到承认。库尔德问题在土社会一直是一个禁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库尔德工人党(PKK)开展的武装游击活动以及恐怖活动造成数万人死亡,成为土耳其最大安全问题。自正发党上台以来,埃尔多安对库尔德政策进行了大幅调整,一方面打破禁忌,公开承认库尔德人的存在,放松对库尔德人社会和文化权利的限制,加大对库尔德地区的投资;另一方面启动“民主和平倡议”,主动与库尔德工人党进行和平谈判,并多次达成停火协议。土库尔德人的势力和影响由此逐步扩大。2014年,亲库尔德人的人民民主党主席德米尔塔斯参加总统选举。在2015年6月选举中,人民民主党以13.02%的得票率获得议会80个议席,成为议会第三大党,震动土朝野。与此同时,由于叙利亚内战以及中央政府的失控,临近土耳其边境的叙利亚北部库尔德地区正取得事实上的自治。自2014年科巴尼战役后,库尔德人在该地区地位日益稳固,库尔德工人党在地区的盟友民主联盟党(PYD)势力逐步扩大。在此背景下,埃尔多安对库尔德的态度也随之发生变化,开始收紧政策。一方面,正发党开始打着反恐旗号恢复对库尔德工人党的武装打击,中断和平进程,双方再次爆发武装冲突。另一方面,土政府在国内大量逮捕左翼和库尔德活动分子,攻击人民民主党与库尔德工人党存在密切关系,导致冲突和不满激增。由于土政府的打压,人民民主党在11月选举中只获得59个席位,得票率大大减少。在目前情况下,库尔德工人党宣布结束停火,恢复武装袭击活动,而土政府则强调严厉打击恐怖主义,和平进程濒临死亡。

三、修宪改制阻力巨大

自建国以来,土一直实行议会内阁制度,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主要发挥礼仪性作用。正发党上台后,埃尔多安多次表达了修宪的诉求,要求将议会内阁制改为总统制,强化总统权力,强调自己绝不会做一个礼仪性的总统。他领导的正义与发展党也表示准备通过修宪扩大总统职权。2015年1月,埃尔多安还首次以总统身份主持了第一次内阁会议,此举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埃尔多安自2003—2014年出任总理已长达11年。依照土法律,总理连任不得超过三届。为了保持对政府的控制,埃尔多安必须另谋政治身份。2014年埃尔多安以近52%的得票率赢得总统选举胜利,转任总统。埃尔多安之所以大力推动改制,表面理由是现行体制不利于土政治稳定,多党联合政府带来政局动荡,政党恶性竞争,造成效率低下;而根本原因则是埃尔多安希望保持对正发党和土政治权力的绝对控制。就任总统后,修宪改制已成为埃尔多安推动政治改革的首要目标。但是,2015年6月的议会选举结果,使埃尔多安受到重重一击,选举不仅终结了正发党一党执政的局面,也阻止了埃尔多安通过修宪将议会制转变为总统制的梦想。这也是埃尔多安竭力要求解散议会,重新举行选举的重要原因。11月的选举,选民重新给予正发党再次一党执政的机会,也增添了埃尔多安修宪的机会。埃尔多安在胜选后随即呼吁推动新宪法,并在实际上已经启动修宪进程。

但从目前来看,修宪还存在不小的障碍。首先,改制牵涉到国家政治体制的根本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关重大。除正发党外,其他政治力量均态度谨慎,对埃尔多安执意修宪持批评态度。其次,正发党在议会所掌握的议席距离修宪所需要的三分之二多数还有不小差距,至少还差56席(议会550席中至少要有367席议员支持才会修宪成功)。第三,全民公投存在一定风险。鉴于争取议会其他政党可能性甚小,埃尔多安和正发党已放出风声,准备就总统制举行全民公投。但举行全民公投面临立法障碍。依照宪法规定,至少要取得议会330席支持才能将修宪案交付公投,正发党要达到这个门槛同样不容易。此外,即使跨越这一门槛,在越来越多土国内人士担心埃尔多安过于集权的舆论氛围下,全民公投能否通过也是未知数。2013年土爆发大规模反政府抗议活动就是一个例证。此外,正发党政府还面临国内政治日益激化、社会分裂、伊斯兰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日益猖獗导致安全局势恶化等一系列棘手问题。

外交政策面临诸多困境

正发党的外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反映了土“国师”达武特奥卢 的外交思想。达氏的外交思想可集中概括为:在新世纪,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亚太国家地位上升,世界力量对比日益由西向东转移。土耳其不能仅仅满足于过去所扮演的西方仆从,不能仅仅定位为一个地区国家,而应定位为一个拥有“战略深度”的“中心国家”,应充分利用其沟通东西方的独特地缘政治和文化地位,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具体政策上,主要体现为:在坚持土国家利益至上的基础上,维持土美战略伙伴关系,继续推动加入欧盟,但不再强调脱亚入欧;推动睦邻外交,巩固土在中亚、高加索、东南欧以及中东地区的传统影响力,推动与周边国家“零问题外交”政策,维护良好的周边环境;加大“南下”力度,利用“阿拉伯之春”发挥地区引领作用,推广世俗民主的“土耳其模式”;积极“东向”,面向亚太,发展与中国、印度等亚太国家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谋求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积极参加全球事务,关注热点问题的解决。总体而言,经过一段时期努力,土耳其外交的自主性和对外影响力有所提高,与周边国家关系不断改善。但是,自“阿拉伯之春”以来,土耳其外交开始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

一、地区“零问题外交”面临全面失效的风险

“阿拉伯之春”是土耳其中东外交的一个转折点。之前,土与地区国家普遍建立良好合作关系。“阿拉伯之春”爆发后,土耳其视之为推销其民主模式,展示土耳其地区大国地位的绝佳历史机遇,地区政策也由“零问题外交”转向积极干预主义。土耳其以支持民主为名公开支持利比亚、埃及、突尼斯以及叙利亚的反政府抗议活动,由此导致一系列问题:土与叙利亚关系全面中断,并深陷叙内战;因抨击塞西武力推翻穆尔西政权,土与埃及现政府交恶;在利比亚,土与新政府关系也由蜜月走向冷淡,利政府指责土干涉其内政。此外,正发党政府与以色列的关系也趋于冷淡,战略合作停滞。可以说,近年来土耳其与中东多国关系均陷入了紧张状态,甚至转向敌对。由此导致土地区影响力大大削弱,甚至在中东地区面临被孤立的尴尬境地。

二、深陷叙利亚战争难以自拔

叙利亚危机爆发前,正发党政府采取对叙友好政策。危机爆发后,土耳其对巴沙尔政权态度发生急剧转变,公开要求巴沙尔下台,支持反对派武装,并成为叙反对派的大本营之一。此外,土政府还积极推动西方复制利比亚模式对叙实行军事干预。在未得到西方支持的情况下,土又竭力推动在叙内部建立禁飞区或安全区,但是西方依然不予支持。土政府对叙政策在国内外招致诸多批评。叙危机持续恶化并爆发内战,迄今已经四年半,但巴沙尔政权依然坚挺。在俄罗斯军事干预的新形势下,巴沙尔政权更加稳固。正发党对叙局势发展严重误判的同时,叙战争溢出效应也使土品尝苦果。安全问题、难民问题等使土政府不堪重负。尽管如此,埃尔多安对叙政策依然没有改变。对此,有媒体称埃尔多安对叙实际上怀有领土野心,企图将叙利亚北部城市阿勒颇变为土耳其的第82个省。

三、“伊斯兰国”困境难解

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兴起,虽然有其复杂的政治、宗教和社会因素,但是另外三大因素也非常关键:一是奥巴马上台后决意将美军撤离伊拉克,伊拉克再陷动荡与分裂之中;二是叙利亚陷入动荡,中央政府失控;三是外部势力支持或纵容伊斯兰极端势力和恐怖组织,企图在叙利亚重演20世纪80年代在阿富汗反苏圣战一幕,借刀杀人,希望借助“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推翻巴沙尔政权。

土耳其政府在“伊斯兰国”兴起中所扮演的角色格外重要,包括土西方盟友在内的外界纷纷指责土暗中支持叙极端势力,并对大批境外极端分子借道土耳其前往叙参加圣战熟视无睹。土对“伊斯兰国”的暧昧政策与其对叙政策紧密相关。但是,支持和纵容“伊斯兰国”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杀伤叙政府,也能伤害到土耳其。“伊斯兰国”不仅在土暗中发展势力,进行渗透,还多次发动恐怖袭击。据透露,加入“伊斯兰国”的土耳其人数量已超过1000人。2015年10月10日,“伊斯兰国”在土首都安卡拉发动炸弹袭击,造成102人死亡,200多人受伤。这使土政府有所触动,但并未使土政府改变对叙政策。

四、难民危机日益加深

根据联合国发布的世界难民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底,全球被迫流离失所人口高达5950万人,其中难民数量为1440万,创二战结束以来的最高纪录。其中,中东难民占绝大多数,叙利亚流离失所人口已达1200多万,其中难民数量更是高达490万,位列难民来源国的首位,而与叙利亚接壤的土耳其更是难民首当其冲的入选地。据统计,有180万叙利亚难民涌入土耳其,给土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和安全隐患。土政府宣称,截至2015年10月已在叙难民安置上花费80亿美元。此外,大量叙利亚难民还借道土耳其逃难欧洲,又构成土欧矛盾的新爆发点。

五、土击落俄战机事件使土俄关系严重恶化

土俄在叙利亚问题上的立场严重对立,尤其在巴沙尔总统去留问题上各执一词。土还强烈反对俄空袭叙境内“伊斯兰国”目标的军事行动,认为此举不仅使巴沙尔政权更加稳固,还使土建立禁飞区目标落空。为此,土不仅拒绝俄战机过境,还一再对俄战机“侵犯”土领空发出威胁。11月24日,土宣布击落一架“侵犯”其领空的俄罗斯苏-24战斗机。这是俄战斗机首次被北约成员国击落,也是俄罗斯在客机遭“伊斯兰国”炸弹袭击后在中东面临的又一重挫。俄宣布这是“一起非常严重事件”。普京总统在谴责土耳其的同时强调“不能容忍这样的罪行”,并称此举将严重影响土俄关系。俄罗斯下一步将采取何种报复措施值得密切关注,从目前来看,该事件将导致土俄关系严重恶化在所难免,同时也将对叙利亚局势、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国际反恐格局以及国际合作打击“伊斯兰国”的努力乃至国际战略格局等产生重大影响。这恐怕也将成为正发党政府执政13年来面临的最严峻的外交考验。

(第一作者系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中东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第二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

(责任编辑:苏童)

猜你喜欢
库尔德修宪尔多
普京:修宪不会导致寡头政治
艾尔多安“秀”球
修宪公投
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