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的美妙

2015-09-10 07:22樱桃老师
孩子 2015年1期
关键词:救助者思考题小熊

樱桃老师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外界大环境,孩子更是通过接触身边环境并不断学习,从而促进认知,融入生活。

所以,培养孩子的听力技能,从自然环境开始是再合适不过了。

准备材料:铁锅、铁架子、木板、石头墙、各种材质的棍子、塑料桶

这是我两个女儿最喜欢的户外游戏之一。首先要为她们找到一根木棍,然后到花园去敲打各种不同的物体,如木栅栏、铁架子、塑料桶、石头墙等等,提醒她们在敲打的时候辨别并记住各种声音。等有了自己的体验后,我就让她们闭上眼睛,然后我敲打某个物体,她们猜测物体名称;有时候我们会交换角色,孩子来敲,我来猜。

一个孩子做救助者,其他人在旁边拍手或唱歌。将小熊瞒着救助者藏在房间某个地方,当救助者靠近小熊的时候,我们就越唱越大声,如果她离小熊越来越远,我们就唱得越来越小声,帮助救助者找到小熊为止。

孩子自己还会有革新。那次妹妹在找小熊的时候,姐姐就带领我们以快慢的形式来引导,当妹妹靠近小熊时,我们越唱越快,如果她远离小熊,我们就越唱越慢。得益于这个游戏,两个小朋友从很小就可以辨别声音的大小以及快慢。

家长思考题:

1.孩子是否能够回想他们所听到的声音?

2.孩子是否能够分辨不同的声音?

3.孩子是否能够将它们描述出来?

Step2:倾听并记住声音——发展词汇及辨别区分各个发音

准备材料:碗、钥匙、盒子、小锅、铁勺、发声玩具等

准备一个盒子和4~6样孩子熟悉的可以发出声音的物品,如一串钥匙、可发声的玩具、碗等。让孩子围坐在面前,我一样样告诉她们物品的名称,并摇动或敲打该物品使其发出声音,然后放到盒子里。

接着我们一起唱Old MacDonald had a farm的童谣,为了让孩子的参与感更强,我将歌曲主人公的名字换成了女儿的名字:“Rita姑娘有个盒子,咿呀咿呀哟;盒子里面有……”当我唱到这里时,故意停顿一下,引导孩子注意听,然后随意挑选一个物品发出声音,让孩子猜名称,猜对的话,我便继续唱颂童谣,但此时的声音就换成了该物品发出的声音:“盒子里面有钥匙,咿呀咿呀哟;钥匙dingding响,这儿ding那儿ding……”

这个游戏既培养了孩子的听力,又改编了歌曲,一举两得。

准备材料:农场动物玩具或图片、野生动物玩具或图片、交通工具玩具或图片

两个女儿小的时候,都很喜欢各种动物,所以我们常玩一个“我说你猜”的游戏。我一般先用中文描述,例如:“我手上的动物有两个角,四条腿,一条尾巴,它的毛是棕色的。”女儿根据我的描述猜测动物名称并发出该动物的叫声,接着我将该动物展现给孩子看,照着动物用英语描述:“This animal has two horns,four legs and a tail. It is brown.”孩子在有实物做参考的情况下,更容易理解并记住英语。玩过一次之后,下次我就直接用英语描述,边描述边做手势,孩子很快就能用英语说出动物的名称了。

这个游戏同样可以试着换位,她们描述我来猜,甚至扩展到各种物品,如交通工具等等。

家长思考题:

1.孩子是否能够描述他们所看到的?

2.孩子是否能够识别动物并模仿动物叫声?

3.孩子是否增加了词汇量?

Step3:畅谈声音——造简单的句子

在透明塑料空瓶或袜子里装入大米、豆子、石粒、鹅卵石、通心粉、弹珠等。先让孩子触摸这些物品,然后摇晃塑料瓶子或者袜子,并仔细听不同物品所产生的声音,鼓励孩子根据触摸的感觉和听到的声音谈论该物品,家长可以问类似的问题:“我们在哪里可以看到鹅卵石和贝壳?海边还可以找到什么?”然后以此延伸,幻想我们一起在海边度假,躺在柔软炎热的沙滩上晒太阳,这时我们能听到什么声音呢?启发孩子模仿船鸣、海鸥等发出的声音。

妹妹3岁生日的时候,我们买了一块写字板,用来记录孩子最喜欢的声音,如钢琴声、妈妈的睡前催眠曲、爸爸的电话铃声等等。姐姐还建议写下她俩最不喜欢的声音,如暴风雨声、汽车喇叭声、狼狗叫声、婴儿哭声……

我们不但一一模仿这些声音,还鼓励孩子说出她们喜欢和不喜欢这些声音的理由。

家长思考题:

1.孩子是否能够识别不同的声音并能将该声音置于正确的背景环境?

2.孩子是否能够识别类似的声音?

3.孩子是否能够用完整的句子谈论各种声音?

猜你喜欢
救助者思考题小熊
论受救助者失信行为的法律规制
危难救助中受助人的补偿责任研究
超级思考题
超级思考题
小熊
2016年《护理学报》继续教育思考题参考答案
可爱的小熊
2014年《护理学报》上半月刊继续教育思考题参考答案
从“诬告反坐”到“讹诈有罚”
——对被救助者诬赖救助者立法惩罚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