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视栏目策划的断想

2015-09-10 07:22孙辉
新闻世界 2015年10期
关键词:编导策划栏目

孙辉

【摘要】“策划”是什么?应该干什么?本文认为“策划”不只是为节目出一二个好的点子,而是以充分的调查研究为基础,以充足积累为保证的一个不断创新的系统机制。

【关键词】电视栏目策划断想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策划”这个词被越来越多的媒体人所提及,但“策划”是什么?应该干什么?大家都是茫然无知或认识模糊、难以言表的。现在,“策划”仍然是许多媒体人提及最多、探讨最深入的一个话题,并仍在继续着……

一、策划是什么?

曾经参与一档人物专访节目的制作,刚刚开始操作具体节目的时候,直觉告诉我们,这样容量为半个小时的周播节目,且专访的人物多是社会精英和新闻明星,绝非一、两个人的智慧可以搞定的,于是很自然地有了栏目主创人员参与的“节目策划会”,着重讨论决定请什么样的嘉宾、主持人如何采访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一段时间以后,栏目有心人又提出:作为一档周播型的栏目对外如何让观众便于识别,对内怎样制定一个节目生产流程、稳定节目质量等问题。这样不定期的“栏目策划风暴”会在问题集中的时候召开。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谋、预测、预备等等与“预”字沾边的词好像都可以理解成“策划”,但什么是与电视节目生产、栏目运作关联的“策划”?《哈佛企业管理通书》对“策划”有这样的注解:“策划”是事先决定做什么、何时做、谁来做的问题,策划如同一座桥梁,它连着我们目前之地和我们要经过之处。借鉴到电视人物专访栏目来说,我们认为,作为电视节目的策划,应该是一个过程,它确定一期节目找谁说、在哪说、啥时说、说什么、怎么说的工作过程;作为一个工作职位,它应该是这个过程的发起者、组织者、协调者和监督者,它的存在使得整个节目生产的过程始终处于可控、安全运行的状态。但在不少的栏目里,策划仅仅负责前期的调查、采访、撰写文案等工作,这样会产生一个现实的问题,那就是策划在前期拿出的方案很好,但由于缺少有力的执行和必要的监督,致使最后的节目质量不尽如人意,长此以往会大大挫伤策划者的工作积极性。

所以,我们理解的“策划”不只是为节目出一、两个好的点子,而是以充分的调查研究为基础,以充足积累为保证的一个不断创新的系统机制。

二、策划文案写给谁看

在人物專访栏目创办初期,并没有专职的策划岗位,为了开策划会有个讨论的依据,都会要求前期与嘉宾接触的编导写一个策划文案,有时被采访嘉宾也会要求我们正式录制之前出一个采访文案,以便他们有所准备。前期的策划文案一开始有个“编导阐述”,由编导述说栏目为什么要采访这位嘉宾,以及他的简历、习性和语言风格,然后是整个访谈的主要环节,再就是每个环节主持人要问的具体问题。

这样的策划文案优点是便于操作、易于实施,但它的缺陷也很快暴露出来,就是整个专访现场录制的过程成了一个僵化、乏味,无任何悬念和碰撞的机械对话,主持人在整个过程中往往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主持人的作用和能量很难得到释放。现在的文案较之以前,最大的不同就是将原先所有的问题全部置换成编导前期采访所获知的细节与故事,文案中还有编导据此拟定出的一个初步的现场访谈路径,并设计出现场录制时的第一个问题和提示主持人着力追问、放大的细节。如此一来,主持人就要及时消化编导前期采集到的所有信息,然后设计成问题,并决定现场先问什么、后问什么,还有现场访问的节奏和如何调控被访嘉宾的情绪。这样,现场访问的交流感、交锋感、回合感就出来了。就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变化却是我们在做了近70期节目,历时一年多才得出来的。

对于策划,不少栏目的主创人员往往最关心的是两个问题,即什么样的策划文案才是好的策划文案?如何做一个好的策划文案?我们这里有一个大致的评判表格,可以回答第一个问题:(见表1)

一般栏目创办初期,我们的策划文案多是初级的,现在通过策划思路的转变和实践,大多编导都能写出一个中级的策划文案。我们栏目内部认可的好的策划文案应该是首先尽可能多地找出采访这期嘉宾的角度,然后确定适合我们栏目表现的独特视角,提供大量与之相关的经过梳理、分类的简化信息,有逻辑顺序自然的访问路径,开头、细节、结尾都有设计,对节目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点、风险有充分的预见,并有相应的对策。

如何保证在现实操作中,每次都能出一个好的策划文案,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个“三贴近”原则:即贴近观众、贴近主持人、贴近嘉宾。这里面最容易理解但又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贴近观众。与嘉宾见面之前,写策划文案动笔之前都应该最先考虑观众,尤其是栏目的目标观众,他们最关心什么;最为重要的但又往往是最难做到的就是贴近嘉宾。被访的嘉宾他最想表达什么?如何跟栏目找到最佳的结合点?怎样能很快地取得嘉宾的信任,让他真诚地面对主持人?这其中的学问很多;贴近主持人,我们认为是最为关键的,也是我们最有可能做好的。因为每次我们采访的嘉宾是不同的,是个变数。那么相对而言主持人是固定的,是个定数。那么练好不变的功夫,应对变化的嘉宾当然是上等。好的策划者应该能够很好地与主持人进行沟通,激发主持人采访的热情并能够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认为策划文案是写给主持人看的。要写出主持人愿意看的策划文案,才是真正的好文案。

三、策划会,最易开始最难结束的会议

策划会,一般是一个成熟栏目开的最多的会议,不少栏目会不拘形式、地点、时间,只要几个主创人员碰在一起,就会有一个策划会。但如何保证策划会的效率,却是一个问题。一般栏目初创阶段,由于大家对很多问题都处在一个不太明确的阶段,就好像盲人摸象,自然会根据自己实践中得出的一点经验,然后迅速得出结论,并急于推而广之,形成栏目操作的定律。这个时候,策划会多数是大家各抒己见、辩论、争论甚至针锋相对,好不热闹。最后往往是不欢而散,或者是握手言欢。但策划会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依然是悬而未决;再往后,问题越聚越多,节目、栏目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多大,“策划会”又很容易演变成各个岗位之间互相抱怨的“牢骚会”。最后,可怕的是大家发现在策划会上袒露真言,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影响安定团结,“策划会”就能形成“神仙会”。一帮人不负责任的胡言乱语,信口开河。

栏目创立之初,策划会被大家形象地称为“问题会”,即参会人员围绕编导拿出的策划文案,讨论、补充专访嘉宾时主持人要问的问题,尽量不要有遗漏;随着策划思想、策划文案的改变,后来每期节目要开两次策划会,第一次策划会主要解决能不能访问的问题。即编导提出拟访问的嘉宾名单,并陈述访问的理由,然后参会人员提出质疑,编导予于解答。如果编导能说服参会的多数人,那么选题通过;编导继续与嘉宾接触、与主持人沟通,写出策划文案,第二次策划会主要解决的是怎么访问的问题,即确定现场访问路径、第一个问题、细节的设计、结尾。

这样的两次策划会成功解决了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既避免了以前决定做什么,即确定选题的随意性;也使得怎么做的策划会在前一次策划会的基础上走向深入,使每次策划会的目标更为明确、纯净。所以,我们在总结如何提高策划会的效率时提出: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明确、单纯的目标,并且把这个目标准确地传达给各位参加策划会的人员;其次,确定一个合适的召集人,即策划会的主持人。他应该是一个知情者,并且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和协调者。最为重要的是栏目原则的坚守者;再次,保证策划会參与者要有平等的话语权,可以有争论,但要对事不对人。最后的问题就是策划会上如果有不同意见,那么谁说了算?通常的做法是少数服从多数,但如果不同意见双方对自己的决定都不太有把握,那么遵从方案执行人的意见。

四、策划,让我们始终向前……

策划前的采访、策划文案的撰写和开策划会是节目策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电视策划里还包含了对栏目的策划,这包括研究栏目的目标收视群,策划栏目选题,固化栏目的基本价值观,服务目标收视群;还包括制定节目生产流程,减少各岗位之间的交流成本,降低节目生产人员的参与门槛。栏目在开播一年后制订了49项节目生产流程,每个工作岗位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参照,一个新的节目参与者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适应期,成为熟练的节目生产者;与栏目相关的活动策划,也应该属于栏目策划的范畴。例如栏目所专访的对象,多是行业的领军人物,这是栏目宝贵的人脉资源,我们通过举办不定期的主题嘉宾联谊活动,不仅增进了各位嘉宾之间的交流,也使栏目的影响不断扩大。

策划,在各个栏目的作用越来越得到彰显,但策划要不要专职化?谁来做策划工作?一直是大家争论的问题。不少栏目口头上重视策划,但在实际操作中最容易丢掉的也是策划。我们的看法是如果条件允许,策划最好是专职化。策划的最佳人选是有节目生产经验的老编导或主持人担任。即使没有专职的策划,也要有具体的人对具体节目的策划负责。最为理想的状态是节目的策划和栏目的策划分开并都可以专职化。最初栏目的策划工作多是由节目编导负责,值班主编积极配合并负责召集、主持策划会,这样效果目前还可以。

岗位的专业化,可以带来产品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升,节目生产也应是同理可证。专业策划者的存在,会是电视行业里一条不变的定律,但几年以后,大家都死守这条定律的时候,最好的策划也许就是没有策划。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编导策划栏目
古蜀三星堆的来龙去脉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Baa, Baa, Black Sheep
编导:贩卖热情的人
关于艺术编导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史上最强虐心考眼力
《海洋岛屿与国防》栏目获省优秀选题策划奖
征 稿
因影像 更感同身受
浅谈电视编导能力与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