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反思教学,跟上新课改的步伐

2015-09-10 07:22陈俊杰
考试周刊 2015年85期
关键词:图钉细线椭圆

陈俊杰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深刻反思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

1.更新教学理念

学生之所以成为“差生”,除了数学基础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习中的惰性——厌学。学生是否愿意尝试也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无猜疑,无尝试就无所谓探索,更谈不上失败后成功的喜悦,因此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需要在考试教学对象的前提下,采取恰当的动态教学。在讲解时,还需要详细讲解,留给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去思考。对于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群体,重点还是重新培养学习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给予他们适当的知识铺垫,让学生有基础地参与到思考讨论中,才能够让他们感觉到希望,乐于探索,并且最终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改革应该避免“一刀切”,而是教师基于学生,“适度”地依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2.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明确学习的目的,能帮助学生改变对学习的消极态度,培养积极的认识欲望和求知欲望。如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设立较高的学习目标,对能力不强的学生可以适度降低要求,而在他们有了点滴进步时就给予肯定,并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感。具体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分层布置作业,甚至对考试的题目也可以进行分层设置。

3.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3.1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

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形成的指导。

3.2学习方法体系的指导。

1)指导学生形成拟订自学计划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能力,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边做好预习笔记,从而能带着问题听课。

3)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4)指导学生做笔记、写心得、绘图表,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

5)指导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和温习教材的方法。

3.3学习能力的指导。

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表达等能力的培养。

3.4应考方法的指导。

教育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怯场心理,端正考试观,做题前把题目先看一遍,然后按先易后难的次序作答;要审清题意,明确要求,不漏做、多做;要仔细检查修改。

4.创设数学实验的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也不例外,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有些数学概念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从亲自实验领悟数学概念的形成,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通过观察发现得出概念,从探索反思中掌握数学概念。

案例:椭圆概念

4.1学生动手实验,获得感性认识。(授课前一周要求学生事先准备一个鞋盒的外壳、两个小图钉和一条细线)先用图钉将细线的两端固定,再用铅笔把细线拉紧,使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画的图形为椭圆。

4.2提出问题,思考讨论。先固定图钉再系细线,是否一定能画出椭圆?试试看。椭圆上的点有何特征?当细线长大于图钉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当细线长等于图钉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当细线长小于图钉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你能给椭圆下一个定义吗?这一环节整个课堂气氛高涨,学生纷纷作答。(3)揭示本质,给出定义。学生经历了实验、讨论后,对椭圆的定义的实质会较易掌握,不易犯忽略椭圆定义中的定长应大于焦距的错误。

5.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学会阅读数学材料

5.1教师将数学阅读纳入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不重视学生阅读教材能力的培养,不少数学课堂教学常常是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才让学生打开课本,学生只有在做作业遇到困难时才翻开数学课本。建议在每节数学课上设计至少5分钟的数学阅读环节,读教科书上的定义、定理或总结的规律等,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在学习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后,要求学生在全面阅读教材和课堂笔记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总结,查漏补缺并及时阅读理解和弥补。

5.2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教师作适当引导,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例如在讲授新课时,应该让学生翻开课本,教师按课本原文逐字逐句地阅读,并画出概念、定义、定理中的关键字词,在阅读中让学生反复琢磨,认真思考,细细品味,深刻理解其中含义。还可以在其中加入一些问题,例如:去掉某个词行吗?把某个词换成其他词行吗?让学生从字里行间读出要点、难点,读出所蕴藏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6.运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学生尽可能地使用科学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进行探索和发现,这使以笔和纸、尺子为工具的数学学习方式发生改变,学生可以用计算器进行数值计算,通过数学软件操作观察函数动态变化规律,预测数学结论,进行合理推理,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探索数学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感悟数学的思考方式。这就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不仅限于接受、记忆、模仿、练习,而且体现了自主探索、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数学学习方式,从而启迪了智慧,活跃了思维,扩大了知识层面,提高了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被动”变“主动”,获得了充分发展的自由天地,进而培养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型人才。

7.注重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和训练

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引导学生通过对数学问题的研究,能亲身实践与体验,从解题中体会到“以退求进”、“能进能退”等方法,有效地培养在“逆境”中能冷静地分析问题,修正错误、坚持真理的良好品质。具体表现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独立作业,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一定要鼓励他们尽量独立完成,只有在经过多番尝试后才能问老师或同学。做错的题目一定要自己重新、认真地纠正过来,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应对困难、面对挫折的坚强品质。只有在体验过“挫折”与“失败”后,才能真正地成长起来。

猜你喜欢
图钉细线椭圆
Heisenberg群上由加权次椭圆p-Laplace不等方程导出的Hardy型不等式及应用
The 2022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例谈椭圆的定义及其应用
当气球遇到图钉
巧取图钉
细线转圈
一道椭圆试题的别样求法
巧取图钉
椭圆的三类切点弦的包络
厚膜导电细线印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