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李清照词中的汴京文化意象

2015-09-10 07:22周利节朱广玉
考试周刊 2015年85期
关键词:李清照

周利节 朱广玉

摘 要: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女词人,她一生当中去过许多地方,然而却有很长一段时期,她是同家人生活在宋朝都城汴京。因此汴京的文化对李清照有很大影响,被她一点一滴写入她的词作之中。本文以现在汴京的菊花节和一些传统节日为依据,具体论述李清照词中是如何体现汴京文化意象的。

关键词: 李清照 菊花意象 节日文化 词风格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是婉约派的代表的词人,生于1084年的山东济南。五岁左右时,她随亲人搬迁至宋代都城汴京(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李清照一生中有很长一段时期都是在汴京生活。所以,汴京的文化,都深深融进李清照词的创作之中[1]。

一、李清照词中的菊花意象

李清照词中的菊花意象与汴京的菊花文化有密切关系。作为北宋都城的汴京,当时的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很好发展,为了在重大节日更好地丰富人们的生活,“菊花”便成为很好的载体,开菊花会、挂菊花灯、饮菊花酒,这些活动在汴京由来已久。现在的开封,菊花被誉为“市花”,每年的10月28到11月28之间,都会有菊花花展。受菊花文化的影响,在李清照的词中,咏菊便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

(一)李清照前期作品

《多丽·咏白菊》:“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蕴藉,不减酴釄。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臯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2]白菊在“无情风雨”里,被“揉损琼肌”。可是,即使环境恶劣,也不能压制住她内在的美,白菊依旧散发阵阵幽香。她那“憔悴瘦芳姿”,更显示出词人对菊花的怜爱之情。爱菊之深,其意义深刻,说明词人对菊花也是深深喜欢的。但是与其说词人喜爱菊花,倒不如说词人喜欢像古人圣贤那样,有一颗淡泊明志的心。因此,在词中,作者大力用典,表明不愿像杨贵妃等人一样碌碌无为;希望成为像屈原、陶渊明那样的伟丈夫,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奇女子。

(二)李清照婚后作品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2]这首词写于李清照婚后时期,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远游,由于夫妻离别,作者深闺寂寞,因此词人以重阳节赏菊喝酒来渲染凄凉氛围,表达作者因为思念丈夫而产生的孤独与落寞的心情。词人以“黄花”也即菊花形容人面色的憔悴不堪,以瘦暗示相思之苦,相思之深,意蕴深刻,给人以无穷的想象[3]。

(三)李清照南渡后作品

李清照南渡之后,虽然她已经不在汴京生活,但是在她与家人在汴京生活的岁月中,汴京文化已经深深影响到她的诗词风格,即使南渡之后,有着亡国丧父、孤独漂泊之苦,在她的诗词中还会频频出现汴京文化中菊花节的身影,可以看出汴京文化对她影响至深。

如是《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2]靖康之变后,作者追随宋主南渡,这个时候,是女词人李清照一生中最痛苦与的时候,亡国之恨,丧夫之痛,漂泊之苦都压在这个弱女子的肩头。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上片描写秋天萧瑟的景象,作者寄思想感情于景物之中,渲染萧条气氛,奠定凄凉的感情基调。下片写词人夜不得眠,举酒消愁,道出词人孤独寂寞之情。抒发作者故国沦落、流离失所、孤独寂寞的心情。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全词以“愁”为词眼,抒发作者的孀居之苦、丧父之痛、亡国之恨。词的上片,先用十四个字,七个叠词,以动作、环境和心理感受奠定全词的感情基调,渲染了凄凉、萧条的景象。接下来以“淡酒、黄花、过雁、窗儿、梧桐、细雨”等寄托作者愁思的意象深刻描写了作者的家国之恨和兴亡之感。“黄花”暗示作者消瘦的容颜,写出人已衰老,却依旧漂泊无依,独居异乡之心情。

词人李清照所描写的菊花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特之处在于李清照笔下的菊花有浓浓的酒香。南渡之后,作者便开始了人生最痛苦的时期,尤其到了晚年,词人似乎更热衷于喝酒,想以醉酒抒发自己的哀愁,每次醉酒时,相伴词人的总是黄菊。李清照词中写菊花的词大部分都是后期的作品,后期的李清照,生活愁闷、孤独、寂寞,作品不像前期那样轻快明丽,而是言之不尽的“愁”。所谓“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菊花”便是词人情感的寄托。不同的作品中,作者运用不同的表达手法,例如联想、比喻、象征、反衬等多种艺术手法,加上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对菊花的特征与内涵进行多角度的展示,表现了词人高洁志趣、不落俗套的“菊花式”的精神品质。

二、李清照词中的节日文化

汴京作为北宋的都城,它的一举一动对全国有重大影响。在平常节日中,都市里的热闹就得以显现[4]。在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中,不免也会提到汴京的节日,在那些节日里,作者有喜悦、有感伤、有思念、有惆怅。

(一)元宵节

《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2]该词作于词人晚年时期,词中作者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描绘了南宋都城临安和北宋都城汴京欢度元宵节时的场景,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并且委婉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生的愤懑与不满。该词上片描写了元宵佳节词人独居异乡的凄凉状态,以现实的欢快衬托词人心境的凄苦;全词用语简单易懂,恰当运用对比,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悲苦、凄凉的心情。

(二)寒食节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2]这首词是词人早期的作品,词人以白描手法写了熏香、花钿、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时期的事物,以少女时期的美好时光象征春天的美好,借以抒发词人爱春惜春之情。词的下片描写了寒食节的初春景色和民间习俗,表达了作者高雅的情趣。

《念奴娇》:“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2]这首词从一场春雨写起,引发词人难以排遣的愁绪。上片刻画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下片写春寒之日的凄清萧瑟,反映出了作者无所适从的孤寂之情。

(三)七夕节

《行香子》:“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雨,霎儿风。”[2]这首词,通过对牛郎织女的悲剧爱情故事的描写,表达作者对牛郎织女的深切同情。以牛郎织女在七夕相见,而词人却与丈夫赵明诚两地分离,深刻表达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四)重阳节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2]这首词写于重阳佳节,本应是团聚的日子,却由于丈夫不在身边,更显得词人的孤独,借以表达离别之愁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在李清照的词作当中,有很多关于元宵节、寒食节、七夕节和重阳节的描写,通过这些场面、景物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不同时期所具有的不同感情。

三、李清照词的风格

根据李清照词中对菊花和节日等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菊花和节日在词人作品中大部分都是出现在词人婚后生活时期和南渡以后,因此结合词人作品中的汴京文化的意象,我们把李清照词的风格分为婚后时期和南渡以后这两个时期。

(一)婚后时期

婚后时期,在作者的作品中,菊花和节日的出现,都是以与丈夫赵明诚分离为背景,夫妻两人聚少离多,这就使得李清照在与丈夫甜蜜的爱情生活之中又有些寂寞与孤独,于是作者这一时期多描写离愁别绪的作品。内容真实、纯洁,有感染力。词中有女子的温柔、善良、敏感、细腻,同时多愁善感。

(二)南渡时期

靖康之变之后,词人离开故都,被迫南渡,不久之后,丈夫去世。这些种种遭遇的不幸使得词人的作品风格有了很大转变,词人在经历国破家亡之后,后期便开始创作怀念故都,抒发自己抑郁愁闷的作品。作者晚年生活充满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苦,“愁”是如此之多,《声声慢》是晚年时期的代表作。

从李清照作品词风的变化,可以看出作者的一生,而都城汴京的文化也贯穿了作者的一生[5],尤其是菊花和节日在作品的出现,恰好反映了作者在婚后思念丈夫的离愁别绪及南渡之后对故土的深深怀念。汴京生活不仅融入到词人的生命中,更反映在词人的作品中。可以这样说:汴京意象不仅在词人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而且汴京文化一定程度上也成就了作者婉约词的创作。

参考文献:

[1]田甜.论易安词中的汴京文化意象[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04):94-97.

[2]李清照.李清照词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3]韩桂珍.片片菊花,悠悠愁恨——李清照菊花词赏析[J].大语文论坛—文本解读.

[4]刘云霞.柳永与汴京节日文化[J].文史杂辑.

[5]康瑾娟.简论汴京节序风俗与宋词繁荣的相互作用[J].开封大学学报,2002.

基金项目:2014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三项改革专项课题“先学后导,展示训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淮北市濉溪县任集中心校为例(课题编号:JGZXD201421)。

猜你喜欢
李清照
谈李清照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点绛唇
如梦令
性格刚烈
喝醉的李清照
李清照改嫁辨证
浅析李清照爱情观
谈李清照词中独特的女性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