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培养“创新的数学人”

2015-09-10 07:22李莉莉
考试周刊 2015年85期
关键词:周长长方形正方形

李莉莉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要达到这个目的,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应当着眼于大处,着手于小处,立足学生生活实际,不断激活想象之灵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独特个性,锤炼学生的数学能力,真正让学生成为“创新的数学人”。

一、积极参与生活实践,提炼数学问题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兴趣色彩,如果脱离了生活实际,他们就会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厌倦感。而只有对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他们的知识才能自觉、顺利地发展,从而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我们应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参加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学得轻松。这样做不仅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而且学生的学习目的也更明确。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能够所理解和亲身经历,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回归生活本质。例如:在学习《测量物体的体积》时,课前布置学生准备一个容器和一个不规则的物体,要求想办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通过实践操作,大部分学生会发现测量的方法:即在水中放入物体水上升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或在水中取出物体水下降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上课时,让学生互动交流,教师适当引导点拨,这时学生智慧火花不断碰撞,学生就会感受到数学的世界里充满了奥妙。同学们参与生活实践,既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又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真是一举两得,收获颇丰。

二、努力激活创新灵感,张扬个性发展

黑格尔说过:想象是艺术创造中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心理学家认为,这种自由发挥就是发散思维,就是想象力。灵感是一种智慧,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创新和突破。在教学中我常常有意识地让孩子大胆想象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此过程中注意捕捉和诱发学生的灵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创意都要给予肯定评价。学生对所学内容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反复思考、酝酿、甄别以后,会做出自己的主观判断,甚至产生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的超乎寻常的独到见解,表现出非常个性的思维理念。这一点老师必须予以肯定和培养。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时,当我得出体积计算公式V=sh后,突然有一位学生大声地说出:“所有的立体图形体积都这样算。”这时我为这位学生竖起了大拇指,并让同学们尝试用这种方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做完后再向学生说明这些都是有规则的立体图形,点出发言者与众不同的思维能力。

三、不断强化思维训练,培养探究能力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的重要阶段,我们应当重视这一时期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和开发。教学中,要发扬教学民主,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人格,强化学生创造个性的训练。在课堂上我们要注重学生解题方法多样化的练习,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纵横联系,举一反三,不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索精神和开放思维。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动手动脑,寻求问题的答案。这个过程可能周期较长,但是数学老师不能操之过急,应该不断强化引导,在充分发挥学生思维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法不断予以刺激,最终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后,我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想一想如果在一个长方形中裁下一个正方形,那么周长怎么计算?学生通过观察后发现有多种方法:第一种裁法周长和原长方形周长相同;第二种裁法周长比原长方形多出两条正方形的边;第三种方法周长比原长方形多出正方形的四条边。在此基础上我做了总结。突然,有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如果长方形的宽等于正方形边长的时候,这三种方法都不正确。”我仔细一想,这个学生说的是正确的。后来我及时表扬了他,并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寻求思维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四、积极引导质疑问难,增进评价能力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创造教学观认为,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学生的思维活动常常从质疑开始。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大胆质疑问难,努力培养学生自主的创新意识。如何让学生问得有质量、有梯度,教师就需要具体指导学生怎样质疑提问。应要求学生经常想一想怎样计算简便易行,怎样归纳全面完整。比如在学习“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这一结论时,要提醒学生:为什么要用“只”字,少了这个“只”字行吗?再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应引导学生对分数含义的关键词质疑,为什么单位“1”的“1”要加引号?

五、鼓励动手操作实践,增强应用能力

培养数学创新意识的最有效办法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机遇,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质疑、解惑,并努力实践,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学习数学,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和思维的方法,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比如,六年级下学期学了实际测量之后,指导学生测量一下自己的平均步长,数一下自己从家庭到学校所用的步数,再计算出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学了圆柱体体积之后,利用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容器让学生自己想办法验证它们体积之间的关系;学习铺地砖所需要的块数时,学生已经掌握所需的块数与地面面积和地砖面积的关系,要求为自己的房间做设计和预算。这样当生活实际中的情景再出现时,学生就会主动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总之,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长时期贯穿于教师的教实践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提供资源和机会,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的探究意识、应用意识,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周长长方形正方形
我爱长方形
剪正方形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剪拼正方形
分类数 不出错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巧替换 妙解答
巧算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