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路”搭“桥”,牵手“量感”

2015-09-10 07:22沈招娣
考试周刊 2015年85期
关键词:彩带长约经验

沈招娣

史宁中教授指出:“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学生亲自或间接经历了活动过程而获得的经验。”张奠宙教授指出:“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考察、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时所形成的认识。”总之,数学活动经验对于数学活动的顺利探究、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学生数学观念的形成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是量感呢?量感就长度测量而言,必须有两个因素:测的单位和量的多少。量感是指对长度单位和物体长度的综合感知,是对物体量态的感性认识。然而对于学生而言,测量只是一种方法,而量感却是一种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测量的方法,还要注意培养他们测量的意识和能力。那么怎样帮助学生积累量感经验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珍视已有的经验

如在学生初步认识学生尺和厘米后,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知“1厘米”。

【教学片断1】

师:像这样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长度就是1厘米。你能在尺上找到1厘米吗?学生找一找。

师:用手比划出1厘米。

师:这是边长1厘米小棒。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小棒,再轻轻抽掉它,现在两手之间长度就是1厘米。学生动手体验1厘米。

师:闭眼想一想1厘米,把它装进自己小脑袋里。再用手比划出1厘米。

师: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边大约长1厘米。大家在学具盒里找一找。

生1: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

生2: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

生3:田字格的一条边长大约1厘米。

生4:橡皮的厚度大约1厘米。

……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无时无刻不进入他们的认知领域,成为他们数学活动的经验基础,并构成进一步学习新知的“现实数学”。学生根据生活中的“1厘米”列举出长度单位许多不同代言物,让抽象的1厘米瞬间变得具体而直观。学生在刚认识长度单位时,有了这样的经验积累,在后续认识“1米”时,便会自觉运用已有的长度单位,主动建构1米的长度表象。课堂上学生提到的“田字格”、“小正方体”这些实物,又为以后建构1平方厘米面积单位、1立方厘米体积单位埋下了种子,所以说《认识厘米》是一节非常重要的种子课。

二、创设内容丰富的活动

本单元在编排教材时,先认识厘米,再认识米,最后安排量一量的实践活动。笔者从学生反映出的问题分析,如果在认识一个新长度单位之后及时安排一次相关实践的活动,则对学生长度表象的建立更有实效。因此,笔者在认识厘米和米后,分别安排了两次不同的实践测量活动,让学生在课内外实践活动中,丰富体验,增强量感。以《认识厘米》后测量实践活动为例:

【教学片断2】

(1)课内测量活动

每位学生发放测量实践活动单,以小组形式开展测量实践活动,并及时做好记录。常见物品实践测量活动单:

1.铅笔长约( );

2.文具盒长约( ),宽约( );

3.橡皮长约( );

4.字典厚约( );

5.水彩笔长约( );

6.一把钥匙长约( );

7.易拉罐高约( );

8.数学书长约( ),宽约( );

9.一拃长约( );

10.手掌宽约( );

11.中指长约( );

12.食指长约( ),宽约( )。

(2)课外测量活动

课后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探索“1厘米”,并测量记录家中常见物品长度,让数学活动成为家庭成员之间快乐活动,同时安排学生探究“身体中的尺”这样的专题测量实践活动。

三、积累估测的经验

教育家陶行知强调:要让学生“做中学”,让学生动手“做”数学,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比较,揭示出感性经验背后的理性、抽象的数学经验。估测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测量的特征和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大致确定测量结果,还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选择恰当的测量工具,加深对度量单位的认识,提升量感。因此,要加强学生估测能力培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教学片断3】

如让学生估测一条长9厘米的彩带,面对这个问题让学生有意识地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估测。

师:不用尺,你能估一估这条彩带的长吗?

生1:我是一个手指一个手指摆过去的,摆了8次多,我每摆一次大约是1厘米,所以彩带大约是9厘米。(析:利用已有的长度单位的表象进行估测)

生2:我一拃大约是10厘米,我看这条彩带比我一拃约少1厘米,我认为它是9厘米。(析:参照物法)

生3:我的手掌宽正好是9厘米,我看它和我的手掌差不多长。(析:参照物法)

生4:我觉得它的长度和我的小牙刷差不多,我量过是9厘米多一点。(析:经验法)

……

通过交流各自的估测策略,比较估测结果,从而展示学生的创造性想法,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但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要将估测与精确测量恰当结合起来,通过不断练习反馈,最终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总之,学生的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从一点一滴地实践活动中体悟出来的,学生量感的发展应该贯穿于长度教学的始终。这就需要教师精心为学生铺“路”搭“桥”,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为学生创设思维灵动的空间,根据学生想什么和怎样想设计和调整教学内容,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智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猜你喜欢
彩带长约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眼花缭乱彩带舞
需要多长的彩带
让句子变成彩带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边走边看
树枝变虫虫
挂在天上的彩带
发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