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封闭向开放转变

2015-09-10 07:22史叶军
考试周刊 2015年85期
关键词:自学学会技能

史叶军

传统的教学设计,基本上是教师按着“我为中心”即我如何教的思路进行设计,教学过程完全是由老师控制。因此,这种教学设计基本上是预设的、有计划的、可控制的。新课程要求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教学设计应体现出学生学习的需求,因此,教学设计是一个流动的而且动静结合的过程。教学设计是通过教师与课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多向互动,应该是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中进行。因此,教学设计应是对课堂情境进行全方位的预设,但它只能是描述大体的轮廓,重要的是给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地变化中得到充实、完善、发展、创新。

研究表明:教师在一堂课上要做出30个左右的决定,这意味着教师要在不断变化的课堂情境中随时应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要在一节能课上做出那么多的反应并力求准确,这绝不是原有固定设计所能解决的,而要靠教师的“临场发挥”,这正是新课程提倡的“课堂创生”。这样看来,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既是可以预设的,又是不可预设的。可以这样说,教师可以在课前进行比较全面的一次设计,然后随着课堂教学的进行及新问题的出现,随时调整教学设计以符合学生的不断变化。所以模块课程的教学设计,是动态的、多样的、灵活的和精线条的,因此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显得特别重要。

1.创设情境,激活创新潜能

根据认知学习理论,学习知识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构建过程。模块课程理念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所以,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最好方法是帮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让学生自己挑战、探究,把要学习的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发挥和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充裕的学习时间和广阔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和进行再创造,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与技能灌输给学生。例如肩肘倒立教学,可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老师手捧一个排球停放在空间中,让学生两腿伸直并腿坐在垫子上,然后上体后倒,两腿上举,让他们想办法用脚尖碰到这个球。根据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争着探索怎样做才能碰到这个球,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探索,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望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三段式要好得多。最后让学生总结动作要领,学生能说的,尽量让学生说;学生能做的,尽量让学生做;学生能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学生能归纳的,尽量让学生归纳。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以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

2.指导方法,获得创新能力

凡是学生自己学的,自己想的,自己做的,都要放手让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新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的目的是不教,就是教会学生学会自学、学会学习的本领。自学,是学生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一个人所以能成才,除了老师的指导外,更重要的是靠自学。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自学,养成乐于自学的好习惯。在现行体育教材中,我发现有许多内容可以通过学生自学,掌握动作技术。

站立式起跑教学片段

(1)出示自学目标,指导学生看书自学。

自学目标: ①左脚在右脚?摇 ?摇;②两腿要?摇 ?摇;③上体要?摇 ?摇;④身体重心落在?摇 ?摇;⑤左手臂?摇 ?摇自然弯曲于?摇 ?摇;⑥右手臂稍屈在?摇 ?摇;⑦两脚都用?摇 ?摇;⑧听到“跑”的口令时,两脚应?摇 ?摇,两腿应?摇 ?摇,两臂应?摇 ?摇;⑨自己看书自学,每人试练6-10次,哪位同学通过自学就能学会站立式起跑动作,就来做小老师,教其他同学。

(2)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由表演站立式起跑,人人都来展示自己自学的成果,相互观察,彼此指出错误,相互纠正。教师对学生自学成果进行评价,并找出哪些真正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问题,如为什么前腿的异侧手臂要自然弯曲于体前,另一侧手臂稍屈在体后,然后由学生讲议,教师组织学生通过不同的姿势示范来启发学生,使学生在思索中不断探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对帮扶,以优生指导后进生。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让已经学会站立式起跑的学生和还没有学会的学生一一结对,以优生指导帮助这些后进生,这样既能补差,又能培尖,最后达到共同学会站立式起跑的动作技能。

(4)巩固练习,掌握动作技能。把站立式起跑融于游泳之中,教师以趣味性游戏的形式组织学生练习,使学生练中有玩,玩中有乐,乐中巩固掌握动作技能。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对知识而言,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交流,澄清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的过程。只能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独立的练习时间和思维空间,让学生按照自学目标,富有个性地学习,探究新知,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喜悦,从而不仅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而且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长此以往,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会不断提高,最终形成学会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3.开放课堂,提高创新能力

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在学生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实现的,我们应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是学生探究新知的实验场所,只有通过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丰富教学内容,共同探究,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例如:在冬季上体育课时,课一开始,传统方法是先整队,再围绕田径场跑步热身,学生一见就头痛,都觉得没劲,不想跑。2014年的冬季,我引入兔子舞,上课铃声一响,我不整队,直接就放音乐,让会跳兔子舞的学生教我和其他不会跳的学生,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学会后,以后每次上体育课前,我总是让学生设计一种跳兔子舞的队形,老师扮演兔妈妈和学生一起跳舞。学生在设计队形过程中,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他们设计的队形有双人跳、围成一圈跳、围成内外二圈跳、排成一列或几列,每列用兔子舞的形式像火车一样在场地上任意前进等,花样百出。利用学生资源,相互交流,共同探究,创造性地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自主活动形式,创新教学内容,大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自学学会技能
高级技能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学会分享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学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