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中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体会

2015-09-10 07:22马秉侠
考试周刊 2015年85期
关键词:生物课生物学生物

马秉侠

生物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学科,二十一世纪被称为生物学世纪,那么,对于这一门二十一世纪的领先学科,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它、学好它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让学生对生物学抱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我们引导学生学好生物的一个重要前提。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学面临巨大危机:生物课程设置遭到排挤和冷落,学生不愿意学,生物老师难当。在这种境况下,生物老师就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笔者就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个人看法和体会,以期和同行共同探讨。

一、讲好开学第一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目前使用的人教版教材看,高中生物所学的是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属微观生物学和生物生命科学;而稳态与环境和生物技术实践,以及现代生物专题属生态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应用科学。高中阶段的教学设置,可以说是各有特色、层层递进,逐步引导学生探索生物世界的无穷奥秘,趣味性极高。然而,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物课的趣味性是生物老师必须把握好的关键所在。对此我认为,首先要以“通观全局、抛砖引玉”的教学方法上好高一生物第一课,这样才能在第一次课上就牢牢吸引住学生,为今后的教学奠定坚实基础。高一生物第一课是绪论课,内容是对生物科学家邹承鲁院士关于探索生物大分子奥秘的一篇采访稿。由于这一课的内容并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采取“通观全局、抛砖引玉”的教学方法。首先告诉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生物课的课程设置和每一学年的课程特点,使学生从宏观上对高中生物课的学习有整体印象和把握。紧接着简要讲述一下生物科学的发展历史,从中讲述生物学发展演变的重大事件,以及生物学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和影响,并穿插讲述一些对生物学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如达尔文等生物学家的典型事例,使学生对生物学历史产生一定认识和了解。同时,举例向学生阐述生物科技在环保、军事、医学、日常生活等众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展望未来生物科技的发展方向,如生物学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会创造出具有奇特作用的药物,到那时癌症将会被征服,许多病人的痛苦将会得到有效解除;通过人工操作基因,打破种间屏障,超越孟德尔极限,将创造出优质,抗逆,高产的动植物品种,大幅度地增加粮食产量,等等。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使学生明白21世纪是生物科学领先的世纪。然后,由此转入课本知识,向学生阐明学习生物学首先要学习生物学的微观世界,引出高一阶段生物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分子和细胞。并对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的重要事件世界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做详细讲解,介绍邹承鲁院士的研究事迹,进一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对生物课产生强烈的好奇感和求知欲,使整个生物课教学形成一个良好开端,这对于学生以后学好生物课起到很重要的推动作用。最后,再向学生强调一下生物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好生物课的有效学习方法,使学生对生物课程形成客观全面的认识。因此,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才是求知的动力。

二、发挥实验魅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标语:“我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做过了理解了。”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创造学习最佳情景的有效手段。一方面,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真实、生动、形象、直观的演示实验不但能赋予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而且能通过感官刺激,唤起他们对生物学习的热情及对生物学问题的深入思考。例如,讲血液凝固的原因时,补充了下列实验:用粗糙的竹条不断搅动刚刚从动物体内流出的新鲜血液,竹条就会缠上许多丝状物,其上粘有一些红色物质,是红细胞。洗去红细胞,丝状物呈现白色,这就是纤维蛋白,余下的血液不再凝固。学生一定感到很新奇,并想弄清是怎么回事,那么教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讲述血液凝固的原因,并就此讲清血浆和血清的区别。特别要说明血浆中有一种纤维蛋白原,它是小分子蛋白质,在血小板释放的某种物质的作用下,能转化为纤维蛋白。做上述实验的同时,让一部分新鲜血液凝固,将凝固的血块切开,让学生观察切面和外表面的红色有何不同,启发他们思考原因,学生一定觉得很有意思,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血红蛋白的特性今后再也不会忘记,判断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标准也不会搞糊涂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好课堂演示实验,做好随堂实验,上好学生实验课。通过实验,可以体现活动情境,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满足感,为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奠定基础。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些实验展示了平时不易见到的现象或与生活经验不一致的情况,必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有关这些现象的原理是生物学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对学习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做实验;除课本的学生实验外,也可利用平常生活中易于寻找、易于实验的物品,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小科研活动。在这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渴望加以鼓励,使之得到升华。

三、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创建学习小组,让学生取长补短,对少数学习成绩优秀而又爱好生物的学生,可以组织生物课外活动小组。通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巩固生物基础知识、实验操作技能,开阔眼界,提高学生对生物这门科学的兴趣。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的内容可以是利用课余时间对某一实验的改进,还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简单操作与实际生活有关的实践活动,例如:学会如何嫁接,扦插,如何给果树人工授粉。当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某个问题时,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也就更能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只有巧妙地运用多种手段,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知识的乐园,是成功的动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主动求知的精神,交给学生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让生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是每个教师的首要任务。

猜你喜欢
生物课生物学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第12话 完美生物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高中生物课教学生活化探寻
生物课
“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标教材中的科学方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