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数学探究“丰满”起来

2015-09-10 07:22俞佳燕
考试周刊 2015年82期
关键词:成功感深度意识

俞佳燕

摘 要: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在动态中探索求知,用研究创新的方法主动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即在情境中激发学生探究的意识;在练习中提供学生探究的空间;在交流中拓展学生探究的深度;在评价中让学生体验探究的成功感。

关键词: 数学探究性学习 意识 空间 深度 成功感

陶行知说:“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新课程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学习,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感受数学,提高探究能力,使每一位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的数学探究“丰满”起来。

一、在情境中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摄像都会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舞台”,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小明、小亮和小红到郊外游玩,休息时,他们打算欣赏画片。图中的三个小朋友各说了些什么?你能根据他们所说的话提出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根据条件很快地提出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师:这些算式中,哪些是已经学过的?哪些你觉得口算比较困难?(学生自由回答。)师指出:9+6是已经学过的算式,9+24+6涉及三个数相加,我们以后探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4+6和24+9的口算方法。前段时间我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一位数,那么今天的又有什么不同呢?请小朋友们认真学习,仔细观察。

在问题情境中展开学习是一种任务驱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习的价值。先让学生自己寻找条件,提出问题,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又让学生思考24+6、24+9这两道算式与此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有什么不同,既明确了探索学习的重点,又暗示了思考的方向。

二、在练习中提供学生探究空间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就是说看书是没用的,还要亲身尝试。教师应结合学习的内容,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这样就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问题。因此,教师设计的练习不仅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知识,更要有利于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在学习线段后,可以让学生用线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这样一来在无形中学生不仅巩固了线段的概念,而且加强了对线段的应用。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之后开展“有趣的拼塔”的实践活动,通过“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数一数”这五个环节,让学生体会曲面与平面的不同:曲面可以滚动,而平面却不可以,从而体会到曲面的不稳定性和平面的稳定性,感知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性。

像这样在练习中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既能有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探究学习的习惯。

三、在交流中拓展学生探究深度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合作交流是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萧伯纳曾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向别人阐述自己的观点,耐心聆听别人想法和意见,学会相互分享和互助,实现学习互补。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时,教师先请学生算24+5,然后把“5”改成“6”,计算24+6,这时采用小组合作,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学具来计算,可以是摆小棒或者拨计数器,然后在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和结果。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合作交流讨论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方法,得出计算法则。

这其中,我们要注意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应该给每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在小组中展开探究活动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让每个学生都对探究活动有所贡献,让每个学生都分享和承担探究的权利和义务。

四、在评价中让学生体验探究的成功感

新课程标准要求评价目标多样化,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这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评价中让学生体验探究的成功感十分重要。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成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渴求学习,可以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感下,主动学习和接受知识。故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究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当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取得一点进展时,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如在学习了《认识厘米》之后,请学生用一把没有“0”刻度的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这时该怎么做呢?经过自主探究,一个学生答:“我们可以从刻度1开始测量。”显而易见,该生对《认识厘米》这一内容掌握很好,而且该生意识到测量物体的长度不一定从“0”刻度开始。这时,教师应立即表扬该学生,并鼓励继续探究“铅笔的长度是多少厘米”。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学习态度更积极了。这说明学生体验到了探究的成功感。

总之,探索是数学的生命,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研究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学习数学知识应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意识,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让他们体验到探究的成功感,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也才能实现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热情.

[2]陈丽,曹讯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学习方法报·语数教研周刊,2011(20).

猜你喜欢
成功感深度意识
高职药学类专业新生学习成功感研究*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感赋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自信心和成功感是学生搞好学习的根本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