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因融于生活而精彩

2015-09-10 21:07杨晓虹
考试周刊 2015年81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生活

杨晓虹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把生活与教育紧紧联系起来的教育思想,给了我无限的启发和思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的生活教育,让他们在生活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中学习。正如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学习的背景是生活化的。学生的生活离不开社会,只有将整个社会变成学校,教育的对象才更丰富,教育的意义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教师应当让作文课堂面向生活,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让他们在社会、学校、家庭的生活实践中观察、认识、体验,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在平淡中寻找新奇,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在“润物细无声”中悟出作文的真谛——生活的就是精彩的。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作文,下面我谈谈看法。

一、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怎么备好“粮”呢?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上演着或喜或悲的故事,然而小学生较少主动观察身边的一切。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这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而观察则是把生活中的材料转化为文章的桥梁。观察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对周围一切事物进行认真观察,这就为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到了写作的时候,便会涌向笔尖。首先,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对学生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心世界,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以便对校园内的桩桩小事,家庭中的点点滴滴,乃至邻里之间的相处和街头巷尾的见闻,都能够灵敏地去观察、去捕捉、去体验。其次,我们通过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时间参观访问,做社会调查,让学生感知事物,了解家乡,广泛接触大自然。在此过程中,让他们把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东西记下来,以增加知识积累。最后,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利用多种方法观察生活。比如定点观察法、散点观察法和对比观察法等。在一次描写家乡变化习作中,有的学生从早期的挂牌式简陋公交站,写到现在的富有地方特色兼顾实用性的公交站,通过前后对比观察,以点带面,从公交站的变迁感受到社会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总之,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作文应从自己身边的生活入手,“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用自己的眼睛感知生活中的真善美,这里有母亲的呵护,朋友的问候,老师的关心,一丝一缕中都蕴含浓浓深情;从身边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知美;从绚丽的中学生活中感受到生命的丰富多彩……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片段,养成主动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从而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

二、体验生活,说出真话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生活如泉涌,作文如溪流。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经常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机会,丰富学生的生活,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组织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或班队活动,让学生在玩、在乐、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获得真切的生活体验,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写作的兴趣。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多彩的社会,参加郊游、参观、采访、社会调查等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下面介绍两种较实用的体验方法。

1.亲身体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媳妇再巧也须有“米”可“炊”。对学生而言,习作之“米”源于生活。只有向生活索取原料,才能尽情发挥,或炒、或煮、或炖。当然,要拥有生活素材,我们首先要了解生活、体验生活。有了体验,自然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在一次习作中,我让学生找春天,写春天。学生习作中的赞美声响成一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春雨贵如油”等,不一而足。只有一个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春雨请别下了》。看看他不喜欢下雨的理由:第一,春雨绵绵,到处湿漉漉的,不能出去活动——无聊;第二,春寒料峭,街上行人少,店铺经常关门,买不到东西——不爽;第三,天空阴沉沉的,只能聆听春雨的沙沙声,看不到春天的美景——遗憾。在南方,雨天特多,雨季特长,等雨过天晴已到了初夏,确实很难见到“万紫千红总是春”、“满园春色关不住”的春天美景了。

2.模拟体验。我组织了一次《才艺大比拼》的班队活动。人人在班上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愿学的还可以在当堂向别人请教,人人是师傅,个个是徒弟。活动中学生体验了当老师、当徒弟的角色,学生对活动就会记忆犹新。活动后,一篇篇流露真情的习作跃然纸上。模拟医生,可以体验医生辛苦的工作;模拟交通警察,可以体验肩上的责任重大;模拟小商小贩,可以体验生活的不易……

三、感悟生活,独到见解

“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是千差万别的。习作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思维角度、不同的思维方式思考,从而得到对生活的不同见解。因为学生是在用自己独具个性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独具个性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独具个性的心灵去体悟。

如学生在写自己的成长故事中,我先是带给同学们一些有独特感受的文章引路,让学生真正明白一件事情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感受就是自己对生活独到的理解,是自己生活的精彩。看过这样一篇学生习作《我帮妈妈做的一件事》,它走出了大部分学生写的“我真高兴能帮妈妈做事了”或“妈妈夸我长大了,我很高兴”的结尾,写出了与众不同的真实感受。他先写妈妈让他去打酱油,他正在看书不愿意去。后来妈妈答应把剩下的钱给他买书,他才去了。买完酱油剩下很多钱,他心里乐了,有好多钱买书。在结尾写道:“这次打酱油,妈妈可亏了本,我却捡到个大便宜,下次有这样的好事我还去。”一个孩子真实的心理跃然纸上。在习作中写自己独特的想法最可贵,那么学生习作也不会再千篇一律了。

又如习作要求写一处你最喜欢的景物。大部分学生马上想到风景名胜、繁华的都市夜景,有一个学生选择了自己家楼下的那处公共场所。从早晨的静谧,到中午的和谐,再写到傍晚的热闹,把一个普通的休憩场所写得有声有色。从小处着手,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写别人想不到的,写别人不在乎的。要有创新精神,每次布置的作文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都是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又有挑战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从原来的被动去抄、去编,转变为用心去思考、用心去体会,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会生动、有趣、真实、感人。听完她的这番话,当时我就想我也应该尝试一下。当天下午,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篇题为《鞋子与袜子》的想象作文,因为我想小学生喜欢童话故事,想象力丰富。第二天,我抱着试一试的心理翻开了学生的作文,没想到是越读越高兴,全班五十多个学生五十多个故事,虽然笔触有些稚嫩、粗糙,却各个生动、有趣。习作中,学生常常为写不生动而烦恼,其实,只要让学生把自己真实的生活记录下来,就是好文章。教师在习作批改中要理解、尊重、珍视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蹲下来看学生眼中的世界。

四、描绘生活,吐露真情

学生要写出精彩,教师必须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表达,题目可自拟,内容源于生活,体裁可以自定,让学生的描绘再现生活。在描绘中,让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做到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就一定有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好文章。回忆头脑中积累的习作素材,在暗示、移情等心理作用下,伴随着情感,学生迸发出强烈的表达欲,水到渠成地把见解、感受写出来。

在每次的习作教学中,我都会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的课题,学生畅所欲言,讲自己觉得最开心、最痛苦、最有意义,甚至一件别人看起来似乎很无聊的事,这些都逃不过一个“真”字。之后,自己选择最喜欢写的一或两件事,自定中心,自拟题目,毫无拘束地吐露自己的情感。例如在此次习作时,我首先以聊天的形式展开,激发学生热情,进而聊学生自己的事情,爱好,亲人朋友,此时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记忆的闸门被打开,情感的仓库源源不断地输出真挚的童真童趣。每个人都抛弃了平时课堂的障碍,真诚地敞开心扉,用笔诉说心曲。读学生的习作,一个个精彩的清晰的画面浮现在脑海,真实的生活带给了同学们真情的文章。还可将音乐、美术、演示等融入到课堂习作中,不仅可以为课堂营造轻松的氛围,配上艺术的想象,还可以让课堂充满情趣,回味无穷,真情流露。

陶行知先生曾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教育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加以提炼,使习作教学的指向性更明确,必须让学生细心去观察,用心去体验,感悟生活,体味人生,学会生活,从而真正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情感世界。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生活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