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英语专业新生的入学英语语法认知水平的调查与分析

2015-09-10 21:07冯秋怡
考试周刊 2015年81期

冯秋怡

摘 要: 本文以某民办高校本科英语专业103名新生为研究对象,对民办高校英语专业新生的入学语法认知水平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教学策略。结果显示:新生的其语法认知水平与其语法运用能力发展相平衡,语法认知水平越高,语法运用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关键词: 英语专业新生 语法认知 语法运用

1.引言

大学英语语法教学在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基础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至关重要,它决定着学生在高年级专业英语学习水平的提升幅度。传统的大学英语语法教学忽视学生的内在认知过程,导致学生在语法习得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一些语法规则,不善于灵活运用。本文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和分析民办高校英语专业新生入学英语语法认知水平,旨在找出学生的语法认知水平与其语法运用能力的关系,帮助广大民办高校英语教师从认知视角更好地理解语法教学的内在规律,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语法教学争论的焦点是以显性的方式还是隐性的方式来教语法。关于显性语法教学和隐性语法教学,Winitz(1996:32)指出显性教学是指“以正式的陈述来学习语法规则”,隐性教学则是指“通过接触英语,学习者理解语法和句法”。Ellis(1994:642)指出显性教学是“给学习者语法规则,然后加以练习”,隐性教学则指“学习者从所给的例子中归纳出语法规则”。显性语法教学强调对语法规则进行有目的的学习,以便能高效准确地使用语言成分,目的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语言形式上。在具体操作上,显性语法教学往往采用演绎的方法,教师首先解释语法规则,然后引导学生做有一定语境的练习。因此,语法教学表现出由总体到具体、由理论到实践的具体的教学步骤。隐性语法教学则强调学生学习语法时必须置身于有意义的可理解的语言环境中,这样他们才可能自然地习得目标语语法。在具体的教学中,隐性教学法采用的是归纳的方式,即由具体到总体,教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和大量的语言材料中归纳出语言的规则。

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在语法教学历史中的体现是回顾语法教学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出,二战前,“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强调二语的显性语法教学,并且把显性语法教学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二战以后,结构主义方法和“听说法”兴起并繁荣,语法逐渐被淡化,甚至有人提出要摒弃英语语法教学。20世纪60年代,听说法因“教话语而非语言”受到抨击,语法规则的显性指导重新引入到所谓的“修正的、升级的”翻译法——认知法中,显性教学再次被强调。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自然法”和“交际法”,使人们又开始淡化显性语法教学的重要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任务型方法强调语言意义和形式的统一,在语法领域反映了显性语法教学的折中与统一。

综上所述,在语法教学显性和隐性教学的不平衡转化过程中,英语语法教学慢慢从注重形式规则的语法知识转向关注学习者内在的语法认知规律,接着逐步进入到两者有机结合的平衡状态。显然,学习者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其语法认知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在英语专业语法教学方面,国内有研究者开始重视英语语法教学的认知视角,例如赵美娟(1999)和黄和斌(2002)等人建议语法教学可以分散在精读、泛读等各门基础课中进行,应及时、简明地介绍相关的语法现象和规律,并从英语专业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能力出发进行认知式语法教学,从整体、概念、意象、组块、意义、兴趣、推理等认知因素思考语法教学,讨论实施的原则和方法,恰当地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教学。

3.研究设计

3.1研究方法和对象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共发放问卷103份,收回有效问卷93份。接受问卷的学生,均为某民办高校本科英语专业的新生,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涉及的范围较广。为了使问卷调查的信效度更高,本研究还采用了访谈调查的方式,访谈参与者包括3名不同英语层次的学生:学生A(高考英语成绩为135分)、学生B(高考英语成绩为106分和学生C(高考英语成绩为83分)。

3.2结果与讨论

3.2.1调查问卷部分

以下5个表格是问卷调查的结果,此问卷调查研究的问题分为5个部分:

第一部分:学生语法习得的认知过程与策略如何?(问题1-3)

表1

第二部分:学生对英汉思维模式的认知情况如何?(问题4-5)

表2

第三部分:学生的语法学习的难点有哪些?(问题6)

表3

第四部分:英语语法教学模式对学生语法认知能力有何影响?(问题7-8)

表4

第五部分:学生对待常犯的语法错误采取什么学习策略?(问题9-12)

表5

3.2.2访谈部分

提问者:你认为你的英语语法知识掌握程度如何?你是否赞同你的英语成绩受语法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较大?你觉得你的英语语法认知能力和语法知识运用能力有很大关系吗?

学生A:初高中时对英语较感兴趣,语法训练较多,语法知识掌握较扎实,因此英语的成绩较好。虽然英语的语法知识掌握得较好,但由于对英语语法知识的认知能力还不够,因此在运用英语表达时基本是英语思维,但偶尔也会受汉语思维的影响,表达不够顺畅。

学生B:英语语法知识掌握一般,基本能理清脉络,但还有一些语法难点没有攻克,尤其是非谓语动词和从句,还没能掌握好,因此英语成绩有时不够稳定。我认为自己对英语语法知识的认知能力还存在欠缺,因此在英语语法知识的实际运用过程中还不能够灵活自如地表达。

学生C:初中时,对英语较感兴趣,语法知识掌握较好,英语成绩不错,但在高中时,对英语学习的时间投入不多,语法知识掌握不牢固,尤其是从句,不知从何入手,因此英语成绩明显下降。由于对英语语法知识的认知能力掌握不够,受汉语思维的影响太大,喜欢逐字翻译表达,因而在实际的英语语法知识运用中经常表达错误。

由上可知,学生对语法的认知程度及掌握程度,影响学生自身的英语成绩。学生的英语语法认知和掌握程度越高,其英语成绩就越高;反之,则越低。从以上的访谈可知,在初高中的英语语法学习过程中,虽然教师给予学生大量的练习,但学生并没有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语法规则的内在规律,只是死记硬背了一些语法知识规则,很不系统。因此,学生在英语语言表达过程中,汉式思维图式在其语法运用过程中影响较大,使其不能自然地形成英语思维和灵活地运用英语语法规则。

3.2.3讨论

针对学生语法习得的认知过程与策略的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的语法水平不高,语法知识掌握不够系统,对语法的认知归纳意识较低。虽然有46%的学生认为自己通过理解学习语法,但仍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语法,还有些同学不善于总结归纳语法知识或缺乏大量的练习。语法知识在记忆里的表征分别为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和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但两者都不是自动化的能力。我国学生不缺乏语法知识,而是缺乏语法能力。语法的生成和监控功能必须在运用性的操作中得以程序化,自动化(Anderson,1983 in O Malley,J.M.,and Chamot A.U.2001)。可见,正确的学习方法会使学习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法知识的使用和发挥须靠学生的理解和训练才能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

针对学生对英汉思维模式认知情况的调查显示,55.9%的学生认为汉语思维对他们的语法知识的运用程度有一点影响,只有33.2%的学生认为有极大的影响,但41.9%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养成英语的思维习惯,44.1%的学生还不太把握自己是否养成了英语思维习惯。由此可见,学生对英汉思维的认知的程度不高。这导致学生在具体的英语表达中,难免会受汉语思维的影响,使用一些错误的表达或汉式英语。语言学家沃尔夫指出,每一语言的语言系统(换句话说,即其语法)不仅是为了表达思想使之再现的工具,实际上它使思想成型,它是人们思维活动、分析现象、综合思想感觉的程序和指南……因此,掌握英语的思维习惯能促进学生对语法的认知与运用能力的提升,反之,则会影响其对英语的运用程度。

针对学生语法学习的难点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从句最难,其次是时态和非谓语动词。从句的难点在于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时态和非谓语动词要考虑动词的时间顺序及动词的具体形式,这是英汉思维的区别。学生的英语从句表达的常见难点是,关联词的使用错误,或缺乏适当的关联词的衔接使句子较为零散,思维不够严谨,有时是从句前后的时态一致问题较严重。翻译家奈达指出,汉语重意合,无需借助词汇和语法的衔接,仅靠词语和句子意义的逻辑关系便可构成连贯的语篇。而英语重形合,其语篇需要词汇和语法的显性连接,呈现出较为严谨的语言特征。可见,从英汉的思维差异进行对比,提升学生的语法认知水平显得十分必要,这能帮助学生更准确地运用英语语法进行表达。

针对英语语法教学模式对学生语法认知能力的影响的调查结果表明,任务型教学法和归纳法是学生在上大学前最主要的两种方法;对于理想的教学方法,学生认为交际法和归纳法是最佳的选择。任务型和交际型的教学方法都是侧重于在应用或在情景中使用语法,注重学生知识的具体互动的运用;而归纳法则是从学生对语法知识的认知来进行归纳总结,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验语法的具体使用。可见,学生赞同语法要在一定的意义中习得,也就是从认知的角度习得语法会更有效。

针对学生对待常犯的语法错误采取的学习策略调查显示,学生经常犯的语法错误是从句和非谓语动词,对待错误的态度采用专项练习,有些是下次注意。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英语语法的学习在大学阶段非常重要,因为它对写作和翻译尤为重要。由此可见,学生对自己的语法错误是较重视的,而且采取了积极的态度进行修正和训练,以求得到进一步提升。

上述现象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其内在因素而言,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尤其是学生的语法认知水平对其英语语法的学习水平影响较大。就其外部因素而言,以上的研究表明,学生接受过多种教学模式的熏陶,显性教学法和隐性教学法相互交叉,但教学成效不够显著。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经常处于显性和隐性教学的不同平衡状态中,厚此薄彼,在具体的语法教学实践中,不重视学生对语法内在规律的认知理念的形成,传统的母语思维模式根深蒂固,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造成一定负迁移,影响了学生具体语法运用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在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把语法的教学重心转移到学生的内在认知能力的提升上,在一定程度上必然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法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

4.结语

大学生的英语语法认知能力在其英语语法的运用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具体的语法知识运用实践中,大学英语教师应根据学生每一阶段的不同语法认知特征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或鼓励学生关注自身的语法认知实际水平进行相应的语法强化训练,只有这样,学生的英语语法运用能力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此外,在教学方法方面,大学英语语法教学要善于针对不同的个体特征,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显性和隐性教学方式,使语法教学处于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的动态的平衡状态中,同时,教学设计要重视学生内在的语法认知实际水平,帮助学生真正从认知水平上去把握语法知识的内在规律,逐步把语法知识(显性知识)转变为语法能力(隐性知识),从而真正提高他们的英语语法运用能力,达到语法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Kra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1982.

[3]冯莉.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理论与实践[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06).

[4]黄和斌.认知式英语语法教学——谈高校英语专业独立语法课的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30-34.

[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09).

[6]连淑能.中西思维方式:悟性与理性——兼论汉英语言常用的表达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07).

[7]张人.内隐认知及其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J].外语界,2004(4):43-47.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口经济学院2013年度院级教研教改基金项目“以提升学生认知能力为目标的英语语法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项目编号:hjyj2013034)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