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5-09-10 21:07江涛
考试周刊 2015年81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技能目标

江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体育教师采用的教学内容、方式、方法、手段等制约了体育教学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围绕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学生终身体育服务的教学目标,改革体育教学的相关内容,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把学生的身心发展放在首位

体育教学是否有效并非依赖于完整客观的标准判断,它取决于人们的体育教学价值观和教学目标观。对体育教学目标的不同认识,必然会导致对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不同判断。在传统体育教学中,运动技术与技能的正确掌握一直是教师关注的主要目标,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心理却比较冷漠。《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明确规定了学习目标即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心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这意味着运动技术与技能目标不再是判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唯一目标。体育有效教学必须促使五大目标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要求教师将体育教育的价值定位在人的全面发展上。

2.关于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在保留原有锻炼内容的基础上要从单一的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向体育学科与相关学科融合而构成的广域课程的方向发展,使体育舞蹈、形体、健美操、户外涉足、游戏、民族传统文化活动走进课堂场景,将音乐、美术、自然、社会学科知识融入全新的教学内容当中,使学生在学习锻炼的同时,知识不断得到丰富,兴趣不断得到提高,具有积极主动的锻炼要求。

在教学模式上,要逐渐淘汰传统单一的教师规划课堂教学,单纯讲解示范,学生机械模仿的练习形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创编和组织参与课堂、校园、社会体育活动及体育知识、体育竞赛、体育游戏等全新的课程实施模式,要求教师不断探索,不断进取,创造出不同形式的教学模式,做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从而完成从单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向促进学生个体人格健全发展的方向转化。

3.采用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分层教学法,给素质高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学生积极挑战自我;使相对素质差的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总体来说,分层教学重视了学生主体参与和教学信息的反馈,引进了平等竞争的激励机制,使各类学生在练习时都处于亢奋状态,既让优秀生“吃得饱”,又让希望生“吃得好”,还让中等生再提高,使学生在求知中感受乐趣。

4.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传统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得无兴趣,学生学得无乐趣。新课程根据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的特点,十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体育学习和增进健康的能力。因此,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批判性思维及分析和解决体育与健康问题能力的过程。

5.教学方法简便

简单意味着可以学习,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简便的方法、简捷的思路是为学生所喜欢、所乐意接受的。好方法是真正为学生所用的有效方法。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基础与个性选择更适宜学生学习的方法,真正为教学目标服务。对于有难度的运动技能,教师可以采用传授式的讲解示范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对于较容易或稍有难度的教学内容,教师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或探究学习。只要教学方法学生易于接受,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是最好的方法。对于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一定要量课而定,千万不能盲目滥用,不能迎合时尚,囫囵吞枣地简单搬进课堂,而是要仔细研究,消化吸收,吸取精髓,这样才能真正为课堂服务。

6.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女生高中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影响高中女生对体育的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内容的选择。男生对球类和竞争性较强的项目如足球、篮球感兴趣,而女生则对趣味性较强、动作优美的如艺术体操、武术、排球等项目感兴趣。她们认为艺术体操和健美操等不仅仅可以促进身体健康,陶冶情操,给人以艺术的享受,身心愉快,对以后走向社会也有实用价值。这种想法较符合高中女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体育教师在完成国家对高中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些女生比较喜欢的、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或接触比较少的项目提高女生上课的积极性,如韵律操、健美操等。女生对节奏明快、自然协调、富有艺术性的项目比较喜欢,它既能提高女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耐力。原先的体育课大都强调增强学生的体质,而如今要以增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适应能力等方面,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关注重点,做到从学生的爱好、兴趣、需要出发,因材施教。

7.重视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过程为:设疑导入——个体活动与展示一素质与思维一组间活动与交流一合作示范技能。教学过程操作简略说明如下:

7.1“设疑导入”

引起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关注,激发动机,引起兴趣,产生需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将学生引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中,教师起主导作用。

7.2“个体活动与展示”

这环节有四个要点:(1)展示自己最喜欢最熟练的运动技能;(2)独立思考创造合理安全的技能活动;(3)观察模仿他人的运动技能;(4)交流各人的学习成果。这一阶段是“生生”关系。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发挥个体的创造想象。

7.3“素质与思维”

这个过程有四个小环节:(1)教师提出学习任务或学生设计学习问题;(2)集体思考,组内讨论;(3)教师参与小组讨论,指导小组活动;(4)练习与展示小组的创新技能。这一阶段是“生组”关系,培养合作创新意识,利用体能发展创造性思维。

7.4“组间活动与交流”

围绕一定的认知任务,将小组活动的成果认知归纳,然后组与组之间开展交流活动,互问互答,师生评价,交流创新方法。通过各小组的合作活动,初步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培养能力、形成合力的目的。这里“组组”关系是主要的。

7.5“合作示范技能”

通过集体性评价,展示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创新方法的成果,检查学生的合作水平,显示本节课追求目标和程度。这一阶段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技能目标
高级技能
秣马厉兵强技能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拼技能,享丰收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画唇技能轻松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