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认识

2015-09-10 21:07岳柳
考试周刊 2015年81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高中化学物质

岳柳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通过这种研究,运用各种各样的化工技术,把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空气、水、矿石、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原材料转化为单质金属、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有机物等,进而创造出自然界里没有的物质。如:砖瓦,水泥、玻璃、陶瓷、塑料、合成橡胶、化肥、染料、洗涤剂、消毒液等。化学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财富,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充满化学的氛围中,同时感受到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是多么密切。

1.化学学科特征和课程目标

1.1知识与技能:认识几种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物质的多角度分类,认识化学变化的多样性和规律性,能分析简单化学问题,并用化学语言表达。能分析化学问题中量的关系,学会简单的化学计算。认识常用化学问题的方案设计、操作和完成实验报告。

1.2过程与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规律,了解现代化学肩负的使命。具有为解决化学问题进行专题信息收集、加工和输出的能力。学会通过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提高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效率,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现代化学和化工的发展,了解化学知识在解决生活、生产和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具有参与化学科学实践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了解科学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认识化学与生活改善、生产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生态保护的关系,形成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2.高中化学教师要确立自主创新的教育观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能为了获取化学考试的高分,而把化学的现成知识一股脑地塞给学生,课堂教学中一旦失去探索乐趣,化学就会变成“冷冰冰的真理”和枯燥的教条;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不能让学生唯答案是从,唯书本唯老师是听。只求正确,不求进取,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或许能获取“高分”,但造就的是失去自主创新活力的能力缺陷型人才。因此,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应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使化学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的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力求与学生共同创设探究思考的教学新情境,让学生参与到化学知识的发现、发展和自主创新过程中,给学生以更大的思考、探索、发现和自主创新的空间。化学习题教学也要力图从传统封闭性的有“单一标准答案”的习题向半开放性、开放性习题教学转变,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性,便于学生操作,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自主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教学环境和教学体系。

3.课堂中要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考

化学老师在教学中如能够巧妙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定对增强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大有益处。可以看这样一个例子: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最基本的概念,也是整个高中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上这个课的时候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让学生死记概念、硬背公式,那么这种做法对学生深刻理解它的内涵及后续学习都是极为不利的。但如果换一种方式讲物质的量,则效果会好很多。例如,可以在学习物质的量这个概念之前,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要知道一盒粉笔的数量我们可以用数的,要知道一袋散装饼干(已知单个重量)的数量我们可以用称的,那假如我们想知道一杯18g的水中所含水分子的个数,又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一经提出,必然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这个时候,教师通过提问、释疑,引导学生进入物质的量的学习,不仅能使他们较快地学会这个概念,而且能让他们明白:物质的量是用来描述微观粒子数量集合的物理量。即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学这个概念?学来做什么?这种教学策略无疑能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学中采用学生的质疑法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标准中的过程与方法第二条: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可见学生质疑是多么重要,教师如何正确地引导更关键。《化学反应原理》单元中有这样的内容:除去硫酸铜溶液中混有的少量铁离子,可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铜或碱式碳酸铜,调节溶液的pH至3~4,铁离子就会全部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除去。铁离子应该在碱性变成沉淀,为什么pH在3~4铁离子还全部转化成沉淀。我立即抓住学生的质疑并设计了这几个问题:1.根据沉淀溶解平衡要产生沉淀平衡往哪方向移动?2.用什么判断沉淀溶解平衡移动?3.硫酸铜溶液中有没有氢氧根离子?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大增,很快学生就想到Ksp与Kw在一定温度下是个定值,进而问题就迎刃而解,而且Ksp与Kw得到再次巩固,使化学理论的认识上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5.教师要深入钻研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对待每一节课

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突破疑点,从而得心应手地驾驭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实验课中要激发学生的动手热情

6.1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培养学生动手的意识和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由于实际动手实验对于抽象化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有非常大的帮助,同时,学生在实验中还会发现一些规律、提出各种大胆猜想,并有可能激发继续探索兴趣,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会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所以一定要激发学生动手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尤其是在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实验教学的实践性的突出和强调,激发学生进行实验的兴趣和意识。

6.2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方式,激发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和动力。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及时采取一定的鼓励措施,让学生自己在实验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让其在亲身参与中掌握知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高中化学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