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需加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培养

2015-09-10 21:07杨雪梅
考试周刊 2015年81期
关键词:转型期医学生

杨雪梅

摘 要: 在社会转型期,医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成为医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当前我国许多医学院校对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不够重视。分析医患沟通能力对医生职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培养医学生沟通能力的策略,有助于今后我国各医学院校更好地开展医患沟通教育工作。

关键词: 转型期 医学生 医患沟通能力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患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医生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人文素质方面的要求,这其中就包括医患沟通能力。医患沟通是以患方为中心,医方为主导,医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行为,通过各种渠道交流信息,并且给患者科学的治疗,让医生和患者在认知上达成一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医疗的进步。社会转型期,医生和患者之间在沟通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是造成医患紧张不容忽视的原因。一项调查显示,48%的医生认为:医生和病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因为他们未能与患者及时有效地沟通,50%的患者认为:医生和患者之间缺乏沟通是因为医生不愿意和患者沟通太多。

因此,医生在与患者的交往中,对自己的沟通能力应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自我评价,这种能力与医学技术同等重要,是作为医生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之一。

1.医患沟通技能培养对医生职业中必要性和重要性

1.1医患沟通能力是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医患沟通技能培养是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当前一些医学生人文素养不够,缺乏必要的医患沟通技巧,有的缺乏社会生活中需要的起码的行为规范和人际交往的经验,医患关系处理不好,有的对病人缺乏应有的同情心,语言生硬,对患者社会环境和心理状态分析不够,适应能力弱,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需要。因此,加强人文知识教育,注意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对当代医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1.2医患沟通是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21世纪医学模式从原来的“生物医学”模式彻底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种新医学模式转变反映了现代医学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也对医学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医学模式在医学教育客观上要求医学与心理学、医学与社会学相互交叉结合,改变医学教育中只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不重视心理和社会知识培养的单一性,新医学模式其核心是医生要理解病人是社会的人,这种内在的素质要求,单靠专业教育显然是很难完成的。它要求在更高层次上把人作为一个整体认识,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多学科多角度考察审视人类健康与疾病,认识医学的功能与作用,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到“以患者为中心”。医生在与患者的交流中,对自己的沟通能力应有一个客观的自我评价。因此,医患沟通交流是现代医学模式对临床医学的新要求,也是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1.3医患沟通是临床治疗的需要。临床治疗活动是由医生和患者共同的参与才能完成,只有双方沟通顺畅,才有利于医生对病情了解得更准确,然后实施相应的治疗方案。现代医疗手段非常之多,治疗方式多种多样,而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有很大差异,每个患者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医务人员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并从患者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制订最适合每个患者的具体治疗方案。同时,良好的沟通,有利于患者对自己病情的认知了解,并给予积极的配合,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因而医患沟通对治疗效果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1.4医患沟通是防范和杜绝医疗纠纷的需要。患者法律观念的日益增强,日益重视自己的从医权利,因而对医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医患沟通可以为医患之间构筑一座双向交流的通道,通过医患沟通使医患之间得到最大限度的理解和相互信任,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从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加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教育,提高他们的沟通水平是防范日后从医实践中医疗纠纷发生的需要。

2.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应包含的内容

2.1接诊时要注意谈话方式及内容。医生要了解病人的某一病史或某一方面的问题,必须注意使用接近性谈话,必要时对病人有适当的称谓,对病人主动配合治疗及病情好转要予以鼓励和肯定,以增强病人的信心。

2.2善于和病人交谈。病人到医院求诊,特别需要医生的心理及情感关怀,医生要耐心听病人述说并周到地向病人解释,学会和病人及家属的交谈技巧,会很好地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因此应加强学生对掌握了解性谈话、启发性谈话、鼓励性谈话、解疑性谈话、预防性谈话、批评性谈话、征求性谈话、慰问性谈话等技巧的关注。

2.3教育医学生要学会换位思考。由于医患双方在医学知识掌握上的不对称,医护人员眼中的常见病,对患者来说可能是头一回遇到,处于主导地位的医护人员,如果从患者/家属的角度考虑问题,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设身处地为病人考虑,良好的医患关系就会建立。

2.4培养学生仪表端庄。医务工作者的仪表,包括服饰、发型、神态、姿势、风度等,医务人员要取得患者的尊重和信赖,除了精湛的医术和对病人负责的工作态度外,医务人员端庄、文明的仪表也很重要。“医务人员和病人接触时,既要不时用短促的目光注视病人,让病人感到医生在聚精会神地听他的主诉,但又不能目不转睛地盯着病人,使病人的精神紧张,而局促不安或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另外,要学会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不要因诊断出绝症而大惊失色,更不能在患者谈出自己的隐私时嬉笑等。医务人员对病人语言亲切、礼貌待人、态度诚恳、动作轻柔,处处给病人以亲切、温暖之感,既是崇高医德的表现,更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必要条件。

2.5平等待人,认真负责。医疗工作中平等待人,主要指医务人员对待病人权利、人格的尊重和关心,历代不少名家认为“医为仁术”,强调对任何病人都要关心、体贴、爱护,做到竭诚尽力、全力赴救。医务人员应对病人一视同仁,对病人的正当要求应给予足够重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力解决。那种蔑视病人人格,不平等待人,利用职权谋求私利的行为不仅是不道德的,更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工作中一丝不苟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医疗效果和病人利益,在治疗过程中要时刻想到病人的痛苦和安危,小心谨慎,准确无误,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症状,使病人得到及时治疗。

2.6要养成诚恳慎言,保守医疗秘密的习惯。医务人员不仅要善于和病人交谈,了解病人,而且要注意诚恳慎言,保守医疗秘密。医务人员和病人接触时要举止庄重,不可轻狂,说话慎重,注意语言信息的效果,不因说话不慎而刺激病人,从而加重病情或者产生医源性疾病乃至危及生命;为了维护病人的健康利益,对有关疾病及其治疗情况和患者的隐私等要进行保密,这样才能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得到治疗上的主动配合,共同完成治疗任务。

3.培养医患沟通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3.1学校要加强课程建设。我国医学教育的现状注重医学知识和医学技能培养,大部分医学院校开设医学人文方面的课程较少,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忽略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在校学习过程中,关于医患沟通,只有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选修课程,严重缺乏沟通技能训练的实践课程。因此,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加强医患沟通等人文类课程的开设,这些课程在授课过程中要与实践相结合,增加相应的实践学时,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医患关系的内涵,增强医患沟通的意识,而不是纯理论性的满堂灌。

3.2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将医患沟通技能的内容融入考核评价体系中,在医学生实习前和实习后分别进行考评,成绩纳入平时考核项目。在校内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采取标准化病人、虚拟病人等手段,以评价学生的应变、处事、语言交流等能力。实习后可以在医院对真实的病人进行相应考评。建立该项监督考核机制有助于医学生,尤其是实习生熟练地掌握沟通技能,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基本保证。

3.3重视临床带教。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往往更注重临床操作技能的学习,而忽略医患沟通等人文素养的培养。带教老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实习生日后踏上临床岗位的处事行为,因此实习医院必须挑选出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临床带教老师,言传身教;在实习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临床操作技能的训练,而且要重视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将其良好的医德医风、敬业精神渗透到每天的临床带教中,做医学生的模范榜样。

参考文献:

[1]管圆圆,王锦帆.低年级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2(49):141-143.

[2]丁建,张少佼,陈玺华,等.实习医生医患沟通现状的多中心调查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6):58-88.

[3]耿玉如.防止因医患沟通不当而引发医疗纠纷[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4):226.

基金项目:宁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宁夏地区医患关系现状、影响因素及多视角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4NXBSH01

猜你喜欢
转型期医学生
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预算改革
社会转型期的法国大革命及其启示
商业健康险已到转型期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论转型期中国政治意识形态建设
基础医学对医学生的重要性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社会转型期人民调解制度面临的挑战与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