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粤曲《旱天雷》

2015-09-10 07:22郝遇平
考试周刊 2015年74期
关键词:粤曲艺术特色文化内涵

郝遇平

摘 要: 陈培勋先生改编的钢琴独奏曲粤曲《旱天雷》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着无数欣赏者与演奏者,是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本文以这首钢琴曲为研究对象,从乐曲标题入手,结合钢琴曲的艺术特色,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粤曲 改编曲 文化内涵 艺术特色 《旱天雷》

中国传统音乐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中国音乐文化独特的神韵。运用民族音乐素材改编再创作而成的钢琴曲,在中国音乐作品占据很大的位置,特别是几年来的音乐考级曲目,在小型乐曲中的中国作品,改编曲占绝大多数。例如:九级曲目:《旱天雷》陈培勋、《平湖秋月》陈培勋、《兰花花》汪立三、《彩云追月》王建中;八级曲目:《绣金匾》王建中;七级曲目:《卖杂货》陈培勋,等等。这些改编曲一直以来被众多钢琴爱好者演奏,影响力极大。钢琴改编曲不仅使这些具有浓郁民族气质的音乐作品,再次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得以延续、流传和发展。如何在现代生活中演绎传统,传统和现代如何碰撞出火花,如何让新时代的孩子更好地理解传统中的精髓,是笔者一直研究的一个课题。要想把握这首典型的传统音乐改编的钢琴曲,首先我们要了解它,走近它,了解这首音乐的创作背景。

广东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极富艺术特色的地方乐种,陈培勋作为一个有着深厚音乐素养的作曲家,以广东民间小调为基础,改编的5首广东音乐钢琴曲,已经成了广为流传的经典之作。这组钢琴曲富于广东音乐情趣,乐观、诙谐,带着广东人的机敏,也有优美、歌唱性段落的对比,是以地方色彩见长的颇具民族风格的作品,作曲家巧妙地找到了相应的和声和钢琴织体。其中富有代表性的《旱天雷》,乐曲风格朝气蓬勃,节奏清新,有弹性,表现了人们在久旱逢甘霖时欢欣的情绪,曲中所展现的旱田一声惊雷有奋发图强之意,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作品在曲式结构、音乐风格、演奏特色等方面颇具个性,从中可见陈培勋的钢琴改编作品之一斑。

一、创作背景

《旱天雷》最早见于1921年丘鹤俦所编《弦歌必读》,原是由广东音乐作曲家及扬琴演奏家严公尚(严老烈)根据《三宝佛》的第二段《三汲浪》改编而成的扬琴曲,《三汲浪》原是一首琵琶曲,陈培勋运用民间音乐常用的放慢加花等技法,对原曲给予新的节奏处理,并充分发挥扬琴密打竹法和善于演奏大跳音程的特长,使陈调出新声。《三汲浪》曲调平稳、低沉,改编后的《旱天雷》则活泼流畅,生机盎然,节奏欢快,乐曲的情绪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所以新名为《旱天雷》。用钢琴指触的变化表现出各种乐器的声音,旋律丰富,音色变化多。该曲后来还被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小提琴曲、古筝曲、弦乐四重奏等。

二、音乐表现

钢琴这件乐器被称为“乐器之王”,其有独特的魅力。钢琴音域宽广,气势磅礴,富于色彩变化,表现力极为丰富。

1.抓住音乐特性是表现音乐的关键

《旱天雷》属于写景的乐曲,侧重于动景的描绘,其旋律流畅跳跃,情绪欢快热烈,大音程的跳跃,渲染了乐曲的主题内容,生动形象,我们仿佛看到人们在求雨时热闹欢腾的场面。

2.力度处理是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

对音乐作品的力度处理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声音的轻响强弱不是音乐的外部形态,让孩子通过不同的触键方式体会不同感觉创造出的不同效果,它同音乐内容紧密相关。《旱天雷》这首乐曲的力度很有特点,景物刻画也很细腻,很有特点。抒情段落,手指在手臂的带动下轻抚琴键,温柔细腻,像江南袅娜的风景,而片尾部分的和弦有如雷声阵阵,气势磅礴。

3.运用对比是一切艺术表演的重要原则

多种触键形式对取得不同的声音效果有积极的意义,也能使音乐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达到对比的效果。例如:有时候我们运用技巧训练方法,有时候可以用音乐性的处理方法,有时候甚至应该用心理解决的方法。注重左右手的参差变化,达到和谐统一却又个性分明的境界。

4.表现音乐应从乐句做起

乐句的表现不仅仅局限于旋律部分,左手伴奏部分也隐含着美妙动听的旋律。例如:32小节和51小节处的低音旋律,虽然是跳音处理,但加上的踏板的使用,左手有如朦胧缥缈的江南美景,旋律优美,耐人寻味。

三、艺术特色

中国的传统乐曲结构与中国文学的陈述逻辑习惯相通,中国文学作品中的词牌、曲牌的格律等结构原则,对音乐结构的发展形成都有一定的影响。如在我国的民族音乐作品中,就有与四句文学诗体“起、承、转、合”结构相似的四句结构小曲;与八句律诗结构原则极为相似的“六十八板体”等。陈培勋先生在运用粤调素材进行改编创作时,根据实际创作的需要,对原曲的结构、曲调稍作改变,使其艺术形式更符合钢琴的表现,同时也是传统美与现代美的结合。钢琴曲的改编,是在原曲结构基础上的再创作与发展,使这首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乐曲,符合了钢琴的艺术表现形式。钢琴曲《旱天雷》将二段体扩充为A+B+B’的三段体结构。之所以在结构方面发生这样的改变,是为了充分展现钢琴的演奏技巧。钢琴曲在B’的后半部分直至结尾,作曲家将其发展成为真正展现钢琴演奏艺术的华彩乐段,最后模拟出雷声轰鸣的音响效果,使得这首钢琴曲极富感染力。这首以粤调为主题改编创作而成的钢琴曲,在改编中借鉴西方的作曲技法,对中国传统曲式结构进行继承与改良,使其曲式结构既让中国听众感到亲切与熟悉,保留了它原有的艺术特点,又将西方经典曲式类型引入了改编创作的结构考虑范围,非常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概述.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粤曲艺术特色文化内涵
粤曲艺术的传承及创新探究
谈当代民族唱法如何演唱传统粤曲——以《昭君出塞》为例
粤曲《回归颂》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粤曲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