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媒体报道信息不对称性探究

2015-09-10 07:22陈亮
考试周刊 2015年77期
关键词:不对称性价值观

陈亮

摘 要: 中西方历来存在各方面差异,不管是经济、政治、文化,还是价值观念,都导致中西方媒体宣传观存在巨大的不对称性。近年来,纵观中国各种重大事件报道,中国媒体的话语权一直受到西方媒体的影响。如今,随着传媒事业的蓬勃发展,其宣传对人们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能否清楚地认识到中西媒体宣传的差异,对我国国家形象的树立与维护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中西传媒的宣传观、价值观的不同作探究,以求对中西传媒差异有清晰认识。

关键词: 中西方媒体 不对称性 价值观

一、媒体报道不对称性的概念

信息不对称就是在市场交易中,当市场的一方无法观测和监督另一方的行为或无法获知另一方行动的完全信息,或者观测和监督成本高昂时,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所处的不对称状态。在自由市场经济中,信息不对称现象发生时,往往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信息占有优势方经常会做出“败德行为”。二是信息占有劣势方不得不为信息占有优势方的行为风险,从而使自己面临交易中的“逆向选择”[1]。

本文所指的媒体报道信息的不对称性,是指在发生重大危机事件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信息传播不及时,内容不准确,错误等不对称现象,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国内政府媒体仍存在“不情愿公开”的思想和国外政府媒体存在的“政治倾向性”思想,以及广大民众责任感不够强等因素。

二、媒体报道不对称性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1.由历史原因造成的

首先从中国方面讲,我国媒体一直以来都充斥着浓重的政治色彩。在我国,最早提出喉舌论的人当属梁启超,他最早把报纸性质概括为“耳目喉舌”,在实践中真正把报刊当做政治活动的武器[2]。“喉舌论”一提出便具有了浓厚的政治色彩,突出强调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的政治宣传功能。这种行为一直沿袭至今,使中国新闻媒体不得不紧紧与政治相连,受到政治的影响。

西方媒体始终追求利益最大化。由于西方媒体受到大企业集团及相关利益集团很多影响乃至控制,媒体的新闻报道不可避免受到附属企业及相关组织的影响。可以看出,与中国媒体相比较,西方媒体的政治性明显要弱很多,始终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换句话说,西方媒体是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为了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而诞生的。中西方媒体的最初诉求差异巨大,导致其宣传观念不同,这是历史造成的结果[3]。

2.由文化价值观造成的

世界文化是多元的,多元文化间必然存在某种无形却非常明晰的文化界限。中国一直以来推崇的是传统文化,即儒家文化,其核心思想是“仁”。儒家文化强调的是群体意识和社会意识,认为个人利益应当服从社会整体利益,推崇一种高尚的无私奉献的价值观。所以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以人为本,重人伦,重道德,主张为国尽忠,持中贵和,崇尚中的特点。这种文化传统一直以来影响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当下中国推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深化培育稳定团结、和谐向上的良好氛围,凝聚社会核心价值共识。

然而在西方,人们比较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分别对立的关系;重视人作为个人的独立性,强调人格的独立,推崇追求个性解放,表现为一种“利己”的个人价值观。不难看出,中西方在文化价值观上差异巨大。

3.由经济政治体制造成的

中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调控除了市场之外,还受到国家宏观的控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而在西方,市场经济是其经济发展形式,国家很少干预甚至完全放任不管,这种私有制经济形势为人们思想观念自由发展奠定坚定基础,因此,其媒体进行各种报道时更开放自由。

三、媒体报道不对称性的具体体现

1.媒体传播者的报道身份和立场的不对称

由于宣传观念的差异,中国媒体传播者总是以“主人翁”姿态,以政府共产党的利益和视角立场看待各类事件,在信息传播中无法全权做主。报道内容以政府主要采取的行动和态度为重点,概括性报道。西方媒体主要看重的是该新闻是否有价值,新闻行业的竞争排在第一位,以获得最大媒体集团利益为目的,把报道的重点投射在事件本身,追求事实、信息层面的价值。

2.信息的公开性与时效性的不对称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媒体思想较为保守,在信息公开性和时效性上远落后于西方。中方媒体对积极、正面的新闻报道反应速度很快,像重大灾难事件则要等相关部门做出统一部署之后才可以报道,时效性较差。西方媒体向来比较注意媒体的社会环境监测功能,同时媒体最关注的也是这种突发性、灾害性事件,只要发现有涉及公共安全或者涉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种情况,媒体就会积极行动起来。他们秉承的理念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4]。

3.报道方式和内容的不对称

由于中西方媒体宣传观念的差异,其报道方式与内容不尽相同。我国对各大事件的报道擅长波澜壮阔的全景式描写以突出党和政府领导采取的积极行动和措施,看重精神高度。而西方媒体则注重事件的细节描述,喜欢从小点切入,通过具体事件和细节进行相应报道[5]。他们对事件发生的具体详情和细节做了详尽报道,很有说服力和震撼力。

4.中西方媒体意识形态的不对称性

国内媒体的意识形态性主要体现在党性原则的坚守,舆论引导上面,不断强化大局意识,正面宣传,力图展现出人民政府负责任的伟大形象。而西方媒体的意识形态偏见则源于长期的价值培养形成的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并受到国家利益、商业利益等的影响而借机发挥,大肆渲染事件的负面效果。

5.中西方媒体运作机制的不对称性

媒体运行机制是维持媒体运转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机理。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媒体不断增强综合实力,逐渐发展出一个以娱乐产品和社会新闻为主,不断壮大的媒体市场,然而,由于新闻传播的国有身份没有改变,行政权力依然对媒体的干预较多,其报道的主要思想和方针政策还是顺应党和国家的指令,媒体运行机制较为呆滞,与广大受众的真正接触不多,媒体难以成为市场经营的主体[6]。

西方各国报纸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受众得到信息兴办的,随着西方国家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近代媒体的经营活动不断扩展,受众获取信息的地位一直不变。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在于企业家办报的媒介运营机制,目的在于获取大量读者群,从而收获巨额的广告等费用,确立多媒体的经营性运作机制。

四、结语

通过分析比较可以看出,中西方新闻报道信息具有各自特点,这种特点与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等差异有着必然联系。西方主流媒体在报道中国重大事件中存在较多偏激,歪曲事件真相,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西方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因此,在阅读相关报道时,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中西方媒体报道内容的不对称性,同时,中国的新闻媒体要做出适当调整与改革,以适应社会变革和受众。此外,我们还要在国际交流中进一步掌握话语权,国家和政府层面要相互配合,为树立良好国家形象打下基础。深化文化价值观的融合和改革,中西方媒体报道才会发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刘向荣.信息不对称理论及其意义[J].经济研究,2002(01):47-48.

[2]刘波.由“喉舌论”引发的几点思考[J].新闻知识,2005(01):24.

[3]崔林林.关于中西方媒体宣传观的探究——以灾难性新闻报道为例[J].青春岁月,2012(12):131.

[4][5]陈娟.中西灾难新闻报道理念比较研究[J].传媒观察,2010(02):39.

[6]骆正林.健全媒体运行机制,增强舆论传播能力[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4):4.

猜你喜欢
不对称性价值观
长江口新桥水道潮汐不对称性研究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疼痛与知觉的不对称性论证未推翻强表征主义
“上/下”的不对称性及认知分析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农民获取信息的不对称性及对策——以临安农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