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物

2015-09-10 07:22叶未央
北京青年周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舅舅戏剧舞台

叶未央

满台木椅高低放,垂灯伸缩有追光。写意的,间离的,唯美的,燃情的,高贵的,时髦的……李六乙风格的舞台美学统治了《万尼亚舅舅》的“腔调”,让这部演了一百余年的契诃夫名剧有了2015年伊始的这一北京人艺惊艳版。

说“惊艳”,是因为这一版《万尼亚舅舅》超出了我对舞台呈现的想象——没有重复这部名剧在过去一百多年中、在世界多国舞台上多次呈现过的传统俄罗斯风情,而是从更现代、更多元的维度上去诠释那种十九世纪的俄罗斯风情。在中国当代戏剧舞台上,李六乙是当之无愧的美学大师,无论造景还是用光,无论筑台还是着装,于大象无形之间尽显举重若轻,且颇多实验性的前卫创意。具体到这一版的《万尼亚舅舅》上,更是用古典美学统领人物的服饰、造型和精神状态,同时用现代派风格的舞台、灯光和调度手段来强烈反衬,让我在观摩感受上达到了一种跨越时空、对话古今的心灵震撼效果。

传统的《万尼亚舅舅》可能看过千千万,为什么还要推出新版本呢?第一是“江山代有才人出”,每一代敢于在此等经典头上动土的大导演们都有各不相同的知识结构、思想方法和时代烙印,他们对经典自然会做出属于自己时代或者属于自己文化的全新注解。第二是“一千个观众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观众,身处不同的现实困境,面对不同的社会问题,陷于不同的文化纠结,对于同样一部经典及其中的人物命运,也会有各不相同的解读和感情代入。

衡量一部戏剧作品优劣的标准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就是:拙劣的戏剧是受用一时的,优秀的戏剧则是受用一世甚至永世的。所以像《好人润五》之类的宣传性话剧只能当年演一时,现在再也不会看到。今天遍地开花的众多以“搞笑”、“减压”为旗帜的段子集锦剧,也必然稍纵即逝,不会流传久远。因为这两类戏剧(如果还能算戏剧的话)都是会“时过境迁”的。而《万尼亚舅舅》这样的戏剧经典表现的是永恒的精神苦难,所以也会永恒地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万尼亚舅舅》作为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在不同时代会帮助不同的观众摆脱不同精神困境。现时的中国,有现时的社会问题和精神困境,却会激发现时这个互联网时代、大都市的观众从远在一百多年前、远在俄罗斯农庄里发生的故事里去寻找答案,这是多么奇妙啊!

今天已经不是“批评斗争的年代”,所以我们也不必朝着“阶级斗争”的主题去剖析《万尼亚舅舅》,也不用援引诸如“小人物的悲剧”、“被侮辱与被损害”之类的陈词滥调。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看这样一部经典,给我最大的震撼是:那个时代人们拥有自我,追求着自我的精神价值,而我们今天正在迷失自我!

无论是万尼亚舅舅的人生苦难还是索尼娅的梦想幻灭,无论是医生在爱与被爱之间的挣扎还是叶莲娜在束缚与挣脱之间的纠结,无论是教授的自欺欺人还是万尼亚舅舅在沉默中爆发之后又在沉默中“死亡”,这一切人性的悲剧都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存在的基础上的。换言之,人之所以成为“人”就是因为拥有“自我”,而“自我”就像人身上的神经——痛感和快感都由此传导。万尼亚舅舅,医生,教授,叶莲娜,索尼娅……舞台上的这些人无论善恶、贵贱、雅俗、爱憎、悲欢,都不妨碍他们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会置身于争吵状态中而焦虑不安,他们会在冲动过后忏悔自省,他们会把放纵当成一种为难,这些在今天的中国人看来大概都是一种不可理喻的古风吧!

正是基于“自我”意识的自觉、烦恼和喜悦都在时间里生长出来。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自我”,就成了没有“神经”的行尸走肉——既体会不到人生的快感也不会有精神上的痛感。相较于《万尼亚舅舅》那个时代人们的“古风”,互联网时代的人们实在是太空虚了。哪怕是这种空虚可以带来无限的肤浅欢乐,也不能掩盖丧失“自我”的可悲。举例来说:微信朋友圈广告成了这两天的热门话题,某豪车、某手机、某饮料正在制造中国当代社会的族群分裂。这真是一个奇葩的时代,以前报纸上广告多了,有读者抗议,电视剧两集之间广告长了有观众骂娘,电话和短信推销广告更是让被骚扰者怒不可遏。现在可好,谁要是没收到微信广告就好像成了弃妇,无精打采,唉声叹气,自怨自艾,摇尾乞怜,就仿佛失去了存在感!我们的“自我”上哪里去了?没有受到微信广告的骚扰,就不能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就是被这个时代抛弃了,这是何等荒唐的逻辑?却堂而皇之地在我们生活的时代招摇过市!

互联网一代和上一代人大概会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前者轻松愉快浅于幸福,后者深沉多思敏于痛苦。表面上看,似乎前者更快乐,但是辩证地分析——他们对于人生风浪的抵抗力和精神痛苦的免疫力也相对更差,如果遇到历史上曾经多次上演的社会动荡和历史上还没有机会上演的技术灾难,这个新物种必将缺乏足够的精神内存来度过“严冬”。无数的经典文艺作品告诉我们:人生不可能像微信朋友圈表现出来的那种幻象——满满的全是欢天喜地稳稳的幸福,而且恰恰相反——人生是一场在苦难中泅渡的修行。耽于技术革命带来的精神生活虚假繁荣,就可能迎来猝不及防的精神灾难。所以先哲告诫我们说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最后再让我们来重温一下剧中人那历经人生苦难后的呐喊吧:“我们,万尼亚舅舅,要活下去。我们要活过无数无数悠长的白日和疲倦的夜晚;我们要耐心忍受命运所加给我们的考验;我们要替别人工作,无论现在或在我们的老年,都得不到一点儿休息。当我们死亡的时刻到来,我们会没有一声怨言,辞别了这个世界;而在那边,在坟墓的那边,我们会说:我们受过苦,我们流过泪,生活对于我们是苦的——上帝会怜悯我们的,而你和我,舅舅,亲爱的舅舅,我们就会看见那光明的、美丽的、可爱的生活了;我们会欢乐,我们会温柔地、以一抹微笑来回顾我们所忍受的种种苦恼——在那时候,我们就会有休息了……”

猜你喜欢
舅舅戏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不用担心
戏剧类
发红包
磕头
明天再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