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辅资源,合理备考高考数学

2015-09-10 07:22陈映明
考试周刊 2015年54期

陈映明

摘 要: 数学高考成绩对每位考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数学内容众多,体系庞杂,有些学校甚至在高二结束时,数学课程还没有上完,进入高三后,学生复习时间紧迫,而且精力也有限;高考数学试题难度较大,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这无疑更增加了学生备考的难度。市场上关于高考数学的教辅资源十分丰富,品牌众多,琳琅满目,风格多样,浩如烟海,质量、层次参差不齐。高三学生一定要跳出题海战术,善用教辅资料,合理备考高考数学。

关键词: 方法指导类 讲练结合类 纯习题类 高考母题类 工具类

数学作为文理学生必考科目,高考分值150分,数学考试成绩直接影响高考总成绩,进而影响被录取的高校层次,因此数学高考成绩对每位考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数学内容众多,体系庞杂,有些学校甚至在高二结束时,数学课程还没有上完,因此进入高三后,学生复习时间紧迫,而且精力也有限;高考数学难度较大,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这无疑更增加了学生备考的难度。市场上关于高考数学的教辅资料十分丰富,品牌众多,琳琅满目,风格多样,浩如烟海,而质量、层次也是参差不齐,倘若使用不当,则易导致学生身心疲惫,学习效果极差,高考中难以取得优异成绩。因此,高三教师和学生一定要巧用、善用教辅资料,合理备考高考数学。

一、方法指导类

方法指导类教辅最重要的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因为“考试说明”是高考数学复习的“指挥棒”,“考试说明”对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与要求都有规定。凡是“考试说明”中没有列入的内容绝对不考,列入的内容都有可能考,并且对所列考点都做了详细要求,只有认真研读考试大纲,理解考试要求,备考才有针对性,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少走弯路。刚进入高三的学生可以暂时用本年2月出版的“考试说明”,仔细阅读“考试说明”,弄清“考试说明”中每一个考点的考试要求,对知识点的要求依次是知道、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根据不同要求进行不同程度的备考。第一轮复习时,对照考点内容进行查缺补漏,做到了然于胸。为了节省时间,高三学生可以阅读数学高考专家组织编写的“考试说明”的导读。根据考试说明,抓主干知识,突出重点内容,比如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不等式、圆锥曲线、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概率与统计、导数九大章节知识是中学数学的主干知识,在高考数学试题中保持较高比例,而且考试极有深度,应作为重中之重。

方法指导类教辅,还包括一些名校名师的三轮复习指导法,打破模块、章节顺序的数学知识网络图,应试答题技巧,考前心理辅导等。阅读这些图书或文章,可缓解心理压力,备考有章法,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提高复习效率,迅速提高成绩及应试能力。

二、讲练结合类

讲练结合类教辅比较适合第一轮复习,大致是按照中学数学章节顺序进行编写的,注重“双基”训练,所选习题多以中档题、容易题为主,每一节开始都是知识总结、常用解题方法或技巧简介,有较少例题演示,主要是大量习题。每章结束后,会有本章知识网络图和本章常用解题方法技巧总结,也有单元测试。此类图书品牌众多,比如志鸿优化、世纪金榜、步步高、天骄之路,河北衡水中学、湖北黄冈中学、江苏启东中学编写的高三一轮复习用书等,太多了,这就要看考生自己就读的学校所选图书了。善用这种图书对学生的备考非常关键,不论学生过去基础如何,只要在这一轮复习中能够充分利用该种图书,知识结构就会得到优化,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也会得到显著提高。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要按照学科内的知识体系,把分散在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同一知识体系的知识点、知识单元进行整合,建立条理化的知识结构,实现基础知识体系化,通用解题方法类型化,学科内容综合化,解题步骤规范化。通常不少学生会觉得学校选的图书例题太少,自己到书店购买自己喜欢的图书,所购图书往往只重形式,不是太难就是太厚,利用率极低。学生应当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难度适中、内容精炼的图书。这里,笔者为高三学生推荐一本由曲一线科学备考系列的《高中习题化知识清单(理数)》(或文数),该书最大特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方法技巧非常详尽,同时配有难度适宜的高考试题供训练。解题前认真阅读或闲暇时阅读,对学生数学知识结构的构建和解题能力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

三、纯习题类

纯习题类教辅是高三学生必不可少的图书,也应适当训练。纯习题类教辅也是多如牛毛,比如2015年全国各省市名校高考试题汇编详解、2014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试题汇编全解、最新五年高考真题汇编详解、五年高考真题分类训练、全国新课标卷高考24题等。笔者认为高三备考时间紧张,一定要精选习题,保证质量,高考真题是众多专家心血的结晶,题目规范,无疑是题海之精华。笔者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训练模拟题,近3年高考真题分类训练就够了,而且应当以容易题、中档题为主,不要过多训练难题。天利38套系列中的《高考必做真题课时练》是一本不错的纯习题类教辅书,题量、难度适中,答案详尽、规范。学生通过高考真题训练,可以熟悉高考题型,明确高考数学热点、重点、主干知识所在,提高解题能力、技巧、速度,提高答题的规范性,避免因答题不规范而丢分。而在第三轮复习或冲刺阶段,应当以本省市近5年或3年整套高考数学试题来训练,体验高考氛围,找趋势、找方向、找规律,感悟数学思想,熟悉解题方法。

四、高考母题类——数学教材

数学教材是与“考试说明”同等重要的教辅资源,数学教材是高考的母题来源,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整套试卷中约有80%的试题原型来自于数学教材的例题或习题,有的是巧妙改编,有的是多题整合。其实高考数学试题中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占80%,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能做好容易和中等难度基础题就已经是成功了,教材例题、习题难度比高考数学试题的基础题难度还要低。因此,对于高三学生来说,一定要结合三轮复习,认真研究教材,加强对概念、公式、定理、推论、重要结论和重要方法的理解记忆,细心研究例题、课后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加强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不变应万变。

五、工具类和奥赛辅导类

工具类图书,我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尤其像高考数学公式及考点速记之类完全没有必要阅读。至于奥赛辅导类图书,我认为更没有必要在上面花费时间,人的精力有限,高三复习时间紧迫,奥赛与高考是两种类型的考试,奥赛相对高考试题就是太偏、太怪、太难,通过做奥赛数学试题提高高考数学分数和解题能力完全是得不偿失的,通过奥赛获省级一等奖而使高考加分,这种想法不可取。

总之,对于每一位考生来说,要结合自身实际和三轮复习,善用不同类型的教辅资源,用好“考试说明”,用好教材,用好高考真题,汲取营养,强化自身,千万不能陷入题海之中,更不可淹没在浩如烟海的教辅资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