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的存在与规范化浅谈

2015-09-10 07:22贺良海
考试周刊 2015年54期
关键词:存在网络语言规范化

贺良海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出现了一种新的语言——网络语言。在这些语言中,一些词语表达的意思混乱、汉字与各种各样符号混用、表情图像等现象,影响了汉语言的纯洁。作者认为作为传承文化的学校,要规范网络语言,应对青少年网民进行汉语规范化教育,加强汉语规范意识的宣传,倡导正确的语言观,引导学生使用文明的网络语言。

关键词: 网络语言 存在 规范化

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第23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和《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决定分批推行《方案》中的简化字、推广普通话,标志着新中国的语言文字政策进入全面推行阶段。2000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这项工作为国家经济建设、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及增进民族团结、扩大国际交往和促进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语言出现了词义表达混乱、汉字与各种符号混用、表情符号书面化等现象,如“=”表示“等”;“o”表示“哦”;“**”表示不雅语言等;o(∩_∩)o;^_^表示高兴的心情;()〈))╭∩╮表示鄙视你;“斑竹”、“偶”、“菜鸟”、“粉丝”、“BT”、“PK”、“杯具”、“雷人”……一些网络新词汇层出不穷。这些新词汇不只在网上盛行,有些甚至“跳”出了网络,出现在大众传媒上,出现在中小学生的作文中。试想,如果孩子们对网络语言比对标准的现代汉语都熟悉,则不仅会让语言变得混乱,而且会产生新的文盲。社会语言文字更为纷繁复杂,对推广普通话、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我就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完善与发展谈谈看法。

一、网络语言的产生

网络的发展,是社会的进步,网络语言的产生,也是文化繁荣带来的新事物,也源于网民们追求标新立异,以及网络交流所需要的迅速、简单等特征。我们有着对网民追求新颖时尚的自由,但也不应放任这种语言直接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出现在孩子的作业、媒体的报道甚至政府公文中。如果随便把一些奇怪费解的语言文字引进来,则不仅很多人不懂,而且会影响现代汉语的纯洁性。这种现象给我们警示,需要进一步加强语言规范,促进汉语的健康发展。

二、面对网络语言的不规范,应采取的措施

(一)面对网络时代语言中的不规范现象,要树立科学的语言规范观。

反观中华上下5000年,语言文字的发展,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都会有新词新语的出现,但只有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和规范的、符合社会需求的新词新语,才会被吸收,纳入语言体系中,从而促进语言文字的丰富和发展。而那些不规范、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不符合社会需求的词语,也就只是被淘汰和舍弃。

现实生活中运用的标准现代汉语,是经多年的提炼和规范而发展成的。很多语汇甚至是经过千锤百炼才得以流传。千百年来,语言就是在这种发展—规范—发展中不断演进的。只有规范才能为语言的发展提供更大空间和平台,才能拓宽交流沟通的渠道,才能促进语言健康发展。任何语言词汇莫不遵循这个规律。网络的语言词汇同样如此。

(二)学校教育中应强化领导,提高认识,开展活动,把语言文字规范化纳入常规。

1.学校教育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摆在应有位置,加强领导。

通过对《教育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我们深深感受到: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说普通话,用规范字,做文明人”,不仅是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方面的要求,更是学校德育及学生规范教育的内在需要。因此,学校应建立语言文字工作机制,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应负责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总体规划;教科室主任专管,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落实。有语言文字的专门工作计划和总结,各学科每学期的工作计划也都含有内容,尤其是语文教研组的活动记录,更要体现出各年级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方面的重视程度。注意充分发挥语文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其他学科也应在教学中,因地制宜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

语言文字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性工作,也应纳入学校的管理常规。教师的基本功训练、业务考核、评优评先,学生的行为规范、评优条件等都含有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方面的要求。可以说,语言文字工作应渗透到素质教育的各个领域和环节。

2.加强学习,增强教师规范用语用字的意识。

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树立规范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强烈意识。在平时的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中,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坚持讲普通话,用规范字,努力营造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良好校园氛围,带头为学生做好榜样。平时的课堂教学,语言文字规范,必须使用普通话,语言力求清晰明了,板书要工整,不用繁体字、异体字、错别字。学校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写字、普通话朗读、演讲等多方面的考查,努力使年轻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此外,每年学校还举行全校教师优质课比赛,对其教学素养进行全面考评检验,并将考核成绩记入业务档案。“讲普通话,用规范字,做文明教师”这一目标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

3.精心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意识性和自觉性。

(1)在学校,要运用各种形式向学生宣传“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重要意义。有计划地开展“经典诗文大家诵”、讲故事、写规范字、电脑小报等活动,由此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同时,让广大师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2)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能力、水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平时不断加以训练和积累。新课程改革对于语言文字工作的要求,已不仅仅是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的问题,而是有了更深刻的内涵。为此,各个学校每学期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组织开展各种有特色的活动,例如,读书活动、改正错别字等活动。学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成为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执行者、宣传者。学生利用小报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要性,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公共场所查找不规范用字,将它记录下来,并大胆质疑,及时更正;学生一个个都成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义务宣传员,大街小巷、站牌广告、杂志报纸,都成了学生学习监督的对象。在这种实践的过程中,同学们更加规范了自己的行为。

网络语言是社会进步、网络发展的必然,日渐网络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人们正发生着改变,网络语言将更多地介入到人们的各种活动交流中。但网络语言还是在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它的发展还需适当的引导和规范,而今的网络语言中的怪字、错字层出不穷,对常用语的规范造成了一定伤害。这对模仿力强、辨别力弱的青少年的成长是不利的。如果作为学校和社会不加以规范教育,则汉语的传统规范可能被颠覆和破坏。所以学校和社会要正确地引导和规范,营造一种科学规范的网络语言环境,使语言文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欧红秋.网络语言对传统汉语语言的挑战[J].语言研究,2002年特刊.

[2]吴早生.网络语言的发展与规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04).

[3]张树森.网络语言亟须规范化[J].学术交流,2008(07).

猜你喜欢
存在网络语言规范化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怀疑与存在:米兰?昆德拉《庆祝无意义》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符号学视域下的网络语言传播研究
浅析笛卡尔之“上帝”观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