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可以这样学

2015-09-10 22:33邓章群
考试周刊 2015年54期
关键词:周瑜楚辞知识点

邓章群

清代大文豪龚自珍有言:“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灭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失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可见历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历史孕育了真理,它是往古的迹象,是当代人的鉴戒,更是后世的教训。能否以细腻的心灵感悟历史、以清澈的眼神审视历史、以高效的方法学习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教学状况。

经过高中两年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大致的结构体系,亦在多次大小考的磨炼中掌握了针对历史试题的分析方法与解题技巧。一路走来,有欢笑也有泪水,每次考试受挫后都要找老师分析失误原因,以致自己渐渐地摸索出来一条适合于历史学习的道路。其实,只要发自内地热爱历史,虔诚而执著地温习教材所有大大小小的知识点,历史这门学科亦会给予我们丰富的回报。为了高考复习重点突出,方向明确,我们应认真贯彻执行以下四点。

一是回归教材。老师曾经百般强调“教材不牢,地动山摇”,这句话被我们奉为至理名言。那么如何重视教材呢?首先要从宏观上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明确主干知识是怎么回事,掌握哪些要素,如背景原因、基本过程、历史评价及影响等。还要把握这些知识点的基本精神,体会这些知识点所体现的历史阶段特点及历史发展的趋势等。

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学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一单元时,各种各样的经济政策令人眼花缭乱,而考试的难点与常考点又偏偏集中于这一单元,造成很多学生对这一单元产生畏惧甚至厌恶心理。其实只要将每一位领导人领导改革的时间段划分清楚:列宁(1921—1924)→斯大林(1924—1953)→赫鲁晓夫(1953—1964)→勃列日涅夫(1964—1982)→戈尔巴乔夫(1985—1991),而一般题目中的史料又会给出事件发生的时间,所以只要对号入座,答案就能轻而易举地得出。稍难一些的选择题如果不给时间,则也会有显著的特征语句能够让我们迅速判断是哪一位领导人的改革措施。所以,熟读教材,将教材中每个大大小小的角落都烂熟于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考试时成竹在胸,从而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

二是答题规范。历史是一门辩证思维要求极高的学科,问答题需要做到条理清楚,语言规范,言简意赅。最重要的是要先阅读设问,看清题目要求。设问和答案总是直接相关的,带着问题读材料往往会获得更有益的信息,亦能节约很多时间。其次是要有效提取材料信息,切不可原搬照抄材料,这样会很没有层次感,我们应学会提炼和概括材料信息。同时,下笔作答前还应在心中建立一个大致模型,不能一瞥见题目就迅速写答案,这样节省下来的一丁点儿时间往往会因漏去许多要点而显得得不偿失。

三是拓宽视野。历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如果仅拘泥于历史教科书上的知识,则思维难免会有所限制,这不利于解题时思路的延伸。而要拓宽视野,则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究精神。因为只有更深刻地探索,才会有对历史学习的心得。否则即便稍有印象,也浅薄不生根,大抵在不久后也会淡忘丧失。例如在教学《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一节中,书中的黑体字部分提到:“汉朝时,楚辞盛行。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每当看到这句叙述语时,心里便有疑惑,按理说这汉赋历史久远,内容广泛,它的起源应该会有多种说法,而不单单以楚辞为基础。被好奇心驱使的我急忙查找了大量相关方面的资料,果然不出我所料:汉赋的起源有三种说法:(1)由楚歌演变而来。这类即后人所谓“骚体赋”、“骚赋”,又与楚歌合称“辞”或“楚辞”。(2)由诸子问答体和游士的说辞演变而来。此类即文赋,不仅有铺张的描述,还有韵。(3)由《诗》三百篇演变而来,即诗体赋,始于屈原的《天问》。

知道了这些后,我对汉赋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亦获得了探究带来的满足与喜悦,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也大大增加。

四是联系生活。英格兰哲学家休谟说:“历史不仅是知识中很有价值的一部分,而且还打开了通向其他许多部分的门径,并为许多领域提供材料。”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大胆地利用所学历史知识纠正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例如“既生瑜何生亮”与“诸葛亮三气周瑜”都是说周瑜的俗语。但历史上真正的周瑜武艺高强,足智多谋。三国时流传一句成语:“曲有误,周郎顾。”就是赞美周瑜精通音律。只要弹琴的人弹错了一个音,喝醉了的周瑜立马就能察觉。可是自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后,大部分人的心里都觉着是诸葛亮借的东风,而且周瑜的气量狭小,比不过孔明导致他自己被气死。可真实的周瑜在赤壁之战后,为解甘宁之围率军冲杀,右肋中流箭。一年后,他说服孙权准备西征巴蜀的时候,箭伤复发,死于军中,年三十六岁。可见《三国演义》的文学艺术水平虽登峰造极,但这件事上,与历史事实大相径庭。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每次都能以历史性的批判思维看待事物,将历史与生活融为一体,那么历史带给我们的将不是压力,而是享受,不是冷漠,而是温暖。

恩格斯说:“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对于高中生来说,历史更是颇重要的一门学科。我们应在历史的陶冶下,轻松学习,快乐成长。但愿每个学生如愿在历史学科中取得优异成绩时,都能幸福而自豪地惊叹:“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学!”

猜你喜欢
周瑜楚辞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楚辞·九章·惜往日》校读一则
屈原和楚辞
一气周瑜(二)
一气周瑜(一)
秋夜读《楚辞》
关于G20 的知识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楚辞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