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教育教学本质,提升教育教学品质

2015-09-10 01:43陈浩
考试周刊 2015年54期
关键词:教学思考

陈浩

摘 要: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作者谈谈十几年教育经历中的一些教学感悟,以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交流、浅谈。

关键词: 教学本质 教学品质 教学思考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我渴望拥有太阳般的光和热,普照莘莘学子,即使不能也要留存太阳的心胸、勇气去思考探索;哪怕我是一颗微不足道的小星星,也要尽力照亮自己周围那一片天。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要经常在实践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教育教学的本质是什么?不断领会挖掘甚至拓展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与时俱进,为教育事业增砖添瓦,否则,我们就会迷茫。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社会在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发展,这应当是一个永远而常新的话题,尽己所能,从最高、最深、最广、最全的角度关照自己的教学行为,不至于发生根本性、方向性的错误,误人子弟,进而思考如何提高教育教学的品质,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树立教育教学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我们国家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高瞻远瞩地说:“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这就启示我们要有海纳百川般开放的胸襟和勇气,要锻炼全面分析和正确抉择的智慧能力,要善于学习。数字化、信息化时代,世界就在我们面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触手可及。我们自信,但也绝不可偏执,我们拥有无穷的智慧和勇气,参与对未来的预测和创造。

放眼世界,回望历史,传统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我国古有传道、授业、解惑之说,今有五育并举,德育为首之倡。它们之间有同有异,一脉相承,我们要不断去伪存真,不断地赋予它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而不是急功近利,断章取义,极端化,让它走偏了。

例如,对于课堂教学,有学者研究认为,在不同的时期,教育界对其有着不同的理解,并赋予它不同的内涵。第一种理解,认为课堂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或者是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过程。显然,这种看法是比较传统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在教育的执行者手中,学习者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在这样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学过程往往以教师活动为主,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这种把教学当做是传递,把学习当做是听讲,把学生当做是容器的课堂显然是落伍的,也不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实际。第二种理解,认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合起来的共同活动过程。如果没有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就只算独白而非教学;没有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就只算自学而非教学中的学,因此构成这个教学过程的基本成分有:(1)讲解(教师的活动);(2)学习(学生的活动);(3)教材。此观点认为: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教材三者的相互作用中展开的。其中教与学是以教材为媒介的,是师生双方共同的认识活动。这种对教学活动本质的重新认识,确实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第三种理解,即后现代教育观认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对话、交流、沟通,教学实际上是师生以教学资源为中介的相互影响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的过程。这种认识以实践理论为依据,强调人与人的交往实践活动对人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影响,主张教师通过对话、交流与学生实现共同活动,学生在交往活动中习得知识、掌握能力,学生是这种交往活动中的最大受益者,教师作为交往的另一方,更多的却是责任,是想方设法地给予学生交往的环境与机会,让学生在交往中获得有效的、有意义的学习与发展。所以,交流、交往、沟通,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后现代教学的本质特点。从把教育的本质看做是传授知识或师生共同活动,转变到把教育看做是一种交流、交往与沟通,并且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的有效性学习活动,这一切无不体现了教育的传承与发展,同时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育的社会功能与社会责任。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之路漫长修远,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的诞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片不可限量的新天地,只有怀着对生命、对学生、对知识、对教育的尊重、热爱甚至敬畏之情,在不断地学习探究践行反思中前行,才能不断地领悟教学本质。

一堂有品位、高质量的课总会让人留恋,情不自禁地反复咀嚼,课虽终,意未尽,自有难得精妙之处。首先,要让学生学有所得,并且感受到所学与收获的快乐兴奋,它将鼓舞我们再接再厉,此刻,万不可吝啬赞美之词,难道这不是让大家最高兴的吗?还要凸显美感,师生互动中的和谐美,表达中的言行美,感悟到的思想美,个人的精神形象气质美等让人有赏心悦目,如沐春风的感觉。另外,还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唤醒学生的潜意识,真正触动学生的灵魂。因为思想指导行动,行动决定未来和命运。要有知识沉淀的厚重感和引领风骚的时代感,教学过程不是走套路、秀形式,而是处处用心,在传承中发扬。知识性、情趣性、思想性、过程性、灵动性和时代性等科学的积极的教学特征都有恰到好处的体现。要有尽现个人魅力的创新感,教与学不仅是模仿,是对一般教学内容模式的习得与应用,还要有独立思考的创新,表达个性化的见解,展现属于自己的魅力和风格,与大家共享。

教育教学是一项综合性、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灵活性和发展性都很强的系统工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不断地努力与学习,就只有落后。以上是我对教学的一些感悟,抛砖引玉,说出来与大家共同交流,还请广大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教学思考
慕课风暴下“离散数学”课程的教学思考与对策
景观设计发展思考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